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比较八角叶和八角果实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探索八角不同部位之间的成分转换规律提供基础,更好地开发利用八角资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叶和八角果实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两种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八角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9%,主要成分为草蒿脑38.25%,茴香脑33.35%;在八角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61%,主要成分为茴香脑76.07%,茴香醛6.52%。两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组成相差不大,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草蒿脑和茴香脑互为同分异构体,两种成分有可能在生长时期两部位之间发生相互转换,其转换规律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广西三种八角茴香(大红八角、干枝八角、角花八角)为原料研究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性能。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大部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Fenton法及邻苯三酚法探讨了三种挥发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干枝八角、角花八角挥发油中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的含量分别高达21.25%,10.46%;三种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干枝八角挥发油对.OH及O.清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山花楸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天山花楸叶挥发油中分离出35种化学成分,以苯甲酸为主要成分,占21.34%;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9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脑樟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雄  苏健裕  石磊  李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67-171
目的:研究龙脑樟鲜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中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其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评估挥发油的抑菌性能。结果:GC-MS结果表明该挥发油有27种组成成分,占整个挥发油的98.14%,其中以右旋龙脑(81.58%)、樟脑油(2.96%)和α-蒎烯(2.03%)为主要成分;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右旋龙脑对实验所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类微生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挥发油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9.21±0.6)~(22.12±1.30)mm,而右旋龙脑组分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7.32±0.5)~(20.42±1.40)mm;对应两种物质对所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范围分别为(31.25~125)μg/mL和(62.5~125)μg/mL。结论:该研究为龙脑樟叶的综合利用及天然右旋龙脑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佛手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水蒸气蒸馏法对佛手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了佛手果挥发油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就不同浓度及pH下佛手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佛手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佛手叶中挥发油只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枝中挥发油没有抑菌作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实挥发油得率为1.56%;佛手果实挥发油对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并且挥发油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持久性,佛手果挥发油在100%、50%、25%三个浓度上的变化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明显,且在中性和偏酸性范围内抑菌效果最好.四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枯草杆菌1.25%、大肠杆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2.5%、酿酒酵母2.5%.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干枝八角、角花八角和大红八角的干果为原料,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索氏法提取率较高,提取的八角油颜色较深,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油的有效成分中反式茴脑的相对含量较高.两种方法均表明大红八角油中反式茴脑最高,角花的次之,干枝的最低;而且干枝八角油中富含草蒿脑,其相对含量为28.94%(水蒸气蒸馏法)和27.35%(索氏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三种八角籽油的主要成分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区别,从三种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9 种化学成分,大红八角籽油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9.77%)、α- 香柠檬烯(21.52%)、4- 甲氧基肉桂醛(14.80%);角花八角籽油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7.50%)、n- 棕榈酸(16.61%)、4- 甲氧基肉桂醛(4.96%);而干枝八角籽油的成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通过超声波辅助回流萃取法对香青菜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最后运用抑菌圈法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78 W、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6.5∶1(mL/g)、提取温度6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43%。在香青菜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4.76%)、3-苯基丙腈(12.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74%)、棕榈酸(7.12%)等。同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香青菜挥发油对受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0.625 mg/mL。该研究为香青菜挥发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罗文莎叶挥发油对胰脂肪酶和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罗文莎叶挥发油中共检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主要组分为桉叶油醇(30.89%)、樟脑(21.67%)、香树烯(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白花菜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菜子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对比,对白花菜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为反-9-十八碳烯酸(17.14%)、n-十六酸(9.91%)、n-癸酸(8.62%)、1,13-十四碳二烯(7.89%)、亚油酸(5.32%)、庚酸(4.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白花菜子挥发油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测定白花菜子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白花菜子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白花菜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白花菜子挥发油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可能和它的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2.
13.
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