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断裂的轧辊进行报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和硬度测定。发现其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因热处理操作不当,致使材料的强度与疲劳根限下降,从而导致辊颈处产生疲劳断裂,最终造成轧辊早期失效。  相似文献   

2.
胡志刚 《现代铸铁》2006,26(2):72-74
离心铸造高铬铸铁-球铁复合轧辊以w(Cr)12%-22%的高铬白口铸铁作为辊身外层材料,以高强度的球墨铸铁作为芯部和辊颈材料,采用离心复合浇注工艺生产。轧辊的非正常失效主要包括辊身剥落、辊身断裂、辊颈断裂、辊身裂纹等。对上述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离心铸铁轧辊铸造过程中,上辊颈处有时会出现夹渣、夹砂等缺陷,为提高轧辊的成品率,本文研究了离心铸铁轧辊辊颈缺陷的焊补,通过试验选择了适合的焊条和焊接工艺,成功解决了离心铸铁轧辊辊颈的焊补问题。  相似文献   

4.
某厂铝箔精轧机,长期以来,存在着轧辊频繁断裂的严重问题。虽经多次改进,但都未能收到予期的效果。本文根据铝箔轧制的特点,从调查统计轧辊的断裂规律入手,结合对轧辊负荷,辊颈硬度的实际测定,对轧辊规律性的断裂特征及其断辊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和论述,同时还从设计,制造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钢热轧2300生产线粗轧机工作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4次断裂事故。针对轧辊断裂问题,用有限元Ansys/workbench工具校核其强度。分析认为:断裂位置应力集中,安全系数最低,因此出现了相同位置断裂事故。提出避免两辊轧机工作辊断辊的改进方案为:变更轧辊图纸,将辊颈位置的径向轴承的装配区改成油膜轴承,提高安全系数;或者在不更改轧辊图纸的前提下,将高铬钢材质改成合金锻钢材质,提高轧辊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从而提高轧辊安全系数,避免表面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6.
根据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及硬度测定结果,轧辊断裂的原因是辊颈表面发生两次损伤,破坏了表面的连续性,从而导致疲劳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冷轧辊典型失效形式分析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冷轧辊的断裂、剥落、磨损3种典型失效形式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辊颈断裂和辊身断裂的位置和方向、典型断口形貌特征、裂纹萌生源与原因、常见的结合层剥落和工作层浅层剥落形式的典型形貌特征及原因;总结了轧辊磨损预报模型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磨损预报模型,最后展望了冷轧辊研究工作的方向。对轧辊的损伤和继续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冷铸轧辊的上辊颈裂纹,是造成废品主要原因之一。我厂于1980年采用暗冷铁,减少了上辊颈裂纹,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产生上辊颈 裂纹的原因 冷铸轧辊的上辊颈裂纹,发生在辊身到上辊颈的过渡区域,离辊身上端面40~100mm范围内。裂纹绝大多数是横裂纹,有环裂和局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MC5轧辊辊颈表淬裂纹形成的原因.通过减少锻造火次,合理控制锤击力和锻比,适当降低辊颈表面淬火温度,防止轧辊辊颈出现表淬开裂.  相似文献   

10.
改进型高Ni—Cr铸铁/球铁复合轧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普通高Ni-Cr铸铁中加入元素V和Nb以及进行回火处珲,在基体中结晶出均匀弥散分布的细小耐磨粒子,使轧辊外层及芯部的石墨变得细小圆整,外层碳化物均匀分散,辊身表面硬度硬度落差、辊颈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轧辊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协和首信钢业有限公司1150mm六辊可逆冷轧机机架做了有限元分析。重点分析了机架横梁和立柱的强度和刚度,结果表明,该机架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为六辊轧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彬  张清东  张晓峰 《轧钢》2012,29(1):19-21
针对薄规格高强钢板形控制困难问题,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常规支撑辊+CVC中间辊、CVC补偿支撑辊+CVC中间辊及VCL+支撑辊+HVC中间辊3种代表性辊型配置对高强度冷轧板的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与其他2种辊型配置方案相比,VCL+支撑辊+HVC中间辊辊型配置的承载辊缝的凸度调节域较大、横向刚度较高,辊间接触压力较小。实际生产表明,在该辊型配置方案下,高强度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较高,支撑辊磨损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关系式解斜轧空间几何问题,推导出一般斜轧条件下的轧辊表面方程和变形区表面方程。  相似文献   

14.
陈兵  林海海  吴迪平 《轧钢》2014,31(3):1-4
针对酸轧联合机组中拉伸矫直机工作辊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根据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实测数据,通过现场测试及实验,分析了工作辊磨损机理,建立了基于带钢生产吨位下工作辊最大磨损量预测模型、基于拉矫工艺参数下工作辊轴向整体磨损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可用于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热轧带肋钢筋切分轧制中轧辊出现爆槽、掉肉、辊环崩裂、断辊等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棒材生产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改进轧辊冷却装置和供水系统以提高轧辊冷却效率、增加成品辊辊环宽度以避免辊环崩裂掉块、合理选用轧辊材质、将预切分架次由原来的1架增加为2架以延长切分楔的寿命等措施,不仅解决了辊环掉块、爆槽、断辊等问题,还使轧机有效作业率平均提高4.8%,轧辊消耗降低20%。  相似文献   

16.
棒材粗轧机组无孔型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无孔型轧制的工业试验和技术分析,得出无孔型轧制可在大间距轧机上实现,脱方控制的关键点是导卫控制和宽展控制,翻平宽展能使轧件产生圆弧钝角,避免了应力集中和裂纹,采用无孔型轧制具有可统一坯料、提高轧辊寿命2-4倍、降低能耗6%~7%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蒋承纺 《钢管》1990,(3):10-14
分析了球形顶头轧管工艺,介绍了轧辊孔型设计和轧机调整方法。球形顶头和锥形顶头轧管质量比较表明,球形顶头轧管有利于提高毛管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冷轧厂在线轧制过程中轧机的振动问题,从辊缝油膜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其对轧机振动的影响,得出轧制过程中辊缝间距的减小导致辊缝油膜需提供更大的承载力来维持轧机稳定。从乳化液浓度、轧辊转速、乳化液金属微粒含量方面探讨了增强辊缝油膜承载力的方法,得出乳化液浓度与轧辊转速在增强油膜承载力的同时减小了辊缝的摩擦系数,也易导致轧机振动。通过试验得出,调节乳化液金属微粒含量能够在原有摩擦系数的基础上增强辊缝油膜承载力,从而保证轧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公司投料生产的个别DT辊锻件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出现辊颈外露大面积夹杂物缺陷和调制前无损检测局部无底波典型质量缺陷问题,采用断口观察、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确定了质量缺陷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内部裂纹和表面大量聚集的疏松缺陷.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有效防范质量缺陷问题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