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近年来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州市酸性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污染物及气象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酸性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福州市降水出现一定酸化,春季降水酸化较严重,福州市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酸雨为硫酸型,但近年来硝酸根对酸性降水的贡献较大,酸雨污染逐步从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1二氧化硫(SO2)污染形势严峻。在我国,大气中90%的SO2来自煤炭的直接燃烧。S02大量排放使我国城市大气中SO2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我国酸性降水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浓度比约为64:1,这种硫酸型酸雨表明大量SO2排放是降水呈酸性的主要原因。酸雨污染区已由西南等少数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昌市2002~2006年连续5a的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降水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另外从降雨量、阴阳离子组成、大气颗粒物、城市周边地形条件4个方面对南昌市酸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酸雨中的含酸量比正常雨水(净水)含酸量大25倍。主要由于燃煤锅炉排入大气的SO_2和NO_x,与空气中水蒸汽混合,并化合成为硫酸和硝酸,最后作为雨水的一部分而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一变量控制方法,研究活性焦脱硝效果与反应温度、氨氮比和氧含量等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硫酸、盐酸和硝酸对活性焦进行酸化处理,分析酸化活性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V2O5改性活性焦的不同酸处理实验,对比分析脱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氨氮比在1.0~1.1范围内脱硝效率较高;氧含量在10%时,活性焦脱硝效率达到峰值51.3%;在200℃时,3种酸化处理后活性焦的脱硝效率均有所提高;未酸化的V2O5改性活性焦脱硝效率提升30.7%,而V2O5改性活性焦在硝酸酸化后的脱硝效率提升15.8%,但硫酸和盐酸酸化后活性焦的脱硝效率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莆田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能文 《能源与环境》2005,(2):62-63,66
根据9年来降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莆田市酸雨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平均酸雨率为32.6%,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是外地源输送,本地源主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程度及规律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自然活动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酸碱性及扬尘、沙尘暴与降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降水pH值的因素、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酸雨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控制酸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东风 《能源工程》1998,(3):22-25,28
1前言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酸雨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浙江省是酸雨严重污染的省份之一。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浙江省某些地区的酸雨率高达对%,降水的pH值小于工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降水中S灯与NOi离子的比值高达10:1,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l的比值,可见So的排放对酸雨的发生有着直接、主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酸沉降区域统计轨迹模型ASTRAP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浙江省的能源消耗、气象条件等特点,模拟了SOZ排放后发生的一系列过程,以揭示浙江省酸雨发生的成因、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WAS)经酸化/氧化处理后,胞外聚合物发生变化:在强酸环境下,总胞外聚合物以芳香族蛋白质为主,随着酸性的减弱,提取物中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溶解型胞外聚合物在强酸条件下提取出来的主要有机物为类富里酸,随着酸性的减弱,类腐殖质物质占据主要地位;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中检测到主要的有机物则为类富里酸及类蛋白质;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的提取物主要是与芳香族氨基酸结构有关的类蛋白质。经3.0 g/L高铁酸钾溶液氧化调理后,各层胞外聚合物提取液检测到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较未处理条件下分别高出120倍和1倍以上。根据脱水性能测试结果,酸化处理与氧化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提高了9%。  相似文献   

10.
在热重仪上研究了经历不同碳酸化/煅烧循环反应后白泥的硫酸化特性、微观结构及硫酸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温度范围内(850~950,℃),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循环碳酸化/煅烧后白泥的硫酸化反应,但对于100次循环反应后的白泥,温度对其硫酸化转化率影响不大。未循环白泥取得了最高硫酸化转化率,此后随着碳酸化/煅烧循环次数增加,硫酸化转化率衰减,但50次循环后白泥取得了更高的硫酸化转化率,高于15次和100次循环后的转化率。这与白泥在循环碳酸化/煅烧中的孔隙结构有关。碳酸化/煅烧循环次数对白泥硫酸化时的活化能有较大影响。经历了不同循环次数的白泥,在硫酸化时化学反应活化能介于15~50,kJ/mol 之间,而产物层扩散活化能则介于40~168,kJ/mol之间。  相似文献   

11.
来宾市酸雨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7年来宾市降水监测结果,对来宾市酸雨污染状况、污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度、pH和负荷对果蔬垃圾厌氧酸化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在F/M=2∶1,不同温度(35℃,50℃)条件下,控制pH(4.0,5.0,6.0)时,发酵产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考察了35℃,果蔬垃圾在控制pH的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不同有机负荷下的酸化类型。结果表明:50℃下酸化产物浓度较35℃低,且在相同的pH下,高温和中温酸化呈现不同的酸化类型,pH=6.0时,高温酸化类型为乙醇型,中温酸化类型为丁酸型。中温条件下,提高pH有助于缩短酸化时间,但对酸化产物总量影响不大,且发酵类型随pH变化明显,pH=4.0为乙醇型发酵,pH=5.0为丙酸型发酵,pH=6.0为丁酸型发酵。最优静态酸化条件为F/M=2∶1,35℃和pH=4.0,酸化率能达到65.1%,其中乙醇浓度为10 508 mg/L(相当于每克挥发性固体中含有438 mg乙醇)。反应器连续运行结果显示,温度为35℃,pH=4.0时,随着负荷的提高,酸化产物中乙醇含量增加,有机负荷OLR>7 g/(L.d),停留时间HRT<5 d,逐渐呈现乙醇型发酵。  相似文献   

