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从滤料表面改性的角度对提高滤料在高湿环境中运行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滤料为基材、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低表面能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滤料表面原位生成SiO2纳米粒子,制备改性SiO2凝胶涂层滤料。采用FESEM- EDS、FTIR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PET滤料表面化学成分、润湿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整理后PET滤料表面生成SiO2纳米粒子,经MTES改性处理后滤料表面布满疏水的甲基基团,滤料疏水性能显著提高,其表面水接触角达154.11°。SiO2颗粒在滤料表面均匀分布,凝胶聚合物仅在纤维交叉处沉积,使滤料透气性得以保证,过滤效率由97.0595%增加到99.2028%,过滤品质因数由0.02124增加到0.02761,提升了30%。   相似文献   

2.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滤料为基体材料,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性PET滤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接触角测试仪研究PET滤料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表面组成以及接触角等参数。研究表明:改性前后滤料微观孔隙率基本不变,TEOS改性的PET(T-PET)滤料由于形成大量亲水性的—OH基团,呈现完全润湿性;MTES改性的PET(M-PET)滤料表面存在疏水性的—CH3基团,呈现高疏水性;TEOS和MTES共同改性的PET (MT-PET)滤料表面由于大量疏水性的—CH3基团,且有大量的含有—CH3基团SiO2纳米粒子沉积在纤维表面,降低了滤料表面能,形成纳米级粗糙、褶皱甚至凸起形态;MT-PET的静态接触角(WCA)为(158.8±1.2)°,流失角(WSA)为(6.9±1.5)°,达到超疏水状态。此外,通过喷涂湿粉尘和水中浸泡(室温)滤料对比试验,表明MT-PET滤料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与稳定性。综上,本文中MT-PET超疏水滤料的制备,对于高湿环境下的袋式除尘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层自组装技术在Al2O3微滤膜表面制备TiO2纳米涂层, 并利用1H,1H,2H,2H-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PFDS)对其表面进行氟化处理, 获得超疏水改性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原子力显微镜, 水接触角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膜进行表征。分析了TiO2纳米涂层的晶型结构, 探讨了TiO2沉积时间与改性膜表面粗糙度和疏水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PFDS改性次数对膜表面形貌和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600℃退火1 h后, 获得锐钛矿结构的TiO2纳米涂层。随TiO2沉积时间的延长, 膜表面粗糙度增大, 水滴在膜表面的接触由Wenzel状态转变为Cassie状态; 当TiO2沉积时间为50?min, PFDS改性3次时, 获得理想的微纳米二级超疏水表面形貌, 水接触角达到174.5°。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刻蚀法和复合改性两步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了超疏水肉豆蔻酸(MA)/TiO2涂层(E-MAT)。通过接触角测量仪详细考察了刻蚀时间与刻蚀温度对黄铜疏水性能(刻蚀并改性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刻蚀时间为55 min,刻蚀温度为30℃时,且经MA/TiO2复合改性的黄铜表面可获得高达167.4°的水接触角。接着,采用SEM、CLSM、EDS、XRD与FTIR对E-MAT涂层进行了形貌与成分分析。分别利用砂纸磨损与胶带剥离实验研究E-MAT涂层的机械稳定性。此外,E-MAT超疏水涂层还表现出优异的自清洁性能。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测试显示E-MAT涂层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至8.32×10-5 A/cm2,腐蚀保护效率高达97.0%。可见,刻蚀-改性结合法操作简单,便于构造大面积金属基超疏水表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胶-凝胶法, 以载玻片为基底制得非晶型纳米TiO2薄膜, 用SEM、 XPS、 XRD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薄膜的微观形貌、 表面元素、 晶型结构及薄膜的疏水性, 用Wenzel、 Cassie 理论对纳米TiO2薄膜的润湿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经紫外光照射16 h后, 薄膜表面由超疏水性变为超亲水性, 接触角接近0°。薄膜表面合适的粗糙度和低表面能材料表面修饰的协同作用使其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6.
