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文化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对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可促进和加深对相关国家、民族特定文化的有效认知,可促进跨文化交际、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对美国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李维冰等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外饮食文化》一书,为我们系统分析了众多国家的饮食文化,现基于对该书的通览,对美国饮食文化展开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饮食艺术历史悠久,一向以其鲜明丰富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多样的元素和独特的风貌著称。现代食品艺术中,将民族民间传统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的方式层出不穷,设计师们在食品艺术设计中充分展现传统饮食文化内涵。探究民族饮食文化精神与当代食品艺术的融合渠道,也是溯源我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实践性尝试,更是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3.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的"食色,性也",充分说明了饮食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在远古时代,由于技术与环境的限制,饮食只能满足充饥。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生产力不断加快,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就是针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倾力研究的书籍。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历史、现状与发展,从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源,让读者能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以此更熟悉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继而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强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历过岁月的沉淀,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其所代表的文化能够体现在词汇内容上,饮食文化与我国的文化相辅相成,也是我国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与饮食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对汉语中所体现出来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真实面貌,展现出中国人真正的"吃"的生活。《汉语饮食词汇研究》是针对汉语中的饮食词汇进行研究的书籍。 相似文献
5.
莫紫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也成为国与国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关键.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烹饪方式、饮食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在饮食礼仪和观念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并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各国、各地区关于饮食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由此也让饮食文化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饮食文化着手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不论是对语言教学本身还是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推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湘江战役是中国红军长征历程中极具历史代表性的重大战役之一,它不仅是一场非常惨烈和伟大的战斗,还是一场关乎中国红军生死存亡与决定红军长征发展命运的战役,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内涵,并且其战役地区也蕴藏着浓厚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气息。与此同时,湘江流域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形成了极具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如何发掘与研究湘江战役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资源成为了湘江流域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点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标签。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交流和沟通。相比较其他国家的饮食,国人更愿意接受日本饮食,国人在消费东邻餐饮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日本的饮食文化的些许特点。本文拟结合《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一书,浅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9.
饮食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不仅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基本条件,更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环境,使人们有着不同风土人情与饮食习惯,从而表现出现代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缩影.由何宏编著的《中外饮食文化》一书,从...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构成中华民族特有"饮俗食风"的重要元素之一。仅从功能上看,当民族音乐融合到饮食文化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达到了"视觉、味觉、听觉"的和谐与统一。进一步探索不难发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层面,融合状态下的民族音乐和饮食文化互为传播载体、促进媒介,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彰显自信开辟了有力途径。因此,单纯地将民族音乐视为饮食场所的"助兴""陪衬"内容看待,无疑是狭隘的。林胜华主编的《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一书中,从多种文化物象及意向出发,系统分析了民族音乐与饮食文化的融合特征,为读者奉上一道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国家的食物由于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中国美食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名片,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和游客,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卫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2)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赋予食品以新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食品文化.同时,托物言志、借古言今一直以来都是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不仅体现在对动物、植物的寄托上,也体现在对各类食品的寄托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各国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方面上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借鉴及学习,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事实上,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往来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文明的兴起衰落,皇朝、统治的更迭,我们的祖先早早就发现了"交换"的意义与价值,也让"交换"逐渐发展成"交流""借鉴""学习"。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正是漫长的时间铸就了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从专业的角度讲,中国文化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合称"上古五氏")、尧、舜、禹等不同的时代,经历了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一个拥有璀璨文化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者,至高之尊谓,也就是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出发点。儒家认为民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传统文化注重从饮食角度看待社会与人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之下,我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开始传播,但受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对同一菜名的翻译也出现一些差异。王学泰先生的《华夏饮食文化》以历史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的大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加以探讨:重点介绍了各时代的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调、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情况,并论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饮食生活。本文拟根据《华夏饮食文化》的基本思路,刍议中西方菜名翻译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村乔先生从唐宋绘画的小品化缘于居住和生活的变化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在日本中国学界开拓了中国生活文化的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尤其以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史著称。近著《宋代的菜肴与食品》是一部以宋代为核心、从技术传承展开研究的饮食文化史专著。从名物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强调文献实证的同时,作为物质文化的研究也注重古今名称与实物之间的变迁,采取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学科、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故其研究内容极其丰富,研究视角多样化,既可对某一群体的整体饮食行为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可对某一群体饮食文化中的某一组成要素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自古以来衣、食、住、行,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而"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的重要作用必然会促使饮食各方面内容不断扩充,随历史发展形成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哲学是人们观察分析世界的思想工具,而中国饮食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联系非常密... 相似文献
18.
李雪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3):后插15-后插16
陕西省是中国历史名省,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同时蕴涵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是公认的文化大省.陕西饮食文化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其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且风韵独特,是国家饮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陕西美食走出国门,吸引众多海外宾客前来品尝,而关于陕西传统美食的"英汉交流"便愈发频繁... 相似文献
19.
范全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2)
步入21世纪,中国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迅猛,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社会观念产生剧烈变动,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面对很多挑战,因此,亟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意蕴,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饮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跨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要求人们认识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以求同存异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突破民族局限性,实现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共存和包容。跨文化并不意味着要消除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要拓宽人们的视野,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让民族之花在全世界绽放。由周建新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与文化》一书,立足于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时代背景,简要概述了英美文学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