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背景,以及我国高校理工科课程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状,结合当前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就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实施的对策,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著作解读出发,揭示其由科学探究而人文引领的教育学研究路径。从科学教育学的起步、成型,到哲学视角的凸显,再到其教育人文思考的全面深化,先生独到的科学一人文主义的学术发展理路,对当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而图书馆在高校中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学认识论秉持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与“正确掌握”的价值追求,认同授受的教学形式与意义的单向传输性,其程序化的努力抽空了教学的人文性。当代教学认识论的生活化转向,使教学文本理解出现了新的特点,生活教学认识论重视理解主体的主观体验性、差异性、创造性、对话性、开放性。它关注教学中人的完整性,关注教学主体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充实。它使教学中的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成为一种视域融合、意义生成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交往与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5.
“活着”就得体验,体验才算“活着”。人文教育是教人如何“活得好”的教育。因此,体验对人文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验是具有本体意义的教育“方法”,是与人的目的、价值合一的“方法”,体验既是方法也是目的。为了区别于科学的“工具性方法”,我们将体验称之为“本体性‘功夫'”。我们不仅要从方法论视域更要从本体论境界去整体理解体验。从本体论境界看,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文教育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从方法论视域看,体验是人文教育的基本方法,人文教育的体验方式包括:诚敬、专注、参与、理解、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为工程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高校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是理工科高校实施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更是培养大学生工程文化、工程素养的教育基地。因此,加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程文化建设,对实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实践教育基地的独特功能,西安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通过加强工程认知文化、创客文化、社团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建设一个具有工程特色文化的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将文化与科学进行有机的结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于中国而言,是建设科学中国。科学中国的观念基础在于科学发展观,后者的精神实质是人文。而人文,则又是大学的基本品格。大学以人文精神为灵魂。作为以创新为己任的组织,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肩负着培养人才,引导科技创新,和为制度创新、文化进步奠定基础的重任。大学人文,正是大学完成新的历史使命、为科学中国提供智慧源泉的精神根基。建设科学中国,必须加强大学人文。  相似文献   

8.
教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和评价,从中觉察存在的问题,明示改进思路和措施。它是反思性教学最主要和最便利的形式。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生成的。教学日志的生成应遵循具体性、客观性、经常性和批判性原则。分析教学设计、回顾教学过程、观摩同行教学和反复教学实践,可使教学日志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它是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形式。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即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即是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是不断研究师生活动的过程;是研究并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加强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课程科研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根据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确定“问题”、“个案”研究项目。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是这种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途径:重视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知识的启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知识的扩展、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在素质的丰富和完善。这样有利于丰富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人意而培养出既有专业技术素质,又有人文素质的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AutoCAD绘图平台,探讨了高校理工科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归纳和总结了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实践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计算机绘图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是一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过程,“学”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内容、以实践与合作交流为形式”等特征。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激趣引题,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励评价,共享成果等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要基础。文章对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究,以气象仪器专业理工科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首先,指出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为完善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气象仪器专业大学生为例,提出了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金工教学实习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在科学发展论的指导下,如何通过改革使金工实习有所发展与有所创新mail.介绍了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各项成果。主要从建设基础教学车间、提高指导教师素质、科学安排实习内容、采用恰当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由工业设计的定义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的概念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的角度提出从大自然“适度取需”的观点通过分析工业设计定义的变化,指出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低碳设计和循环经济等思想是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表现,验证了“适度取需”原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以《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依托探索了包含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素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法律法规四个方面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培养方法,对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思考与设计,并提出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实现新形式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有效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以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协同育人工作已成为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持久战。由于理工科与人文社科课程的显著差异性,对理工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找出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凭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实施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工科课程思政教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经对调查统计数据所提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理工类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建议和措施。如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开设人文教育活动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及构建网上人文教育平台等。  相似文献   

20.
《机械管理开发》2006,(6):56-56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未来5-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针目标、任务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六大亮点是:①自主创新,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是基础。②全民参与,政府领导推动负主要责任。③科学发展,提倡节约环保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