以硅藻土和TiO2为微纳米结构的构筑物,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低表面能改性剂,采用喷涂法在多种基底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材料。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水静态接触角高达161°,表面自清洁性能优异,且耐热温度可高达350℃。该超疏水涂层材料在纺织品自清洁、医用防水及工业防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亮  杜瑞成 《化工新型材料》2023,(3):132-135+140
准备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设备,制备0、0.1%、0.3%的TiO2光催化材料,将其标注为纯TiO2、0.1%浓度Ru的TiO2、0.3%浓度Ru的TiO2,测试金属Ru对TiO2孔径的影响、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属于介孔类材料,当金属Ru掺入浓度较低时,TiO2材料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随着金属Ru掺入浓度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的体积/孔径比增加;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光催化降解与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的不断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与光催化降解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TFCcal设计软件构建膜系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提拉法在超白玻璃上制备出厚度精确可控的宽光谱、高增透型SiO2/TiO2/SiO2-TiO2减反膜, 同时结合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改性碱催化的SiO2溶胶, 通过提拉法一次制备出高透过率疏水型薄膜。研究表明, 高增透型三层宽光谱减反膜的理论膜层厚度依次为: 80.9 nm(内层SiO2-TiO2)、125.0 nm(中间层TiO2)、95.5 nm(外层SiO2), 其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过率实际可高达97.03%以上。多层膜经过退火处理后, 膜面的水接触角高达131.5°, 同时陈化两个月以后的多层膜透过率仅下降0.143%, 表明制备的SiO2/TiO2/ SiO2-TiO2多层减反膜具有优良的疏水和耐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羟基硅油的独特性质改性纳米SiO2制备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弹性微米级复合SiO2粒子,并用其与107硅橡胶复合制备出了超疏水涂层。探究了粒子用量对疏水性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失重分析仪对改性后的粒子和超疏水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硅油改性后的粒子与硅橡胶涂料相容性极好,由于粒子表面的硅氧烷分子链能与硅橡胶分子链缠结,且拥有多级粗糙结构的粒子能与固化后的硅橡胶树脂产生机械咬合,因此超疏水涂层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40%含量时综合性能最好,疏水角为154.6°,能在500g负载下(约5.4kPa压强),在1000目砂纸上磨损6m仍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SiO2溶胶和TiO2溶胶,利用浸渍提拉法在光伏玻璃上制备了SiO2/TiO2减反膜。用光谱透射比测量仪和椭偏仪测定了薄膜的透光率和折射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形貌结构,最后考察了薄膜的自洁性能和耐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胶中TiO2浓度的升高,SiO2/TiO2减反膜的厚度不断增加,而透光率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增大。在波长为600nm时,TiO2浓度最低的减反膜(ST-300)的透光率为94.4%,折射率为1.33。ST-300减反膜的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光催化2h后,ST-300减反膜可将10mg/L的甲基蓝溶液降解11.2%,经过耐候处理后,其透光率衰减值仅0.08%~0.15%。  相似文献   

11.
TiO2膜具有亲水性强和热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而用于超滤分离, 但是TiO2膜以管式膜为主, 渗透通量低且制备周期长。为了提高TiO2膜的渗透通量, 并缩短膜的制备周期, 本工作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高通量的中空纤维负载型TiO2超滤膜。系统考察了硝酸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酸钛比)、超声时间和煅烧温度对TiO2溶胶粒径及膜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钛比为0.25时, 溶胶的平均粒径为3252 nm, 采用超声处理30 s后, 平均粒径减小至1817 nm。采用超声后的溶胶循环涂膜并在350 ℃煅烧两次后可得到完整无缺陷的中空纤维TiO2超滤膜, 膜层平均厚度为1 μm, 膜的纯水渗透通量为145 L·m-2·h-1·bar-1(1 bar=0.1 MPa), 葡聚糖截留分子量为2586 Da, 对应的平均孔径为2.5 nm。  相似文献   

12.
刘沁  袁文  高学平 《无机材料学报》2014,29(12):1257-1264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沉淀法, 制备了表面修饰TiO2(B) (2wt%、4wt%、6wt%和8wt%)的富锂层状氧化物Li(Li0.17Ni0.2Mn0.58Co0.05)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修饰TiO2(B)后样品的体相结构仍然保持初始样品的层状结构, 仅氧化物颗粒表面附着有少量TiO2(B)纳米晶。示差扫描量热测试(DSC)表明, 与初始样品比较, 修饰TiO2(B)后样品的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在2.0~4.8 V范围内进行恒流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显示, 在0.1C(1C=300 mA/g)倍率下, 修饰4wt%TiO2(B)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96.4 mAh/g, 首次库伦效率则由初始样品的77.7%提升到修饰TiO2(B)后样品的84.3%, 100周循环后电极容量保持率由初始样品的69.5%提升到修饰TiO2(B)后样品的80.2%。即使在阶梯倍率的2C倍率下, 修饰4wt%TiO2(B)的样品仍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166.5 mAh/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TiO2(B)纳米晶可以显著改善富锂层状氧化物Li(Li0.17Ni0.2Mn0.58Co0.05)O2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制备一维有序纳米棒状TiO2薄膜(TiO2 NRAs), 并采用浸渍沉积煅烧得到NiFe2O4/TiO2 NRAs。借助SEM、TEM、XRD、Raman、XPS、UV-Vis等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NiFe2O4纳米颗粒均匀沉积在金红石相TiO2 NRAs表面, 使TiO2光谱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研究, 发现NiFe2O4改性后的TiO2在可见光下光电流响应显著增大, 在电压-电流曲线和电流随时间开关灯变化中, NiFe2O4/TiO2 NRAs的光电流密度分别是纯TiO2 NRAs的12倍和8倍。