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浜位于东京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横浜作为京浜工业地带的核心城市,其沿海地区的港口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聚集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立足于21世纪新型港口城市的建设,横浜市开始编制实施名为"港口未来21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临海港口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的理念、总体构思和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时我国港口城市的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颖强  王蕾 《安徽建筑》2005,12(1):11-13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对居住区开发所造成的社会性问题的日益关注,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开始重视对满足居民社会生活需求的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对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现行居住区规划体系中制约城市生活环境形成的结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居住区规划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交通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近40年来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演变,展望了21世纪交通规划将要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在未来20年交通决策者应当注意的10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忠  关杰灵 《华中建筑》2008,26(12):66-69
分析了山水城市理论的由来及其内涵,在研究城市色彩规划产生的国外背景与源起和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条原则,并论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种方法。最后讨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认为山水城市的色彩规划是21世纪中国山水城市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横浜位于东京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横浜作为京浜工业地带的核心城市,其沿海地区的港口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聚集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立足于21世纪新型港口城市的建设.横浜市开始编制实施名为“港口未来21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临海港口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的理念、总体构思和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横浜“港口未来21世纪”规划对我国港口城市的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英国新城运动,为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前人的理念,并以当前正在进行的上海市“海港新城”的规划工作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海港新城的定位、规划的目标、规划中的问题、规划过程中相关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都市区域新城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下的存量规划转型期,城市设计也正转向针对存量空间资源的品质提升。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核心理论,城市形态学在21世纪成了欧洲先发国家城市设计的重要支撑,但目前中国对城市形态学最新理论的引介仍不足以有效指导转型期的城市设计实践。为此,本研究从概念框架、实践经验和理论发展三方面概述了欧洲城市形态学研究的相关进展及其对存量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意义,指出城市形态学作为方法论对中国当前的精细化城市管控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云鹏  冯鑫  陈更  檀通淮 《规划师》2000,16(2):70-72
"十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也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好城市建设"十五"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是关系到我市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尤其是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总体部署的重要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概念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鹰翅 《规划师》2005,21(2):105-106
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控规和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概念规划,都是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发生历史性质变的标志。控规是土地市场商品化而出现的法定规划,而概念规划也称战略规划,是城市建设快速战略构想的规划,一个是“控”,一个是“放”,都是应时而生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和推动城市发展,应对城市交通发展态势,研究对沈阳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4个阶段的交通规划和建设历程进行回顾,针对不同时期沈阳市的交通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沈阳市交通规划的经验,并提出下一阶段沈阳城市交通规划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山水园林环境·人文校园——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蒙 《华中建筑》2002,20(2):76-78
山水园林环境是21世纪高等学校校区规划的方向,这种规划理念根植于现代规划思想,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规划思想。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规划(获奖方案)在深切关注校园规划的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实践中发展和探索了这一新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应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一套面向未来"智慧上海"的规划体系和方法。通过纽约和维也纳的智慧城市规划的分析借鉴,探讨"智慧规划"与上海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智慧规划"的构想与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智慧规划"这一创新理念,希望能引起更多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规划理念、方式及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乡协调发展及其规划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张伟 《城市规划》2005,(1):79-83
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目标、动力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分析以及规划界近几年陆续开展的“城乡整体”规划,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价值与应用研究的统一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对城乡协调理论及规划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规划书市     
《城市规划》2004,28(6):88-88
《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聂兰生、邹颖、舒平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定价:68.00元本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住宅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大城市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就居住空间布局、住宅层数的解析及住宅的多样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刘滨谊  余畅 《中国园林》2001,17(6):77-81
19世纪是城市公园运动的世纪,20世纪则是开敞空间规划占了主导地位,20世纪末绿道规划在美国的兴起,已开始表明绿道网络规划将成为21世纪的主题。本文从绿道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阶段入手,着重介绍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绿道网络规划,并分析了绿道网络规划对我国现阶段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记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在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和主体认知维度。它基于环境认知和城市有机生长理论,研究记忆的主体和客体在时间中的作用过程,为古城风貌保护、旧城更新改造、记忆活化解说提供新思路。因此,本文对与城市记忆规划相关的时间规划理论、主体认知理论和空间规划理论进行综述,并以宣武区城市记忆规划为例,分析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向21世纪变迁之际,中国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方针。 在1995—2001年间,中国小城镇有着较快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城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地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小城镇的规划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以下结合近年来的规划实践,对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确定——成长机制问题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确定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是小城镇规划的首要问题。近年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近40年来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演变,展望了21世纪交通规划将要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在未来20年交通决策者应当注意的10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社区中心规划建设呈现独特的发展路径,集中用地社区中心即是21世纪初提出的新模式;在进入新时期后,应跟进高品质发展要求,及时检讨并优化该模式。文章对南京首个采取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迄今历时20年的河西新城中部地区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顺”与“困”,并引入社区生活圈发展理念,将其置于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集聚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考察,总结既有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的优点和欠缺点,从集中用地精细化、便利性导向的整体性规划引导和新城社区中心空间再优化等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再思考,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创新经济的时代。在不断创新的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框架下,借鉴城市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探求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给校园空间带来的影响,分析得出新型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模式,并结合在实际校园规划项目中的运用进一步论证其科学性、实用性与合理性,以期能为目前正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大学项目的建设与再开发工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