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是1998年新开设的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考虑到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加人文知识课程的需要,《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学时定为40,而其它同类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学时均为60左右,也就是说,仅《工程测量》课就压缩1/3的学时。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相比,《工程测量》不仅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更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学时少了,测量理论内容不能少讲,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也不能少讲,因此,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面对课时少这一现实,努力解决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时缩短现状,为了提高《水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改革研究,提出了四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围绕调研报告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通过对河流和事件案例分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程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以期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的课程定位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模式应该注重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增强针对性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强调平面构成的教学应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为环境艺术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是工科研究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借助课程教学平台,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家教委的布置与要求,由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制订的高等工业学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机械类专业100—120学时范围的计算机绘图作如下要求:“本课程应使学生对计算机绘图及其发展的意义有初步认识,并进行简单图形的编程和上机实践,画出图形……”。要贯彻这一基本要求,并在短短的四个学时内上好具有较新内容的课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学院八八级矿山机械专业开设了四学时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达收发原理课程学时压缩和多专业教学等问题,分析了新形势下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理实一体交融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雷达相关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导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纤维化学和物理》为材料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 99届以前该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规律。第二 ,各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课程的学时为 5 4学时。教学日程的安排大致如下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在前 ,2 0~ 2 2学时 ,各纶纤维在后 ,30~ 32学时。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感到高分子部分的基本内容很难在 2 0~ 2 2学时内讲完 ,这对于染整专业的学生来讲 ,无疑是基础不够。另外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 ,纺织纤维中新型纤维不断地涌现 ,《纤维化学和物理》课程内容需要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数理统计是工科研究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借助课程教学平台,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分析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同一性与学生的差异性、课程学习注重操作性与上机训练学时不足这两对矛盾,提出了分层次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的解决办法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工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拥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结合工科高等院校的实际,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与素养、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应用完成教学过程,以此提升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定位以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双核心课程改革思路.文章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摩法、测试法,探讨师生对双核心课程的接受度、参与度及其教学效果,旨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有效课程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实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展《罗氏议事规则》实务训练的选题背景和必要性,论述了《罗氏规则》实训的设计方案及具体操作流程,总结了实训工作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增强实务训练效能的技巧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靠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科学的课程设置来体现。依据近年来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实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提出按“四个平台”的框架来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与知识体系,调整和增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列出了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更趋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4.
网页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诸多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现阶段,很多学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文章主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声学钻孔电视(BHTV),又称超声波成像测井,是一种能获得钻孔孔壁定性图像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可以直接对钻孔进行岩性观察。该方法具有测试速度快、精度与分辨率高、成果形象、直观可靠、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相对较简单等众多优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钻孔取芯。在地下建筑物选址调查项目中,中深部岩体的结构面特征参数是场址性能评价的基础数据之一,采用声学钻孔电视测试,并借助相关专业软件,可以获得中深部岩体的结构面(包括节理裂隙和断裂构造)特征和分布规律。实践证明,声学钻孔电视是一种精细评价岩体结构面特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CD40L和sCD40L的水平变化,探讨CD40L和sCD40L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选择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且6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将上述AMI组又分为AMI存活组和AMI死亡组。取同阶段冠脉造影完全正常或冠脉最大狭窄〈50%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0.5 h、术后即刻、12h、24 h、48 h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CD40L和sCD40L。结果显示:AMI组CD40L和sCD40L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12 h、24 h、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D40L和sCD40L水平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 h、24 h、48 h逐渐回落,48 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D40L和sCD40L在术后各时间点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存活组PCI手术各时间点CD40L、sCD40L水平均低于AMI死亡组(P〈0.05)。AMI死亡组术后24 h内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果证明AMI患者PCI术后CD40L和sCD40L水平增高,CD40L和sCD40L是AMI患者PCI后早期免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梁燕 《饰》2014,(2):116-120
艺术工作坊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女装模块在2014年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它是指在正常的教学环节之外,邀请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或专家进入课堂,或者教师与学生走出课堂面向公众艺术平台而展开的针对一定主题的设计创作过程。这是一种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设计教学模式新实践。2014年3月,北京服装学院《女装设计》课程以艺术工作坊形式在今日美术馆展开,主题为"觉知·有声"。20名三年级女装设计专业学生与指导教师分三期完成设计创作的过程。工作坊的实践探索意在希望通过公共平台把年轻的设计师和设计态度推到公众视野中,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和艺术机构力量对新一代年轻设计师和设计教学投入关注,这也为持续的工作坊开展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突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阐述了“三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有位置,以及对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除了在培养方案中应为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安排必需的学时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突出基本概念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基本理论的应用、用基本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专业英语是高校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拼图式教学法作为合作学习法的形式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多边互动,是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将拼图式教学法应用到专业英语教学中,对其应用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还是构成基本形式(重复、变异、发射等)都已成为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的创作方法,在很多经典的标志创意设计中得以体现。本研究主要探讨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及构成形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