NiFe2O4/TiO2 NRAs可见光下降解偏二甲肼(UDMH)的效率是单纯TiO2 NRAs降解率的3倍, 并对光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酸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有机表面修饰, 将修饰后的纳米粉体超声分散到变压器油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变压器油, 研究了表面修饰对纳米二氧化钛在变压器油中分散性的影响.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分析(TG)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结构和表面修饰状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油酸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以双齿桥连配位方式键合, 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形成了良好的修饰层。随着修饰剂的增加, 尽管油酸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配位方式没有发生改变, 但化学包覆量明显增加, 表面油酸分子的排列也更为紧密, 从而使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在变压器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当钛盐与油酸摩尔比为1:24时,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可以稳定分散在变压器油中, 室温静置30 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含氟聚丙烯酸酯(PFHI)溶液中添加固体纳米粒子,经涂覆热固化后得到了厚度约为1 μm的SiO2或TiO2纳米粒子/PFHI复合涂层,考察了SiO2或TiO2两种纳米粒子质量分数对复合涂层表面性质和防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研究了复合涂层在3.5wt%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防腐蚀性能,并运用XP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TG-DTA、SEM、光学接触角(OCA)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SiO2或TiO2纳米粒子均可大幅提高PFHI涂层的电化学防腐蚀性能,SiO2与PFHI质量比为0.3的SiO2/PFHI复合涂层电荷转移阻抗值Rct与PFHI涂层相比上升了2个数量级。SiO2或TiO2纳米粒子增大了涂层表面粗糙度,与PFHI紧密结合形成致密的复合涂层,提高了涂层的疏水性和致密性,从而改善了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纳米TiO2颗粒的均匀分散,首先对纳米TiO2进行硅烷改性,再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不同纳米TiO2添加量的硅烷改性纳米TiO2-Zn-Al/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研究了纳米TiO2与Zn-Al片层粉在涂层中的综合作用。利用XRD和FTIR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SEM和EDS表征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EDS和FTIR表明,经改性的纳米TiO2均匀分散于涂层中,纳米TiO2与环氧树脂的枝联作用使涂层更加致密。EIS结果显示,由于Zn-Al片层粉与纳米TiO2的枝联和填充作用,使添加纳米TiO2的硅烷改性纳米TiO2-Zn-Al/水性环氧涂层腐蚀行为较未添加纳米TiO2时有所减缓。当纳米TiO2添加量增加到4wt%时,硅烷改性纳米TiO2-Zn-Al/水性环氧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9.86×10-6 A/cm2,比未添加纳米TiO2的涂层高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合成了一种具有高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表面改性竹炭/二氧化钛(SMBC/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湿法氧化处理廉价、天然绿色的竹炭(BC), 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化学稳定性的表面改性竹炭(SMBC)。经过改性, BC表面生成大量含氧官能团, 因此SMBC粒子易分散于水中, 并且与TiO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确保TiO2均匀地负载在SMBC表面。SMBC/TiO2比BC/TiO2有更大的比表面积, 能提供更强的吸附性能。SMBC/TiO2的饱和吸附容量大约是BC/TiO2的1.6倍, 是TiO2的12.1倍。吸附和催化的协同作用使SMBC/TiO2复合材料降解MB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SMBC/TiO2光催化降解MB的速率常数分别是BC/TiO2 和TiO2的7倍和6倍。  相似文献   

18.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氯铂酸为掺杂离子、导电碳毡为载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液晶-Pt离子-无机物钛前驱体溶液,在超声波辅助下采用浸渍提拉法进行负载,在氮气保护下焙烧得到导电碳毡负载铂掺杂介孔TiO_2(TiO_2-Pt/CCF)光电极,利用现代表征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以苯甲醛为目标降解物,对材料的光电催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光电协同机制。结果表明:介孔化处理提高了TiO_2-Pt/CCF的比表面积,增大了降解反应的有效面积和催化剂表面降解物浓度;金属离子掺杂引入了杂质能级,减小了TiO_2的能带隙,同时,Pt充当着光生电子-空穴捕获阱,阻止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TiO_2-Pt/CCF的光电催化效率;TiO_2固载化提高了对目标降解物的吸附和表面电子转移。在多功能的协同改性下,TiO_2-Pt/CCF比无孔TiO_2/CCF和介孔TiO_2/CCF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李燕  孙宝  王爱国  高晗 《复合材料学报》2020,37(8):1981-1988
以Ti(SO4)2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及不同煅烧温度制备了TiO2-g-C3N4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对g-C3N4和TiO2-g-C3N4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模拟太阳光为光源,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将高催化性能的TiO2-g-C3N4复合材料与水泥石表面结合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的水泥石。结果表明:在300℃和400℃条件下煅烧制备的TiO2-g-C3N4复合材料具有牢固异质结,而在500℃条件下煅烧产生N掺杂的TiO2。其中400℃条件下煅烧所得TiO2-g-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模拟太阳光光照60 min降解率达到91%。通过拟合计算,发现400℃条件下TiO2-g-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速率最快。与400℃ TiO2-g-C3N4复合材料结合的水泥石也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模拟太阳光光照240 min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TiO2-g-C3N4复合材料在400°C可以降低水泥石的初凝终凝时间,并提高其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