13.
银可用作多种氧化反应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尤其是作为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和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催化剂已工业化应用多年。甲醇氧化制甲醛废银催化剂采用草酸除铁后,主要采用电解工艺进行回收。目前废环氧乙烷银催化剂中银的回收采用湿法,银的溶解方法包括硫酸溶解法、硝酸溶解法、亚硫酸钠溶解法、硫代硫酸盐溶解法、硫脲溶解法和强碱溶解法,高含量废银催化剂常采用硝酸溶解法。无论是从降低硝酸的消耗量,还是从降低NOx的排放量上看,选用稀硝酸溶解银都是有利的。从银离子得到单质银的工艺包括还原法(溶液中还原和干态还原)、熔炼-筛选-脱碳法、热解法和吸附法,通常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硼氢化钠、双氧水、硫酸亚铁及Fe、Zn、Al等无机还原剂和醛类、醇类、水合肼、抗坏血酸等有机还原剂。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首先被还原成中间体HNO2,反应产物的种类及组成随硝酸浓度和金属种类而发生变化。有研究认为,硝酸溶解废银催化剂中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及恒温时间70min,酸量为理论耗量的1.2倍,固液比1:4。NOx尾气的处理主要有碱吸收法、分子筛吸附法、催化还原法和稀硝酸吸收法等。硝酸溶解-NaCl沉淀-Fe粉还原法是将废银催化剂中的银回收为单质银的较好工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进一步提高银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酸雨的分布、酸雨的形成及酸雨的危害等以及中国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提出,控制酸雨和SO2与NOx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玄武岩矿物碳酸化反应机制,从热力学角度对酸性溶剂下玄武岩中钙镁元素溶解浸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详细考察温度、压力、酸浓度、液固比及不同酸性条件等对玄武岩中钙镁元素溶解浸出形成游离钙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酸性溶剂下玄武岩中钙长石成分和镁橄榄石成分中的钙镁元素溶解浸出的影响很小,反应体系中酸浓度和液固比变化对不同酸性条件下钙长石中钙元素和镁橄榄石中镁元素的溶解浸出特性影响不同;整体而言,盐酸对钙长石成分中钙元素溶解浸出的效果最好,而硫酸对镁橄榄石成分中镁元素溶解浸出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辽阳市近三年降水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辽阳市三年来没有出现过酸雨;除1月、8月两个月降水是受SO2的影响外,其它月份受SO2和NOx的共同影响;降水的阳离子中钙离子的含量最高,它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铵离子所占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17.
酸化温度对玉米秸秆厌氧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不同酸化温度(35,40,45℃)对玉米秸秆厌氧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化温度对玉米秸秆水解酸化的程度以及产酸代谢类型有显著影响;当酸化温度为40℃时,玉米秸秆水解酸化产生的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浓度最高,产生的气体以H_2和CO_2为主;酸化相的pH值为5.14~5.51,VFAs中乙酸和丁酸含量之和占VFAs总量的85.2%~91.4%,此时酸化相进行的是有利于甲烷化的丁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18.
以低品位凹凸棒石为原料,采用双酸活化法,对原料及酸改性样品进行了SEM、XRD、XRF、BET表征及分析,以其对大豆油的脱色率为性能评价,探讨了双酸改性对低品位凹凸棒石吸附性能和白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低品位凹凸棒石的改性方法采用双酸活化法——先硫酸酸化再盐酸酸化,得到的样品对大豆油的脱色率为76.83%,达到国家标准值,白度也较高,为71.8%。低品位凹凸棒石原矿中含钙物质的杂质较多,硫酸改性后吸附性能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可能是由于微溶的硫酸钙残留在样品表面或孔隙中。此外,低品位凹凸棒石及酸改性样品对大豆油除了物理吸附外,还存在一定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分析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前后期风速的响应变化,对掌握极端降水发生规律、提高极端降水-风速响应关系认识、预防及应对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定义考虑前后期降水的极端降水事件并根据雨峰位置划分为峰前、峰后和双峰3种雨型,分析我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峰雨型发生频次高于双峰雨型,量级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增,西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上升趋势明显;东南、东北地区风速越大,极端日降水阈值越高,西南地区则相反;极端日降水发生前后风速存在异常波动现象,西南地区表现为风速减弱,其他地区先增强后减弱、极端日降水当天风速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体总氮(TN)测定时水样的最佳保存条件,分别测量了滏阳河四个采样点水样保存条件(室温、冷藏4℃、酸化、未酸化)下保存时间为1、3、5、7d时TN浓度,并探讨了调整pH值时对水样TN测定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采样1d内不能及时测定的水样,令水样pH值2、运输或保存过程中冷藏(温度为4℃)保存有利于降低TN测定值损失率;酸化水样降低TN损失率是由硫酸对220、275nm吸光度的改变所致。研究结果为实验室测量总氮浓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