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柠檬酸和尿素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性价比高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方法。Fe3+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能够使碳量子点的荧光值减弱,结构中含有巯基的药物可以与Fe3+发生络合,从而使荧光值恢复。按照此种方法进行对药物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Fe3+溶液、同型半胱氨酸的三者混合体系在pH值为6、Fe3+溶液和碳量子点作用时间为10 min时荧光猝灭效果最佳,同型半胱氨酸再加入12 min后对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效应恢复最好,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2.5×10-4~2×10-3 mol/L范围内,与荧光值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 6)。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7.1%~103%,检出限为6.21μmol/L。相较于高效液相来说,该方法成本更低,更加简单可行,使用更为方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姜粉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碳量子点(CDs),通过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荧光寿命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pH为2.21时,Cr(Ⅵ)能使该CDs荧光强烈猝灭,提出了以姜粉CDs为荧光探针测定Cr(Ⅵ)的新方法。Cr(Ⅵ)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值ΔF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5.0×10~(-7)mol/L,RSD=0.85%(n=5,c=2.5×10~(-5)mol/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水样中Cr(Ⅵ)的含量,结果满意。对CDs和Cr(Ⅵ)间的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芦苇为碳源,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为修饰剂,600 W的条件下微波消解反应2 min,用微波法合成的荧光碳量子点(APS-CQDs)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将合成的碳量子点溶液在电压为600 V,狭缝为10 nm的条件下,在465 nm可见光下呈现出淡绿色荧光。基于Co2+对芦苇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且快速检测Co2+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0.01~0.1 mmol/L的Co2+对芦苇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呈现最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1),检出限可达0.118μmol/L。  相似文献   

4.
替硝唑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在pH值=7.10的PBS缓冲溶液中,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强度与替硝唑浓度在8.0×10~(-7)~2.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2.3×10~(-7) mol/L。该方法用于样品中替硝唑的测定,回收率为96.2%~101.8%。通过比对碳量子点和碳量子点-替硝唑体系的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改变温度环境后体系猝灭常数的变化趋势,确定该碳量子点与替硝唑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以樟树叶粉末作为前体,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碳量子点,并以其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检测Fe3+的荧光法。结果表明,在320 nm激发波长下,加入Fe3+反应后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未加Fe3+的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比F/F0与Fe3+浓度在2.72×10-5~1.0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2),检出限为8.16μmol/L,将其应用于补铁药中铁含量的测定时,加标回收率为93.08%~105.05%。该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原料环保易得,用于Fe3+检测线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可用于实际补铁药中铁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步热解香蕉皮并优化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种具有蓝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CDs),其荧光量子产率约为8.9%。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7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23.4 nm。利用TEM、XRD、XPS、FTIR、紫外及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通过离子选择性测试发现Fe3+能较好的猝灭其荧光强度,在0~160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碳点的荧光猝灭效率F/F0与Fe3+浓度c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F0=-0.00113c+1.00151,相关系数R2为0.99833,检出限为12.6μmol·L-1。对广州市花都区天马河河水进行Fe3+加标检测,回收率达到102.84%~112.11%,相对标准偏差RSD约为2.5%~3.2%。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吖啶橙-Fenton试剂荧光光谱法测定双酚S含量的方法。在酸性介质中,吖啶橙能被Fenton试剂产生的羟自由基氧化并引起荧光猝灭,而双酚S能够抑制羟自由基对吖啶橙的氧化作用,其抑制荧光猝灭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BPS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双酚S浓度在2.5×10-8~1.5×10-7 mg/L范围内与吖啶橙荧光强度变化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55),检出限为2.661×10-9 mg/L。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需样量少、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6.02%~101.4%。  相似文献   

