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蓝牙无线个人局域网(BT-WPAN)的拓扑优化方法。该方法是基于BT-WPAN技术的一个约束模型。通过使用min-max公式表示,它提供全网的连通性;通过最小化网络中最拥挤的节点的通信量负载,实现通信量的需求和系统规范约束。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优化方案限于集中方式,但提供了一个与分布式试探法相对应的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无线局域网的两种标准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通过设计一个针对这两种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上的VoIP性能测试的试验,使用Chariot网络工具进行仿真,对延迟、抖动、丢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EEE 802.11g标准比IEEE 802.11b标准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3.
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关注。该文对刚推出的IEEE802.11i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指出了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无线局域网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其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无线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对无线局域网的几种主要的安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说明了无线局域网和蓝牙技术的典型概念。重点分析和比较了两者的协议和关键技术,进而对无线局域网技术和蓝牙技术的结合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6.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普及,无线网络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其安全性问题,首先详细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最新安全标准802.11x及其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安全漏洞,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要描述了802.11定义的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现状,分析了有线等效保密加密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叙述了针对初始化向量的不恰当使用对一个实际802.11网络进行的攻击,最终得出802.11WEP不能为无线局域网络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VoIP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种实时应用,基于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VoIP电话技术有其特定的需求,文章分析WLAN介质访问的特点及VoIP相关技术,指出传输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等仍是影响VoIP通话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在WLAN下实现VoIP存在的问题,包括QoS、移动性等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叙述了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网络标准的演变 ,并就目前无线局域网的研究热点—基于IEEE 80 2 .1 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案及其技术参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了IEEE802.11标准中所采纳的改进分布协调功能的分布式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它可以为其具有业务质量(QoS)要求的应用提供带有优先权的媒体访问支持,通过与802.11标准的MAC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82.11标准对MAC层所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IEEE 802.11标准引入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BEB,以降低节点发送数据包碰撞的概率。两步指数退避算法TBEB避免了BEB算法中竞争窗口长度出现振荡这一现象,可以提高吞吐率。导出了TBEB算法和BEB算法中节点的平均竞争窗口长度和平均退避次数的解析表达式,并采用仿真进行验证;以退避时间最小为目标,给出了求解竞争窗口长度最优复位值的优化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基于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BEB算法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3.
熊海兰  王平 《计算机工程》2005,31(21):110-111,114
目前,蓝牙技术和802.11b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二者都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因此存在相互干扰。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共存机制,该共存机制适用于协作环境,同时根据所提的共存机制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共存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日益普及。作为电脑、手机及电视等智能终端无线上网的重要场所,建筑物内部结构和设施复杂多样,为了合理设计和利用无线局域网,需要深入分析和掌握建筑物内的无线信道特性。根据无线局域网技术特点和建筑物内主要环境特征,基于电波传播机制,具体分析了无线信道传播损耗数据及预测模型并指出了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何工作在ISM频带上的无线系统由于它们占据了同样的频率,因此可能彼此之间互相干扰。论文提出了IEEE802.11和IEEE802.15设备间的共存问题并且给出了用于减弱这些设备间干扰的方案(当IEEE802.15支持语音传输时)。在给出的方案中IEEE802.11和IEEE802.15设备可以独立地工作在非协作方式。论文还比较了该方案与MEHTA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无线多媒体传输中,正确评估IEEE802.11e无线局域网的语音质量尤为重要.提出一种IEEE802.11e无线局域网的语音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引入E-Model VoIP语音质量评估方法,估计IEEE802.11e无线局域网的语音质量.重点考虑碰撞丢失对语音质量的影响,建立新的碰撞概率表达式.通过MATLAB、NS2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碰撞概率在新模型下的语音质量.结果表明提出的碰撞概率在新模型下语音质量最接近真实值,具有最高的评估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802.11标准的安全机制,无线局域网存在安全缺陷。本文列举了常见的针对无线局域网的攻击,提出了安全解决办法以及未来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无线局网(WLAN)传输媒体的开放性、无线终端的移动性导致无线局网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本文论述了无线局网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了网络传输数据包的标识原理;利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实现部门间专有网络互访;利用CACTI服务记录企业内网与内网、内网与外网的数据交换,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实现企业无线网的低成本、高安全和易管理。  相似文献   

19.
IEEE 802.11动态频谱接入网络是当前协议和模型在无线网络研究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它的物理层支持多信道,但其MAC层对多信道的支持仍面临挑战.目前的多信道MAC研究大多基于仿真实验,缺乏性能分析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通用的信道切换机制,将IEEE802.11MAC扩展成为一种多信道MAC.本文提出了三维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描述多信道MAC性能,刻画单信道内重传次数和多信道间切换对性能的影响,支持基本和RTS/CTS两种接入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多信道MAC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系统的饱和吞吐量,系统性能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能得到提高,而切换信道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总是带来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ew mechanism, named Distributed Contention Control (DCC), for the adaptive contention reduction in LAN networks that utilize random access MAC protocol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could be executed on the top of a preexistent access protocol, with no additional overhead introduced.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the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WLAN). The DCC mechanism requires a simple and rough estimate of the contention level, and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estimating any parameter,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amount of contention on the shared channe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 are represented by its simplicity, integration with the Standard, complete distribution, absence of overheads, and prompt reaction to changes in the network congestion. The protocol automatically adapts to the network congestion by monitoring the channel contention level through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ntention parameter.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the contention estimation is already available to a 802.11 station, with no additional cost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n IEEE 802.11 WLAN, with and without the DCC mechanism,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sult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CC mechanism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stability, and congestion reaction of the IEEE 802.11 access scheme. The DCC mechanism also provides a simple way to implement a distributed priority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