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  范文鹭  马军 《包装工程》2019,40(8):141-150
目的通过重新"解读"在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工业遗产历史记忆,结合历史叙事、产业联动、空间营造,实现工业景观修复与工业精神价值的回归。方法城市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是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地方性"理念,应该从单纯的对文化的关注转向对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以江西江州造船厂为例,从共生模式、共生效应、共生规划、共生环境4个层次探索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产品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结论从研究路径上,以共生视角探索了对工业遗产的独有价值再利用的设计模式。从研究方法上,以共生视角联动旧工业遗产与当代创意空间,来实现典型工业遗产和创意园区的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从运营策略上,发掘工业遗产核心价值,打造以文化产业为导向的全域旅游工业园体验区,开拓综合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朱蓉  吴尧 《包装工程》2018,39(4):19-22
目的研究工业遗产博物馆在空间改造与更新中所采用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和策略。方法将文学中的基本概念叙事性,以全新的视角,引入以地区或历史建筑的产业历史作为主题的工业遗产博物馆艺术及建筑环境设计表达之中,通过室内外工业景观、工业流程、历史物品等展开叙事,同时整合游览路线、室内展陈设计、新技术媒介性,来营造空间叙事情境,使参观者充分体验历史遗迹的真实感。结论通过介绍苏格兰国家矿业博物馆设计的代表性实例,从室外景观、陈列设计、行为叙事等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工业遗产博物馆保护与更新设计中,通过空间叙事性手法来对历史空间内容进行整合与诠释,使参观者产生深度记忆体验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式,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工作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厂区遗产被近些年来发展的城市功能区围合起来。为应对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城市圈中包围着的工业遗产需要绿色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景观再生设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工业遗产的景观再生设计与柔性边界理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的再生设计策略,提出以模糊的、渗透的、联系的空间来呈现工业遗产的历史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研究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知网CNKI中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新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环境资源的紧张,上海市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向已经由"历史风貌保护"转向城市更新发展下具有整体性框架的"城市遗产保护",同时也改变了对空间的需求。人居环境研究、空间使用功能变更,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运用等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鱼洞老街传统风貌区是2014年重庆确定的28个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片区之一。鱼洞老街见证了重庆传统巴渝与开埠时期以来的民居建筑演变,但同时也面临的被破坏的危机。文章首先对鱼洞老街的地理环境及历史信息进行梳理,并分析老街整体空间肌理,进而对街道格局形态与尺度进行分析,探析其传统空间遗产价值。之后对其中的典型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最终总结出鱼洞老街的各类遗产价值及传统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建筑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空间严重不足,急需扩展教学空间。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拟将校园内原有废弃锅炉房建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集教学空间、民族建筑研究空间、民族建筑研究成果展示交流空间于一体的建筑空间体,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所以现对学校废旧锅炉房进行改造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物质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工业遗产均无法逃脱被拆除的命运,或已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在此条件下,本文将简要剖析我国现行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找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探寻如何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过程中实现城市空间一体化,以促进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事业。  相似文献   

8.
原民国首都水厂办公楼旧址展陈改造,存在空间狭窄、手段滞后、信息过载、缺乏体验等问题。基于此,新设计在尊重历史、服务用户、可持续创新的宗旨理念下,从展览环境空间的设计迭代、史料叙事、场所再生三个方面探讨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旨在高效率活化当代建筑文化遗产,服务当下存量更新的时代需求,并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艳婷  王楚崴 《包装工程》2019,40(22):270-274
目的通过对唐山工业遗产文化的调查研究,提出全媒体视觉传播下的工业遗产旅游推广策略研究,以此来提升民众对工业遗产文化的认知,并推进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方法根据唐山不同时期工业遗产的发展进程,总结城市工业遗产的相关特征,以多媒体化与全媒体化为传播媒介,用全新的旅游推广模式引导人们进行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工业遗产价值理念。结果形成了具有鲜明唐山工业遗产建筑特色与科技价值的视觉文化,以智慧城市为落脚点,通过多方面的思考,研究出了一种紧随当下时代发展的新型态服务设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结论以全媒体视觉传播下的唐山工业遗产旅游推广策略为研究导向,通过传承城市工业文化、宣传城市品牌形象等有效策略,为唐山乃至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决策。  相似文献   

10.
