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侧移刚度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各种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侧移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侧移刚度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侧移刚度确定方法和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底层框 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指标和计算方法。利用该成果开发的计算程序, 能迅速完成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分析,可供设计单位和抗震主 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第二层侧移刚度计算的协同工作分析方法 ,并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侧移刚度计算方法 ,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作用下房屋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和减少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本文在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3):32-34,41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薄弱楼层位置判别和破坏状态评定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韩玉峰 《山西建筑》2003,29(2):24-25
结合工程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措施指标和设计方法,达到合理布置抗震墙,减少底层的薄弱程度,提高底层框架房屋的抗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计算提出了一种实用方法.此法考虑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托梁与上部砖墙的组合作用,以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与抗震墙的协同工作;提出了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和侧移刚度计算公式.方法简便实用,可供设计此类房屋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山锁 《工业建筑》1999,29(11):28-31,35
采用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房1/6 比例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与1/6 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7、8 度抗震设防区。如果适当提高第1 ~3 层的抗震强度,并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可望应用于9 度区。第1 层和第2 层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薄弱层,且框架柱端,尤其柱脚为薄弱部位,第3 层与第2 层的侧移刚度比,在7、8 度时宜分别控制在1-2~2-0 和1-2 ~1-6 范围内。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的变形属剪切型,地震力沿楼层高度近似呈倒三角形分布,可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关键为:第三层与第二层侧段与刚度比进行合理取值;在底部两层的纵横向合理的设置抗震墙;加强过度楼层的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带转换层筒体结构的刚度和剪力分布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娜娜  徐培福 《建筑科学》2002,18(3):6-9,15
研究讨论了带转换层筒体结构的刚度和剪力分布突变问题。通过对十种筒体结构转换层附近结构刚度和剪力分布突变的计算分析,指出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在转换层附近产生刚度突变和剪力分布突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和转换层设置高度,并提出抗震设计中应限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刚度比等概念。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计算侧向刚度的方法,计算分析了层1,2侧向刚度比,得出了在层2与底层结构布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当h1/H>0.55时,不能满足侧向刚度比要求的结论。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若出现h1/H>0.55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大底层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匀质构件在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和位移角出发,提出只要控制以弯曲型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层间位移角比或楼层侧向刚度比与匀质构件的相应参数接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变化趋于均匀.通过算例论述了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的局限性,分别讨论了楼层层高突变、结构部分竖向构件截面突变以及上述两种突变同时出现的情况下,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以及结构受力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准则,该准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控制以弯曲型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砌体房屋无洞独立墙段层间侧移刚度的转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照抗震规范,刚性楼盖砌体房屋的层间墙段水平地震剪力可按其等效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然而在计算侧移刚度时,往往假定上下端部截面无转动,从而使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错误。为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考虑端部截面的转角影响,推导了无洞层间墙段的等效侧移刚度表达式,提出了转角影响系数α;进一步针对受均布及倒三角形水平作用,得出了α的具体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给出了不同层数砌体结构的层间墙段α值实用图表。最后进行了实例计算比较。研究表明,本文方法的结果较规范法精度较高,满足抗震设计精度要求,可适用于简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框支和梁支组合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及刚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框架梁上和由纵向梁承托的横向组合墙体,由于梁的变形而使墙体的抗侧承载力及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底层框剪和底层大开间上部小开间组合墙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将带来影响。本文研究了这些二、三层横向组合墙体的强度和刚度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上部刚度对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框架剪力墙试验研究时,荷载传递梁的刚度对木框架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以及侧向荷载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木框架剪力墙墙端以及墙中洞口边未采用墙端锚栓时,这种影响更甚。当墙顶连接铰接荷载传递梁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木框架剪力墙的墙端易于被上拔而与墙基础分离,此时试验所得到的木框架剪力墙的侧向荷载承载力接近于下限值;反之,刚性荷载传递梁所得到的木框架剪力墙的侧向荷载承载力接近于上限值。主要通过22片墙体的试验研究来了解上层墙体、楼盖刚度对下层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其中16片为6m长2.44m高的单层足尺木框架剪力墙,墙顶一半采用铰接荷载传递梁一半采用刚性荷载传递梁,4片为足尺典型二层墙体,另外2片为增加了墙端锚栓的单层足尺木框架剪力墙。对试验结果从初始刚度、极限荷载、极限位移、能量耗散以及锚栓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了采用刚性荷载传递梁和二层墙体均能增加墙体侧向荷载承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多高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探讨了多高层钢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建立6层、9层、12层钢框架结构算例模型,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出算例模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不断调整算例模型各层的侧移刚度,使算例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各层的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受力特性,对单层双肢剪力墙结构在肢厚比、翼缘宽厚比及梁高变化时的抗侧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不同的计算模型下结构抗侧刚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考虑填充墙时结构的抗侧刚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墙肢间总长、厚度及层高不变时,肢厚比一定,抗侧刚度随着翼缘宽厚比增加呈对数变化;无论翼缘宽厚比是否变化,抗侧刚度随着肢厚比及梁高的增大呈抛物线变化,且在肢厚比小于4时,各模型的抗侧刚度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9.
采用SATWE软件建立了不同结构体系的空间分析模型,通过变化结构不同位置的层高、结构构件的尺寸来分析结构侧向刚度的变化及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规范的层刚度比控制提出建议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李硕  何敏娟 《特种结构》2010,27(3):102-105
根据木结构剪力墙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将其水平位移分为三部分:钉节点变形引起的位移、覆面板剪切变形引起的位移和剪力墙整体弯曲变形引起的位移,通过对这三种位移的分别计算推导出了木结构剪力墙弹性刚度计算公式。然后,采用SAP2000建立了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模型与本文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