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高峰100号矿体是世界罕见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特富矿体.多年来,大量民矿非法进入100号矿体乱采滥挖,造成100号矿体存在地压灾害和透水两类重大事故隐患.高峰公司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充填和封闭采空区、构筑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隔离层等措施对这两类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为期5年的不间断综合治理,同时建立了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网和井下地压监测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安全有效的开采100号矿体下部的105矿矿体,作者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厂铜坑矿地压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近20年来铜坑矿现场地压监测预报与控制的方法及成果.由于多个矿体在垂直方向上呈重叠状产出,多层矿体重复采动,彼此间相互影响,且存在大量的采空区.致使开采技术难度增大,地压控制极其复杂,但通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在岩层活动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指导了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铜坑矿复杂充填体下采场地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少林 《采矿技术》2010,10(5):34-36
铜坑矿92#矿体开采条件复杂,在Ⅲ、Ⅴ盘区等区域已形成大范围充填体,采场地压监测非常重要。进行了周边采空区与充填体现场调查,开展了系统的采场地压监测,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地压灾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铜坑矿92#矿体的直接顶板就是开采91#矿体时的胶结或者非胶结的空区充填体,并且尚存在未充填采空区45万m3,使92#缓倾斜厚大矿体的上部形成大范围的隐患区,开采条件十分复杂,地压活动非常频繁。根据矿山实际建立了一套多通道岩体声发射监测系统(本文仅取其中的8个通道),对92#矿体的回采过程进行地压活动监测。本文在现场采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声发射事件数、波形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出了铜坑矿92#矿体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场与声发射活动频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峰矿区100号矿体采空区治理与地压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针对高峰矿区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实施的采空区治理工程及其地压监测成果。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了构筑钢筋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隔离层、实施水砂胶结或块石充填和封闭采区等综合治理措施,并建立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和井下地压监测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峰矿区100号矿体结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叙述高峰矿区的地压显现特点,地压活动产生的根源以及岩体稳定性评判标准,评价了高峰矿区100号矿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探讨100号矿体残矿量回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应力集中区域矿体开采过程的应力与位移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角井铁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开采,在采深185m范围内形成了约350万m~3的采空区,导致2016年6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压活动,并在塌陷区底部的S19、S21和S27采场周围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为了预测应力集中区域的矿体回采过程的地压变化规律,提出采用应力监测和位移监测相结合的地压监测技术。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监测,确定了地压集中区域和相对稳定区域,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了采矿方法及回采顺序,保障了应力集中区域S19、S21和S27采场的安全回采,矿石综合回收率达到74%,贫化率为18%。  相似文献   

8.
矿山深部开采试验采场地压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矿深部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地压灾害问题,为确保下部矿体安全高效的回采,对试验采场采用垂直束状深孔爆破方式进行回采,并对回采过程中的岩体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开采过程中的地压活动规律,为深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峰锡矿100号矿体地压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开采高峰锡矿100号矿体的地压活动特征和评价采场结构稳定性,进行了采空区调查,采场地压监测,矿区岩体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试验研究和现场实测的资料,给出了一些有益于矿山生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曾伦生 《采矿技术》2008,8(2):21-24
柳州华锡集团铜坑矿是大型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因3大主矿体多层开采等因素影响,曾发生多次地压活动.由于在地压活动前根据监测预报结果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避免了地压灾害事故发生.以铜坑矿2006年12月15日发生的地压活动预报为例,总结了该矿地压预测预报成功的关键技术,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峰公司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和经验.在对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高峰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度,实时监测分析预报地压活动,分级管理危险源,推行安全质量标准,保证安全资金投入,已彻底消除了100号矿体的事故隐患,使高峰公司重新获得了生机,恢复了生产.  相似文献   

12.
铜坑矿主矿体多层开采宏观地压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铜坑矿3个主要矿体的开采地压控制与监测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通过分析多层厚大矿体开采地压特征,采取优化开采的地压控制和空区处理方案,建立了井下与地面联网监测的多通道微震监测和综合性监控系统,有效实现了地压监控和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杨云琛  洪超  彭张  刘强  王平  崔益源 《采矿技术》2021,21(3):49-51,59
普朗铜矿在运用自然崩落法进行拉底推进和出矿作业过程中,在断层构造影响下,面临底部结构围岩破坏变形和地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普朗铜矿采用微震、应力和三维激光扫描综合监测系统,对开采过程中矿山地压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西沿拉底推进对首采区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大;采区南部底部结构应力变化相对频繁;地表塌陷区东部区域与沟底核心区域沉降速度最快。以上研究结果为矿山调整拉底、出矿和二次支护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兰虎  李明  孟中华 《采矿技术》2012,12(3):50-51
介绍了铜坑矿地压监控机制及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分析了地压监控长效机制与矿山安全生产的关系.该地压监控机制在铜坑矿井下地压监测与地表岩层移动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顺利预报预警了多次地压活动,为实现矿山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黄沙矿区芭蕉坑组111#属隐伏大脉带型矿体,工业矿体上限距离地表200多米,要在充分回收资源的前提下解决地压的威胁.经十多年的实践检验,本矿采用中深孔分层崩落法采矿,在采空区上下盘中深孔崩落圉岩进行削壁充填,成功地控制了黄沙矿区芭蕉坑组地压活动.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厂铜坑矿岩层活动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铜坑矿现场地压监测预报的方法及其成果。多层矿体重复采动下的地压监测预报工作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通过5年的科技攻关,在预测预报方法及其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效指导了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铜绿山南露天坑东帮与地下开采采场地压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粤文 《采矿技术》2001,1(4):16-20
对铜绿山矿Ⅲ号矿体的采场进行了地压监测,采用三雏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试验盘区的稳定性及采场尺寸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随机有限元对边坡及井下采场岩体的稳定程度进行概率分析.进而研究了井下采场的回采对南露天采场东帮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现场地压监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5日凌晨,华锡集团铜坑矿井下455—531m水平92”矿体的Ⅰ、Ⅱ、R盘区的中部发生了一次影响范围较大的地压活动,地压活动区域的空区垮塌引起其上部的细脉带一爆区地表陷落区坊体下陷、塌陷坑扩展和岩移带裂缝扩展增多。由于铜坑矿事前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分析预报,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除了一些空区顶板冒落和部分巷道受到破坏外,未造成任何人员伤害和重大设备事故。铜坑矿能够成功预测“12·15”地压活动,除了拥有三套先进的声发射微振地压监测系统外,关键在于拥有一个充满朝气而不失稳重的地压监测组,而地压监测组的领头羊正是该矿生产技术科刚过而立之年的副科长黄道钦同志。  相似文献   

19.
卸压支护技术在谦比西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岩破碎,地压活动频繁,生产中沿脉凿岩巷道破坏严重,严重影响着矿体安全正常的回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谦比西铜矿主要采动压力是垂直压力,并且集中作用于层、节理发育的矿体与近矿围岩,从而引起巷道及采场的大量垮冒。根据这一特点,谦比西铜矿实施了卸压开采和锚杆支护的综合开采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地压,提高了采准工程的利用率,顺利地实现了矿体的安全、高效、经济回采。  相似文献   

20.
黄山铜镍矿30#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采空区与32#矿体采空区贯通并塌至地表的安全隐患。为掌握30#矿体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冒落规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台网布置优化和波速校正,形成符合该矿山实际需求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微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观察微震事件异常变化,圈定微震事件空间分布范围,得出顶板冒落规律。微震事件有向32#塌陷区不断发展的趋势,现场显现与观测结果相一致,为后续隐患治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