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硝胺发射药的“反常燃烧”关于硝胺发射药的“反常燃烧”或称为不规则燃烧现象,国外曾进行过长时期的研究并作了大量报道。国外资料曾作了这样的描述“至今发射实验过的所有先进的硝胺炮药配方,都存在燃烧的不规则性。在4000~20000磅/时~2压力范围内,燃速压力指数n发生一次或几次转折或突变,压力指数大于1甚至远远大于1,不论甚么类型的硝胺均不例外;这种燃烧的不规则性,损害了其弹道效率和弹道再现性”。这段话指出了硝胺发射药“反常燃烧”的主要特征(n>1,n发生突变或转折)及其所产生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硝胺发射药燃速压力指数转折及其改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硝胺发射药燃烧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发射药配方研究角度总结了影响硝胺发射药燃速压力指数的一些基本因素,指出了改善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的一些有效途径;初步讨论了硝胺发射药燃烧改良剂的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4.
5.
变燃速发射药的低温感性能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火药燃烧面和建立一个补偿系统,使变燃速发射药具有低温度系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变燃速发射药的微观结构,观察到外层的银纹和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对发射药高、低、常温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在30mm火炮上进行内弹道试验,观察其温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火药的燃烧面积,从而改变了变燃速发射药的气体生成速率;变燃速发射药高、低、常温燃烧性能变化不大;变燃速发射药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建立该类药型气体生成猛度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的理论表达式,对影响球形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球形变燃速发射药的初始药形尺寸以及内外层燃速比k、密度比y为基本变量,推导出球形变燃速发射药的表达式。在取值相同的情况下,根据药型和形状函数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球形变燃速发射药的计算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适当调节发射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k、密度比y的值时,可控制球形变燃速发射药的能量释放规律。当内外层燃烧比增加3倍时,气体生成猛度最大值增加约为2.2倍。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使火药得到渐增性燃烧,改进压力-行程曲线以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可以用钝感剂把火药表面钝化。钝感剂在整个药柱表面的分布呈现出浓度梯度,浓度由外层向内层逐渐减小,因此,燃速也就由外层向内层逐渐增大,以期在(?)压不太高时提高弹丸的初速。1.钝感剂美国用于单基制式药IMR M12的钝感剂是二硝基甲苯,双基制式药M18球形药的钝感剂是酞酸二丁酯。近年来美国对酞酸二辛酯、甲基中定剂进行了实验研究,还研究了一些新的钝感剂。如线性聚酯,是由二羟基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二元酸(己二酸、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利用凝胶色谱法、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以及醇碱溶液处理样品后,再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分别测定硝胺发射药中各种成分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火药得到渐增性燃烧,改进压力—行程曲线以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可以用钝感剂把火药表面钝化。钝感剂在整个药柱表面的分布呈现出浓度梯度,浓度由外层向内层逐渐减小,因此,燃速也就由外层向内层逐渐增大,以期在压不太高时提高弹丸的初速。 1.钝感剂美国用于单基制式药IMR M12的钝感剂是二基甲苯,双基制式药M18球形药的钝感剂是酞酸二丁酯。近年来美国对酞酸二辛酯、甲基中定剂进行了实验研究,还研究了一些新的钝感剂。如线性聚酯,是由二羟基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二元酸(已二酸、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对硝胺火药的燃速压力指数与弹道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硝化棉-硝化甘油为粘结剂的硝胺火药的压力指数一般在1.0~1.2之间,弹道试验结果表明,它的弹道效果能达到制式火药的水平,理论计算的数据证实了上述的结论。以惰性材料为粘结剂的硝胺火药的压力指数比前者高得多,理论分析表明它难以取得良好的弹道效果,在未降低压力指数之前应慎用该类火药。本文指出应重视硝胺火药点火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改善硝胺发射药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冲击、压缩及燃烧中止试验,借助SEM观察冲击断裂面和中止样品表面的结构特征,比较了两种硝胺发射药RGD7和RHD6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RHD6的冲击强度、抗压强度及压缩率均大于RGD7,中止样品破损率低于RGD7,断口和中止表面状况也得以改善,证实RHD6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型发射药。 相似文献
18.
19.
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建立气体生成猛度Г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ψ的理论表达式,对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双层管状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密度比为基本变量,推导出变燃速发射药的Г-ψ表达式,得出发挥双层变燃速管状药渐增性燃烧特点所需的临界长径比。通过Г-ψ计算曲线,说明这种发射药的内径、长径比及燃速比影响其燃气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层管状发射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取值适当时,会出现前期为渐增性燃烧、中后期有一个Г值的阶跃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