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宝一 《机电一体化》2009,15(11):24-25
当“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毕业即创业的人学生也已经开辟了另一片舞台。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以来,大学生正越来越成为科技食业孵化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就业比例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的就业期待与就业现实存在反差,结构性、摩擦性和选择性失业与学历问的挤压影响了大学生充分就业。与就业相关联的不同主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过程存在的多方博弈,反映了个人、社会和国家差异性的优先利益和相异性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以及利益满足过程中的矛盾。这种悖论性利益诉求影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度解决需要寻找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点和共同的利益兴奋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力、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选才标准、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等,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高校和大学生需要扩大视野,从更高层面、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问题,通过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创新教育和教学模式,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03年12月)为“什么是人才?”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和理念。今年开始,全国各行业、各部门针对自身的人才状况、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下岗职工技能缺乏而再就业困难、制造业却又缺少技能型人才的现状,有关单位普遍意识到大批量、快速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的紧迫性。在人才紧缺的背后,如何给制造业技术工人定位、如何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如何改变和树立新的技术工人的社会形象、如何让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的概念深入人心等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采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博弈模型,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经探讨分析,得出当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概率高于特定值时,学校会倾向于为企业和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信息平台和场地;当学校为企业和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信息平台和场地的概率高于特定值时,应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签约的成功率会提高。  相似文献   

6.
组织文化研究有利于人职科学匹配,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具有导向、激励、筛选等作用.高等教育应关注和传授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组织文化的方法、适应组织文化的途径等。组织文化不认同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体症结。就业难的现状凸显高校组织文化教育缺失。我们应进一步明确组织文化教育的应有位置。更加注重组织文化体验实践教学,搭建组织文化展示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文化教学能力,全面加强组织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导致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导致女生就业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中突对女生择业产生一定困扰;三是社会化过程对女生社会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先进的性别敏感发展理念引入高校,借以促进两性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8.
何刚 《机械管理开发》2006,(6):145-146,148
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现状的特点——毕业生就业难,认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相应的对策,对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整装,再出发     
正如火的七月,骄阳炙烤着大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悄然来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不仅让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还使得高考延期举行,让即将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陷入迷茫。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不仅要面临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达历史最高、结构性就业难等挑战,还要面对就业渠道和岗位减少的困境,堪称"就业最难的一届高校毕业生"。对于暖通行业而言,专业技术人才向来紧俏,社会需求广泛。但在如此低迷的就业形势下,暖通专业毕业生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就  相似文献   

10.
庞怡 《装备制造技术》2023,(12):103-106
3年疫情的后期,疫情的影响依旧在,全球经济的衰退,造成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倒闭退市现象。在这困难时期,广西高职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情况,有些企业同时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随着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比例逐渐升高,就业难与“慢就业”叠加,使得广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校企合作是解决“慢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的有效方法。校企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心理动力,提升就业信心和勇气。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不乏校企合作的项目,但整体效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还需要加以提升。该文对目前广西高职院校较常见的广西校企合作双元制、校企合作生产加工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在构建本土化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基地、行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共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及认证模式等促进解决“慢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已陷入了"高学历、低就业"的困境,就业质量也呈下降趋势。主要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困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为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探寻一种新的方案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以及对工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金融危机对高职教育的影响;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等展开讨论,对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越来越大,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就业挑战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部分高职毕业生却逆向选择了“慢就业”,这其中也包括了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越来越突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解决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举措。该文结合广西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工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一族”普遍存在消极就业心理,就业规划不清晰,以及“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以上原因导致“慢就业”加剧。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与根源的问题,本文提出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要联动合力,加强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理论与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机械专业模具方向的学生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增强了其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孙杰  张美  章娜 《中国机械》2014,(19):22-22
随着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改变的需求,高职院校的知识型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主要的追逐对象。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就业过程中的使用性,与没有较高的就业几率,同时也造成企业在录用专业型技术人才方面所面临的短缺问题。因此高职液压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助于高职教学对“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的了解,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真正解决学生在当今社会就业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畅 《中国机械》2014,(20):9-9
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且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面对这种供需不对口的尴尬局面,我国部分本科院校借鉴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力求做到输入社会的人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人,同时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动机概念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贠晓燕 《机械管理开发》2011,(1):155-156,158
创业是创新并使之商业化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指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影响天学生创业动机的诸多因素,并从经济动机和社会动机两个维度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18日省学会召开的这次会议,计有全省16所院校29人参会,王守信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并讲话。这项认证工作,从2004年启动,目前已有12省市展开,旨在提高机械专业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这项资格认证考试,主要针对在校的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对其综合与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储备就业能力,是择业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总结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八年来的经验,介绍了学院构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为平台的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论述了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分析了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技活动体系,培养高层次创新工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反映出创新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就业质量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