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本地三家电信运营商所采取的营销手段进行了总结,根据模块化的原则,借鉴智能网计费分拣系统的具体实现和技术规范,考虑到今后业务发展需求,对现行计费分拣系统的优惠处理提出自己的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耿岩 《通信世界》2008,(30):I0003-I0005
随着电信行业的重组、三大国内运营商都将能够提供传统的移动/固定语音业务和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空前提高,这就对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此,运营商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多业务发展的融合计费系统,满足复杂的资费套餐以及多业务融合的需求。本期专题重点介绍传统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现有计费系统向全业务融合计费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的不断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支撑其业务的计费账务系统也将会越来越复杂、庞大,为系统运维和业务支撑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网全业务的发展形势下,研究和开发全业务计费账务系统成为了电信运营商最为重要的工作。文章从电信运营商计费帐务系统现状出发,详细地研究和探讨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计费帐务系统建设方案,有效支撑电信运营商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磊 《电信技术》2010,(4):80-82
1前言 随着我国电信用户数的急剧增加,各运营商更加频繁地推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资费优惠套餐来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些资费优惠套餐往往涉及多个业务和系统平台,因此,辽宁联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计费系统提供资费优惠套餐的能力,还有多个系统间如何共同实现多业务捆绑套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昊 《中国新通信》2004,6(6):35-37
随着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各省级电信运营商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认证计费系统,对全省的宽带业务进行统一的认证计费管理。预计2006年底,规模较大省级主体电信运营商将拥有300-400万宽带用户。为了适应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有必要对目前的认证计费系统渐进式地进行调整,以实现认证计费系统在2006年底仍能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各省级电信运营商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认证计费系统,对全省的宽带业务进行统一的认证计费管理。预计2006年底,规模较大省级主体电信运营商将拥有300—400万宽带用户。为了适应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有必要对目前的认证计费系统渐进式地进行调整,以实现认证计费系统在2006年底仍能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着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历史性挑战,运营商将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差异化的新业务,实施丰富的营销策略,而作为运营企业核心业务支撑系统的计费账务系统也将面临复杂的变化。计费账务系统作为整个运营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计费账务系统是对现有计费账务系统的重新梳理和整合,既要完整承接原有计费系统,保证原有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平滑迁移和割接到新系统中,又要支撑运营商新的运营模式。在我国最近的电信增值应用中,支持手机增值应用的需求快速增长,其中手机游戏尤其是一个高速增长点。由于手机用户难…  相似文献   

8.
庄严  时政 《电信快报》2007,(6):32-35
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业务多样化及其复杂的计费需求对电信运营商现有的计费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在线计费系统的目标网络结构和实施原则,参考3GPP相关规范并结合国内外运营商计费方案发展的最新情况,充分考虑了在线计费系统建设条件是否成熟、设备改造情况、现有网络系统状况等因素,提出了移动网络在线计费系统演进的四种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信市场计费帐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荣华  周洁 《通信世界》2005,(43):47-48
本文对作为电信企业核心业务支撑系统之一的计费帐务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电信运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基于此分析了运营商对计费帐务系统的需求,接着介绍了国内电信市场计费帐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大唐电信最新研发的计费帐务系统进行了介绍以及对前景的展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唐黎标 《通信世界》2012,(17):23-23
基于呼叫详细记录的呼叫/计费分析和基于产品和销售的营销/效益分析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BOSS解决方案分为业务支持系统和操作支持系统。主要组成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账单、信息载体内部联系的解决、计费以及客户服务。随着运营网络系统、综合业务系统、计费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相继投入使用,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11.
李先锋 《通信世界》2002,(11):42-42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铁通公司)作为新兴运营商既承担着保障铁路运输通信信息需求,又要利用优良的通信资源,向社会提供全面的电信业务(包括本地电话服务、长途电话业务、传真电报业务、公共数据业务、网络资源出租、互联网ISP/ICP等电信增值服务)的职责。国内外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铁通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商,扩容交换网的业务经营需要计费帐务与客户服务系统的支撑,计费帐务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是电信运营商必要的生产系统,如何建设铁通自已的计费帐务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成为铁通公司成  相似文献   

12.
计费系统作为电信运营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决定了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生死存亡。3G网络在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电信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带来了业务计费的新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电信成为3G移动运营商后采取的计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转型是目前全球通信行业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从传统业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共识,综合服务提供使用户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业务,同时也对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支持网络和业务融合,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这些要求使现有计费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过去,电信运营商一般采取“搭架子”的方式构建计费系统,即如果要上马一个新的业务,那么首先搭建系统把新业务支撑起来,然后具体修改和完善。这种方式不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后期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近两年,在OSS/BSS建设过程中,套装软件出现的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和电信重组的完成,电信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促使电信运营商需要提高其核心的计费支撑能力,电信计费系统向着实时化、灵活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建设OCS系统的必要性、OCS系统的技术架构以及OCS系统需要实现的业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预付费/后付费业务融合计费的实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电信计费系统中,预付费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后付费系统要求支持复杂的营销策略。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的融合,也就是使实时性和复杂业务处理能力的结合。采用反算控制、信令级控制和通信后控制等3个方案来探讨融合的可行性。3种方案都将计费和认证分离,统一预付费和后付费计费,满足了原来预付费对复杂业务的支持能力,提升了原来后付费的实时性和信用控制能力。通过对3种方案的比较,运营商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的统一,需要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业务支撑应用开发商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6.
电信计费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传统的电信计费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文讨论了网格技术在电信计费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电信计费构架,对构架各层功能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构架的优点进行了总结,能够为解决电信计费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中国新通信》2012,(14):10-12
1OCS背景及概述随着全业务经营时代的到来,国内电信运营商展开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电信运营商正不遗余力地提升业务系统的支撑能力。OCS是电信运营商提高其支撑能力的必要手段。OCS(OnlineChargingSystem),即在线计费系统,是3GPP网络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3GPP提出的在线计费系统(OCS)的参考结构,给出了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的实时计费系统框架,支持基于承载、会话和内容事件的统一计费。OCS弥补了BOSS系统的非实时和IN系统的不灵活;针对智能网系统对数据业务支持能力不足,能实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客户体验日趋个性化,电信业务的复杂程度随之越来越高。在业务计费领域,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建设在线计费系统(OCS),以满足业务系统精细化运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IT支撑系统发展现状 1.BSS系统发展现状 BSS系统主要实现对电信业务、电信资费、电信营销的管理以及对客户的管理和服务,它所包含的主要系统包括计费系统、客服系统、账务系统、结算系统以及经营分析系统等.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业务和资源的形式多样化以及客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各运营商都在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措施,因此构建快速高效的BSS系统、缩短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周期已经成为争取市场份额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电信重组方案确定,3G牌照呼之欲出,各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战略也将随着业务的融合和3G的到来而重新布局。要在系统层面保证运营商业务发展战略平稳转型,需要支撑系统尽快提供统一服务,并具备支持融合业务营销的能力。运营商现有的支撑系统究竟需要进行怎样的融合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