8.
利用碱木质素为原料,在浓硫酸与浓硝酸环境中,先进行超声处理,随后转移至反应釜中,180℃水热反应12h,制备碳量子点(CDs),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CDs溶液与Fe3+溶液相互作用,制备得到CDs/Fe3+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CDs及CDs/Fe3+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现CDs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其荧光量子产率达17.3%(硫酸喹啉为参比物质),而CDs/Fe3+复合材料荧光猝灭明显。将CDs/Fe3+复合材料应用于人体内不同生物活性分子检测,发现CDs/Fe3+复合材料对抗坏血酸(AA)具有特异性识别,且在0~200μmol/L及200~350μmol/L范围内,AA浓度与CDs/Fe3+复合材料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具有优异的选择识别性,可应用于生物体内AA的检测,在生物传感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糖(Glu)为碳源,乙二胺(EDA)为钝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量子产率为32%的荧光碳点(CDs)。基于CDs和绿原酸(CHA)之间的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使得CDs的荧光猝灭,建立了以CDs为荧光探针检测CHA的传感平台。并通过透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等一系列表征研究了CDs与CHA的相互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HA浓度为5×10~(-5)~5×10~(-4) mol/L范围内,对CDs的荧光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1 0,线性拟合方程为F/F_0=0.017 3×[CHA]+0.055 2,检出限为1.43×10~(-5) mol/L。利用所构建的荧光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CHA的检测,回收率为97.50%~103.83%,相对标准偏差为1.89%(n=5)。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通过选择性实验发现Hg2+可诱导碳量子点荧光猝灭(off),而同型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对于Hg2+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竞争性结合使Hg2+由碳量子点表面解离,进而导致荧光恢复(on),基于Hg2+介导的关-开机理建立了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实验表明,c(同型半胱氨酸)=3~20μmol/L,碳量子点的荧光恢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059 4x-19.647,相关系数为r=0.998 5,检测限为0.06μmol/L。该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有望用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以β-环糊精为碳源,采用微波法合成碳量子点。探讨了最佳的微波时间、微波功率、β-环糊精与PEG-200的配比及p H值对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点的激发波长在350 nm,发射波长在440 nm左右。该碳量子点的荧光能被槲皮素猝灭。据此,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槲皮素猝灭碳点的分析法。槲皮素的线性范围1×10-6~8×10-4mol/L,对银杏叶片中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银杏叶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水溶性好、高稳定性的银杏叶碳点(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表征了银杏叶CDs的结构及光学特征。基于芦丁(Rutin)对CDs荧光的猝灭现象,构建了高选择性与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测试芦丁含量。结果表明,10-80μmol/L的Rutin与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n(F/F0)= -0.0175c(μmol/L)-0.01492,线性相关系数R 为0.9997。检测限为1.5μmol/L。另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了柠檬酸CDs,两种CDs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槐米中的Rutin含量,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见的柠檬酸作为碳源物质,采用微波法一步合成碳量子点。应用荧光法探索了微波合成荧光碳量子点条件,氢氧化钠的用量为0.4 mol/L、合成碳量子点的功率为455 W、微波时间为2 min,最终制得的碳量子点颜色呈棕黄色。荧光激发在371 nm、发射波长在456 nm,并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槲皮素对荧光碳点表现出选择性猝灭效果,基于荧光猝灭现象用于检测槲皮素,该方法对槲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为6~100μmol/L,检出限为0.1μmol/L。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吡唑-吡唑啉探针L。用1H NMR、13C NMR、HR-ESI-MS等对L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对Fe3+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并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发现其他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会干扰其鉴定。探针L-Fe3+形成1∶1络合物。检测限为4.9×10-8 mol/L。加入PPI时,探针L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苯并羧酸类螺吡喃化合物分子3-[8’-甲氧基-1,1-二甲基-6’-硝基螺环(苯并[e]吲哚-2,2’-铬)-3(1H)-基]丙酸。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等表征手段分析螺吡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Fe3+和Pb2+具有裸眼识别、紫外与荧光识别能力,且兼具检测限低(Fe3+浓度为3.22×10-6 mol/L、Pb2+浓度为3.02×10-6 mol/L)和响应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波法以柠檬酸三钠、11-氨基十一烷酸、聚乙二醇400为碳源制备碳量子点,用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在pH=6. 37的三酸缓冲介质中,芦丁能猝灭碳量子点在445 nm处的荧光,其猝灭程度与芦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探究了温度、时间、缓冲溶液及p 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芦丁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3~40μmol/L,相关系数为0. 9948,检出限为2. 3μmol/L。方法用于苦荞麦、藜麦中芦丁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 0%~107. 8%。  相似文献   

17.
水热法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 Te量子点发现,金霉素的吸收光谱与Cd Te量子点的激发光谱有较好重叠,金霉素和Cd Te量子点之间因发生内滤效应导致Cd Te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从而将金霉素的光吸收信号转变为高灵敏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金霉素含量的荧光猝灭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 Te量子点对金霉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可用于鸡肉中金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6.2%~98.5%。  相似文献   

18.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PES)为表面修饰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水溶性的ZnO量子点。以细菌纤维素(BC)为基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制备了负载ZnO量子点的BC复合膜。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多巴胺的荧光检测,得出荧光猝灭方程中的猝灭常数K_(sv)=3.18×10~5L/mol,检测限为6.5×10~(-8)mol/L,并分析了荧光猝灭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方面,以三聚氰胺甲醛(MF)为载体,合成了氨基化MF荧光微球;基于Fe3+对NCDs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Fe3+的方法,并对NCDs和MF荧光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的荧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MF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NCDs对Fe3+具有单一选择性,Fe3+浓度在0~2μmol/L内与N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42%~3.02%内,加标回收率在98.7%~104.5%之间。该体系对Fe3+检测灵敏性好、选择性高以及抗干扰性强,在离子分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聚瓜氨酸膜(PCit/GCE),制备了聚瓜氨酸玻碳电极,用于测量烟酰胺(NA),建立了测定烟酰胺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PCit/GCE测定烟酰胺有较高的灵敏度,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强,烟酰胺检出浓度4.0×10-7 mol/L。烟酰胺浓度还原峰电流在4.00×10-6~1.00×10-4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式为ipc(A)=5.32×10-7+0.36c(mol/L),相关系数R为0.993 9。PCit/GCE修饰电极测定护肤品和奶粉中的NA,回收率分别为96.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