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中萃取物及其茶系列保健食品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茶中萃取物在制作天然抗氧化剂和食品保鲜剂中的应用,为茶叶进一步开发系列保健食品提供了配方、工艺和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于丽萍 《饮料工业》2012,15(2):48-49
以花生为原料,配以山楂、胡萝卜等辅料,制作花生果茶。介绍了制作该果茶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川汰雀舌茶     
介绍了江西婺源川汰雀舌茶的传说,以及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手工与机制相结合制作名优绿茶——奎尖茶,对不同方式制作进行了对比试制。  相似文献   

5.
川■雀舌茶     
介绍了江西婺源川土太雀舌茶的传说 ,以及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6.
茶点与茶肴     
鲜果猴魁茶香卷 这是把名茶猴魁先打碎成粉,在与糯米粉、杏仁、白砂糖和芒果等制作成一道中式点心。  相似文献   

7.
钱桂华 《餐饮世界》2009,(12):68-69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习性各异,在饮茶上除了平常饮用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和袋泡茶这八大类之外,还有许多非茶之“茶”——不用茶树叶子制作,与茶叶有同样的保健功能,并能像茶一样饮用的各种饮料。  相似文献   

8.
红花制茶     
<正>本发明介绍利用红花的花瓣及叶、茎制作红花茶的方法。红花一般是作为红色的原料。将红花蒸、  相似文献   

9.
以水为浸提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的茶水比例和筛目数等对普洱熟茶茶粒得率的影响,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普洱熟茶茶粒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茶粒得率的影响因素及其顺序为浸提茶水比例,浸提温度和筛目的选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0℃、茶水比例为1:40、筛目选择80目的条件下,茶粒得率为35.4%。  相似文献   

10.
茶语     
春天悄悄地走了,正如夏天悄悄地来……爱美的人们退去春装的羞涩,大胆地披起了夏日的裙纱,此时,您发现了没有,销声一时的"减肥"又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焦点。爱喝茶的朋友们自然就想起了茶中的至宝——普洱茶!普洱茶的历史您知道吗?品茶的时候您有想过它的加工制作吗?不妨看看"茶源记"吧!  相似文献   

11.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抗氧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能有效的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诱导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并且随着发光体系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选用‘毛蟹’、‘丹桂’、‘九龙袍’、‘矮脚乌龙’4个乌龙茶树品种新梢为原料,分别蒸青固样并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分析其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用‘毛蟹’试制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2.02%,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0.27%,仅低于九龙袍;用‘毛蟹’试制的黄茶,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0.91%、2.13%、3.96%,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用‘毛蟹’试制的白茶,其水浸出物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44.32%,茶多酚含量为24.28%,仅低于矮脚乌龙;用‘矮脚乌龙’试制的红茶,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含量均为4个品种中最高,分别为40.17%、23.34%、3.18%、0.42%。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毛蟹’制绿茶、黄茶和白茶品质均优,‘矮脚乌龙’制红茶品质优,‘丹桂’制白茶品质较优。综上,‘毛蟹’品种茶类适制性强,适制绿茶、黄茶和白茶,‘矮脚乌龙’适制红茶,‘丹桂’适制白茶。  相似文献   

