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电测曲线及区域地质情况,对ZH坳陷西部早第三纪沉积相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到沉积相的演变规律,采用单井划相与地震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将ZH坳陷西部早第三纪沉积相划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冲积扇相、河流平原相、滨浅湖相、半深~深湖相、河湖过渡相、滨浅海相及海陆过渡相。通过沉积相演化的研究,可以推断早第三纪早期由于湖面水体不断加深扩大,在坳陷内形成良好的生油条件;晚期海水侵入形成海陆过渡相沉积,有利于各种砂岩体的形成,为ZH坳陷内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层学的任务是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地质历史、沉积环境、岩性岩相分布,从而指导找油(特别是寻找地层油藏)工作.其内容包括:1)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物理基础;2)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3)地质地震模拟.地震地层学是数字地震技术与现代沉积学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利用沉积学的概念解释数字地震剖面中蕴藏着的大量地质信息.构成反射的物理基础和解释地震剖面时的条件限制影响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并形成反射的因素很多,从地质上讲有岩性、流体成分及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地反映了地下地质情况,但由于同相轴多且密集,从而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须做到:解释前检查资料的频率成分,以保证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显示功能,使高分辨率资料的解释更方便,有三维地震资料时,应用差异数据体,波阻抗数据体以及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更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重、磁、电、化等非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在许多环节上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为提高非地震资料解释水平,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与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本文借助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解释地震资料的思路,采用内插的方法将不规则的非地震资料数据转换成规则数据,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上实现了非地震资料的自动解释。通过电法、重力等实际资料的工作站解释,证实了其可行性,可为非地震资料的工作站解释以及与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反演中分析虚速度测井所得的旅行时间可用来估算油藏孔隙率。本文所述的四步计算过程为:(1)地震道反演和层速度计算;(2)准确的地层解释;(3)为计算孔隙率确定岩石物理参数;(4)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及作最终校正.本文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局限性.出现误差的原因之一是:因地震资料容易获得的是波阻抗而不是速度,并且,由断裂形成的孔隙对速度影响轻微,但对渗透性却影响甚大.本文展示了两种最有意义的油藏类型即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油藏的工作成果,属于后一种类型情况还有待检验。前一种情况以原生孔隙率为主。而第二种情况很复杂,其中原生与次生孔隙率并存.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全三维解释系统GIGAviz与DV-1 Discovery的技术特色;对多套解释系统的技术特色作了简要的对比,针对不同解释阶段的工作需要,适当运用某一解释系统的特色功能,扬长避短,提出了一套最优化解释流程。该流程能够极大地提高解释精度与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7.
HXW地区是KC坳陷中开展地震勘探时间最早,做的工作量最多的一个地区.十年来,围绕着记录上斜波的性质,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因此,构造形态一直没有搞清.研究这个地区的地震记录特征,确定那些斜波的性质,探讨正确的解释方法,这不但对于搞清地质构造情况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地震资料解释水平,也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对该地区历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研究,下面是这段工作的一个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8.
