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怎样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汲取原始生态文明的精华,同时利用现代创新技术使其再生复兴,从而创建富有中国特色和竞争力的生态城市发展新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回答。作者从中西方原始文明的比较,到现代生态城的发展,宏篇阔论,鞭辟入里。本刊分两期发表,希望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4、中西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之差异作为几何学的发源地的古希腊,正因为崇尚和谐的数字比例,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在城镇规划中流行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的几何网格式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3.
现代木结构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耗能现状,对环保节能的现代木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我国适当发展木结构房屋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以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唯物论,辩证法,两个层面来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从人与自然对立的角度中发掘出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探索解决生态危机之道仍然具有重大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应该成为当代人寻求解决生态问题之道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3)
目前,科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一些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用全新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观念,避免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出现的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建设出符合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室内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社会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环境的建设要以生态文明观为前提,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探析,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新城规划建设,总体上相类似。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新城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新城建设上还是反映出不同。本文试图对中西方新城的异同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中西方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贾珍  田青 《园林》2021,(4):38-44
为了研究藏传佛寺园林中的生态观与生态理念,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大藏区的拉卜楞寺、禅定寺、天堂寺为研究对象,从3座寺院的选址与自然环境、空间布局、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进行探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藏传佛寺园林的营建及保护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传佛寺园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观及生态文明思...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但人口的增加,使资源匮乏、污染严重,一些环境问题油然而生。所以,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渐渐的融入了生态意识与生态观念,这种观念指导着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理论界一直将人类的文明历经界定为"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对此部分学者提出了质疑,笔者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的本质,在进一步的论证中得出了生态文明是一种新文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12.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工业建筑》2011,41(8):1-3,29
对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增长模式在产业规划及空间营建上的重点进行比较,以渭南紫兆环保产业园为例,探讨这一发展背景下环保产业园产业规划及空间营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规划工作的重心由问题导向的"多规合一"转向任务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落实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二是解决好"城镇村"的建设与治理问题,后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市县和乡镇级规划将成为整个规划体系实质上的重心。本文从实现生态文明的理论与路径入手,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空间表达本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任务和相应的规划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传海  王勇 《工业建筑》2012,42(12):156-160
基于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实体物质因素和非实体物质因素两方面分析苏州现代建筑形态的文化传承及创新。指出在实体物质要素的传递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传承及创新,在非实体物质要素的再现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演绎和表达及"存在空间"的营造和表达。  相似文献   

15.
袁雁  李阎魁 《工业建筑》2011,41(11):50-53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的工业发展模式也面临新的课题。以襄阳佳海工业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园区的生态策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规划理念、土地利用、绿化景观、交通组织、建筑语言等多方面探讨了生态型园区的设计方法,旨在为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提供案例和参考,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域风貌呈现出趋同之势,提出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建构景观生态区位格局,以明晰各地风貌特色优势并激发区域整体优势,利于指导地域风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本文以四川省为例,从生态区位的角度,归纳出七大地域风貌类型斑块及五条联系各斑块的景观演替廊道,并针对每个类型单元制定出保护、传承导则。  相似文献   

17.
袁琳 《城市规划》2020,(1):63-71
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数千年积累的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的再认识与再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条件,这些思想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践模式,也可启发当代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人们沿着某些思路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都江堰灌区这一典型范例,从洪水灾害与区域格局、人工水系统与社会系统、山水环境与城乡人居等三对代表“天人关系”的实践范畴剖析了都江堰灌区人居生态实践特征与思想要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的思想基础;认为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定位需要发展,要关注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生命共同体,要成为引导地区人与自然长期调适的有力工具,要能对多种关键生态问题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还刚起步,规划管理的重点还停留在设计审批阶段,对施工、验收与未来运营能否达到预期的低碳生态效果等,相应管理环节基本缺失,亟需在控规管理实施层面进行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本文认为除了技术应用和指标制定外,以低碳、绿色、生态为规划驱动力的城区建设必须要通过一个有效的地方规划治理体制,才可以获得在法制和制度上的保障,从而得到广泛的实施。本文以近期对北京市长辛店生态城项目案例的研究,从规划体制治理的角度,对绿色生态城区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调研、讨论和初步梳理,希望启发并带动体制改革深化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郁枫 《世界建筑》2006,(5):118-121
本文通过对德中两处世界遗产聚落——吕德斯海姆和宏村的比较研究,描述了传统聚落经历旅游产业化转型、从而引发相应社会空间变革的特殊状态。文章指出了影响传统聚落旅游转型的引力要素,并分析比较了两处案例旅游转型的过程,最后探讨了旅游转型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