13.
茶汤纳米聚集体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等自组装而成的纳米胶粒,是各组分介于游离分子与沉淀颗粒的中间状态。为探究牛奶对茶汤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红茶为原料,以1:50茶水比浸提茶汤,按不同比例添加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利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聚集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各组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总光强和平均直径,采用福林酚法分析其茶多酚浓度和分布率,比较研究牛奶添加比例、脂肪含量和茶类等因素对纳米聚集体物理化学特性和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均会促使部分牛奶纳米胶粒与茶汤纳米聚集体结合,导致茶汤超过90%的茶多酚富集于纳米聚集体,使绿茶和红茶的游离茶多酚比例分别降低78%和67%。初步证实:添加牛奶会促进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参与分子聚集,使游离茶多酚比例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通过4种不同处理方法加工成岩茯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岩茯茶成品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生物碱的含量增加,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下降。4种岩茯茶组内多重比较表明,高压汽蒸渥堆和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ZFG)茶多酚含量与未经处理直接按照茯砖茶工艺压制的岩茯茶(F)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高压汽蒸渥堆处理的岩茯茶(ZF)、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FG)、ZFG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与F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差异;F与ZF在儿茶素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与F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与ZFG在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F与其他三种处理茶样的茶氨酸(Theanine)及亮氨酸(Ieu)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茯茶成品茶可显著改善武夷岩茶的滋味口感,使之更醇和,鲜爽,为探究武夷岩茶加工成茯砖茶成品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季节红叶1号、红叶2号、丹妃三个红紫芽品种(系)为供试原料制成绿茶、白茶和红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及感官审评方法综合评价了红紫芽茶树品种(系)的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系)制成的绿茶和白茶理化成分含量高于对应的红茶。绿茶中各理化成分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三季平均为4.24%~4.69%,而红茶则为3.54%~3.96%。氨基酸含量在白茶中高于绿茶和红茶,白茶中含量达3.40%以上,而红茶和绿茶中含量在3%左右。红紫芽绿茶中花青素含量夏季>秋季>春季,夏季含量为0.086%~0.115%;除了春季白茶检出痕量的花青素外,其余不同季节的白茶和红茶均未检出花青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茶普遍具有优雅、浓郁的花香或果香,滋味甜醇鲜爽的特点;红茶普遍具有甜香浓郁、滋味甜醇鲜爽的特点;绿茶品质成分丰富,汤色呈红紫色。研究认为,红紫芽茶更适合制作红茶和白茶,而制成的绿茶则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特异茶饮进行推广。本研究为红紫芽茶的深入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晓晴  胡立文  罗琦  曾林晖  李晴  兰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291-295,301
目的:探讨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籽油中儿茶素总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测定茶叶籽、茶叶籽油和茶叶籽油粕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含量,对比分析茶叶籽油中维生素E等含酚羟基的脂溶性物质对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的干扰。结果:福林酚法测得茶多酚含量按60%~80%计算所含儿茶素,远超HPLC法测得儿茶素的量。重现性实验中,福林酚法测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含量,RSD值为7.21%;HPLC法测茶叶籽毛油中儿茶素总含量,RSD值为1.99%;福林酚法测茶多酚精炼油胶体中茶多酚含量,三组实验样品的RSD值分别为0.70%、1.13%和0.63%。以茶多酚精炼油胶体做福林酚法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0.87%~109.00%。结论:本实验提取和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方法可靠;福林酚法不适用于测定油脂中茶多酚含量;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以茶多酚为添加剂,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90℃加热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22.8%和12.06%;用0.08mol/LCuCl2和KClO3氧化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3.63%和7.63%。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P<0.05).共鉴定出的56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0.
以铁观音茶鲜叶为材料,采用不同工艺加工成乌龙茶、红茶和绿茶,运用感官审评法评定茶样的香气品质,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分析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研究铁观音茶香气品质及其主要挥发性组分的工艺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工艺铁观音茶样的香气品质得分均高于90 分且呈现花香特征。铁观音茶中检测到52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组分的主体。铁观音茶香气的品种特征组分有氧化芳樟醇II、氧化芳樟醇IV、芳樟醇、反-橙花叔醇、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苯甲酸-3-己烯酯、苯甲酸己酯和新植二烯等。红茶工艺能促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甲基丁酸-2-己烯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β-紫罗酮和水杨酸甲酯等的形成,而乌龙茶工艺有利于脱氢芳樟醇、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反-橙花叔醇、辛酸-顺-3-己烯酯和苯甲酸己酯等的形成。综上所述,铁观音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与品种特有组分、加工工艺调控密切相关,可为铁观音新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