横波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四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油藏描述过程,其解释方法可分成直接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动态储集层描述方法。文中着重讨论了直接分析法和地震属性技术。直接分析法包括层间时差分析法、振幅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和频谱分析法,其基本特点是利用单个地震属性差值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地震属性技术分析包括地震属性特征的提取、优化、标定和聚类分析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根据地震瞬时属性、层间属性和平面属性的差值的线性或非线性的优化方法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测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层流体性质及其变化,增强对油藏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五七油田CN地区取得的地震资料表明,该区断块多、地层倾角大,常用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提出了空间解释的方法,消除了由于反射剖面段的偏移对构造形态造成的歪曲。本文着重叙述空间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五七油田CN地区取得的地震资料表明,该区断块多、地层倾角大,常用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提出了空间解释的方法,消除了由于反射剖面段的偏移对构造形态造成的歪曲。本文着重叙述空间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庄东海  许云 《勘探家》2000,5(1):22-25
四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油藏描述过程,其解释方法可分成直接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动态储集层描述方法。文中着讨论了直接分析法和地震属性技术。直接分析法包括层间时差分析法、振幅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和频谱分析法 一特点是利用单个地震属性差值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层间属性和平面属性的差值的线性或非线性的优化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测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充体性质及其变化。增强对油藏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山区有几种披覆褶皱的油气圈闭类型。在中国的一些盆地中,特别是像塔里木盆地那样的大陆盆地,也可能有这种披覆褶皱的圈闭类型。在美国西部的一些地震剖面上,这种披覆褶皱是容易识别的,同样,在中国也应当是容易识别的。在基底厚而坚硬的弧后构造区,上部岩石圈的基底是花岗岩块,其上沉积了披覆形构造。由于与收敛的大陆板块有关的挤压作用,引起了基底的垂向升降运动,并且通过岩石圈向外传递。在基底内部,由于存在有弱的地层和挠曲作用,使得基底断裂的位移和倾角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披覆褶皱几何形态的改变。在收敛区边缘的俯冲带,被平移断层所切割。这个平移断层有时延伸至披覆褶皱带下部的基底内部,并改变了披覆褶皱的基本形态,仅管这些构造是复杂的,但根据油气圈闭与褶皱的关系,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褶前(Preflod)圈闭,由于受基岩块平缓冲撞的影响,具有典型的沉积特点,砂坝和尖灭就是有代表性的褶前圈闭;极大多数圈闭类型发生在褶皱期间,而且是构造圈闭。背斜脊部、陡翼逆断层、缓翼地堑和褶曲枢纽是在褶皱期间形成的最一般的圈闭类型;褶后(post-fo-lding)圈闭是典型沉积圈闭,既有褶皱陡翼、也有褶皱缓翼的尖灭圈闭和不整合圈闭。在美国的蒙大拿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和阿根廷,根据露头、地震剖面、钻井及陆地卫星资料都可以见到上述圈闭的例子。通过研究“披覆”模型和合成地震记录,提高了预测披覆褶皱位置和性质的能力。通过区域构造资料和陆地卫星资料分析表明,发育在厚层花岗岩壳上部的中国的一些盆地和弧后盆地,以及板块压缩盆地,象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在那里可能存在有这样的披覆褶皱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岩性油气藏的 勘探研究则缺乏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地震平面沉积 相解释方法,它是在地震切片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属性融合成像、切片沉积相投影、平面沉积相 智能追踪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横向密集连续的特性,提高了地震-地质解释的效率 和精度,对地下规模较小的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是"九五"期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的一套地震解释技术系列。它包括资料分辨品质分析、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精细层位标定、测井约束反演、储层厚度反演、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干分析和多参数分析等多个单项技术。其在小断块、小幅度构造和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属性资料解释河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某一层段的地震属性特征通常揭示了一些地质或沉积特征,如礁体、河道、三角洲、地台等。文中采用分层段切片解释方法,对塔河油田外围兰尕三维资料进行切片分析,在三叠系上油组地层中的振幅属性平面图上分布有南北方向的河道,地震解释剖面及钻井资料也得到证实。研究中发现,分析时窗的大小决定了振幅属性在河道处能量的强弱,根据河道的分布可以追踪河道砂岩体及其分布范围,为研究有利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对根据地震勘探数据估计出的速度场进行平滑常常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当采用精确而平滑的偏移速度场时,地震偏移就能相当成功。我们用北海的速度资料对一维、二维和三维平滑作了检验。对大量的平滑技术检验的结果表明,局部加权回归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年来在沃龙涅什陆背斜南坡进行了地震和钻探工作,所以揭露了许多小幅度(20~100米)断裂破坏,其中大多数属于倾角为30°~70°的正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断裂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的中断和时间移动,并伴有一系列特有的波场异常。鉴于区域构造的复杂和揭露出大量断裂,所以区域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确定各个剖面中的断裂是否是同一种断裂的问题,也就是在平面上能否确定断层线的问题。在普查条件下,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寻找有利构造带有关,在详查阶段,则和寻找构造圈闭有关。由于缺少可靠的确定断层线的标准,因而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就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成份,并有可能出现几种作构造图的方案。很明显,地震资料复杂会引起最大的分岐,因为这类资料往往不可能对是否存在断裂的问题获得一种解释。然而,地震资料比较简单,则可能出现很大的误差,例如,如果不注意测线面上断层参数、实际参数及穿过断层的测线方向三者之间的某些几何关系,则在确定测线面上断层线位置、尤其是在绘制断层线时,就会出现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