城墙作为中国建筑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作为军事防线的一部分,墙体和其他辅助军事设施构成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国内提倡对建筑遗产进行预防性保护,为此需要了解城墙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出现的破坏形式以及破坏过程。目前,针对降雨条件下城墙的预防性措施并未完善。本实验针对城墙的抗渗性进行研究,探讨原状土加入再生建筑砖骨料和水泥骨料10%、20%、30%、40%掺入量对城墙土体抗渗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三角等焓图得到改性土抗渗性的最佳配比组合。研究表明,通过向原状土中掺入再生骨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改善原状土的抗渗性能。通过三角等焓图可知再生骨料改性土抗渗性最佳配比组合范围为砼骨料20%~30%和砖骨料10%~2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建筑创作进行总结。即如何在遗产环境下进行建筑创作,达到保护遗产本体,协调遗产环境,发扬城市特色的目的。本文对历史文化古迹周围建筑设计的开发策略和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乔治  张新平 《包装工程》2021,42(8):93-101
目的 分析1992年以来国际工业遗产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并通过详细阅读重要文献,重点评述目前国际工业遗产研究热点演进与前沿动态.方法 基于WOS核心合集检索1992—2019年间工业遗产领域的期刊文献,通过知识图谱分析了全球工业遗产研究的概况和热点.结果 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工业遗产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西班牙哈恩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工业遗产开发评价、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是国际对工业遗产研究的重要方向;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与适应性利用将是学者与决策者持续关注的课题.结论 国际上工业遗产的核心研究团队主要从建筑结构测量、材料性能分析、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等视角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思路与成果能够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与利用提供启示.我国工业文化遗产,若能在"提取特征形式"与"挖掘特征内因"进行"同步研究"的条件下,解决知识性与内在的文化逻辑,才能在各个特定历史环境的时空层积、时间断面中,解译出独有价值遗存的联动地域开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袁赟 《湖南包装》2023,(1):115-118
南城脚·牡丹里是近年来常州市纺织工业遗存改造中热点关注项目,以常州牡丹里纺织工业遗存改造为研究对象,梳理该场所的资源价值。基于“工业遗存复兴、纺织文化传承、美学空间营造”的设计理念,充分挖掘常州大运河、纺织地域文化特色、提炼黑牡丹企业的元素符号,探索融入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多元化手段的纺织工业遗存保护开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打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美学空间,对有效传承牡丹里纺织工业遗存的场所精神、实现场地功能转换具有现实意义,并为同类型的废弃纺织工业厂房改造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盼盼 《上海包装》2023,(10):81-83
徽州三雕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是古代建筑和家具装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阐述了徽州三雕艺术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徽州三雕活态化室内设计的必要性,并运用现代室内设计理论与方法对其活态化传承进行探索,提出了保护传承三雕文化、营造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策略,旨在推动徽州三雕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对其他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活态化传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其自身的建设有着重大的贡献,所以针对目前的历史保护区这一建筑历史遗产的现状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具体保护方法,有利于解决长春市建筑遗产保护的现实疑难问题,为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北国春城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乔治  陈思梦  张新平 《包装工程》2023,44(6):362-374
目的 建立触媒理论视角下典型集市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索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集市空间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路径,优化集市空间设施利用策略。方法 通过对城市集市空间研究进展的梳理分析,确立集市空间在微更新视角下介入触媒设计方法的可能性和积极影响;通过对触媒理论概念的阐述,以空间要素、功能要素和文化要素作为原始触媒因子,构建城市触媒理论介入集市空间微更新的设计方法;以西安西仓集市街区微更新设计为例,探索触媒载体与城市集市活力塑造的结合点,通过系列化和多样化的微小干预,激发街区发展的“链式反应”,探索实现集市空间环境的活化。结论 传统集市街区介入触媒理论以“空间、功能、文化”三要素触媒因子植入集市空间的路径,通过空间形态重构、街区功能置换、历史脉络修复等有机结合,可以达到低冲击导向下的城区微更新的整体发展目标,提升环境活力、优化设施效率、引导空间活化,为集市街区改造再利用提供新的设计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乔治  王丹  刘雅炜  石军军  张新平 《包装工程》2022,43(14):362-374
目的 探索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因子的识别方式及可视化表达方法、文化记忆空间叙事语言要素的识别转化与空间植入方法、叙事空间的创意系列化匹配设计问题,最终完成从价值重塑到空间植入、地方认同构建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叙事、象征、隐喻等角度,引导特色红色文化遗产历史记忆空间的“设计解读”,结合历史叙事、空间营造,修复物质与精神价值断层,指向地域形象如何匹配国家形象及其合理性。结果 通过空间叙事视角探索了红色文化遗产“独有价值”再利用的设计模式,实现了典型红色遗产空间地域特色的文化认同。结论 红色文化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围绕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方性”理念展开,从单纯地对历史记忆的关注转向人、地、社会的综合互动关系,其中,文化传承是直接手段、空间营造是内生动力、延续记忆是表层目的、深层指向是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18.
罗泉古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巴蜀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而言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通过对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建筑实地调研,从罗泉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形成环境、材质、表现形式、纹样等方面出发,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和汇总,对当代设计和巴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村落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这些古村落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资源。但在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遭遇到全方位的冲击与挑战,亟待予以深入研究和及时保护。本文从景观资源特色的分析入手,对井林村的保护发展问题做了探索研究,通过梳理其历史地理脉络、自然资源禀赋、古村落发展脉络、建筑道路肌理、景观空间格局与特色等,为井林古村落的保护发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建筑建造年代久远。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机电工程修缮时,需要把建筑内涵和现代城市文化统一,由于在功能上的改变、空间的重新组合,需给陈旧的楼房添加消防、弱电和集中空调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经修缮后既要体现原有建筑风貌,又要满足现行相关机电安装施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