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室内移动机器人使用传统视觉SLAM算法在动态场景下进行位姿估计时精度低、鲁棒性差,其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运动的特征点加入了相机位姿计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特征点分为静态特征点、状态未知点、可疑静态特征点、动态特征点和错误匹配点.其中,静态特征点使用严格的几何约束进行筛选,并将状态未知点使用多帧的观测信息区分为可疑静态特征点、动态特征点以及错误匹配点,并进行卡尔曼滤波.最后,将静态特征点、可疑静态特征点和动态特征点一起加入位姿优化.利用TUM数据集,在室内存在运动物体的场景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动态场景下的综合性能(包括精度、鲁棒性、运行速度)要优于其他动态场景下的SLAM算法.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算法在动态环境中的定位与建图精度通常会大幅度下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剔除的双目视觉SLAM算法.首先,基于立体视觉几何约束方法判别场景中动态的稀疏特征点,接下来根据场景深度和颜色信息进行场景区域分割;然后利用动态点与场景分割结果标记出场景中的动态区域,进而剔除现有双目ORB-SLAM算法中动态区域内的特征点,消除场景中的动态目标对SLAM精度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KITTI数据集上的动态区域分割查全率达到92.31%.在室外动态环境下,视觉导盲仪测试中动态区域分割查全率达到93.62%,较改进前的双目ORB-SLAM算法的直线行走定位精度提高82.75%,环境建图效果也明显改善,算法的平均处理速度达到4.6帧/秒.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双目视觉SLAM算法在动态场景中的定位与建图精度,且能够满足视觉导盲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动态场景下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鲁棒性差、定位与建图精度易受动态物体干扰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v3plus与多视图几何的语义视觉SLAM算法.以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v3plus为基础,采用轻量级卷积网络MobileNetV2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中的标准卷积,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提出改进的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v3plus.将改进后的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v3plus与多视图几何结合,提出动态点检测方法,以提高视觉SLAM在动态场景下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语义信息和几何信息的三维语义静态地图.在TUM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ORB-SLAM2相比,该算法在高动态序列下的绝对轨迹误差的均方根误差值和标准差(SD)值最高分别提升98%和97%.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视觉SLAM方法鲁棒性差、耗时高,使系统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首先通过短线剔除和近似线段合并策略改进LSD(line segment detection)提取质量,以提高线特征检测的速率和准确度;然后在后端优化中有效融合了点、线和IMU数据,建立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相机位姿;最后在EuRoC数据集和现实走廊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线特征提取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效提高了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获得更为丰富的点线结构地图。 相似文献
5.
6.
7.
在现实场景中,传统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存在静态环境假设的限制。由于运动物体的影响,传统的视觉里程计存在大量误匹配,从而影响整个SLAM算法的运行精度,导致系统无法在现实场景中稳定运行。基于深度学习和多视图几何,提出一种面向室内动态环境的视觉SLAM算法。采用目标检测网络对动态物体进行预检测确定潜在运动对象,根据预检测结果,利用多视图几何完成运动物体重检测,确认实际产生运动的物体并将场景中的对象划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基于跟踪线程和局部建图线程,提出一种语义数据关联方法和关键帧选取策略,以减少运动物体对算法精度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TUM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场景下,相较于ORB-SLAM2算法,该算法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0%,与同样具有运动剔除的DynaSLAM算法相比,算法实时性提高10倍以上,且运行速度与精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在动态环境中会降低自身运动估计的精确性以及系统鲁棒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环境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DVI-SLAM(dynamic visual inertial SLAM).根据对极几何约束检测并去掉动态特征,利用更加精确的静态特征进行状态估计;添加视觉信息自适应权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机器人在动态场景下的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精度,同时实现对动态目标的跟踪,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目标的视觉SLAM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模块获取RGB(red,green,blue)图像的光流向量、实例分割结果及深度图信息;其次,迭代求解相机位姿、地图点和动态目标位置的初始值;最后,通过一种改进的因子图优化方法对3种状态变量的初始值进行联合优化。在KITTI数据集上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融合动态目标跟踪的视觉SLAM功能,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动态目标的跟踪精度及动态场景下的SLAM精度,总体效果优于VDO-SLAM(visual dynamic object-aware SLAM)。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系统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语义视觉SLAM算法。所提算法的语义线程不会阻塞跟踪线程的运行,只对最新的待分割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分割后对分割结果进行检测与修复,并更新语义信息。图像输入后,首先,更新待分割的图像;然后,利用最新的语义信息和L-K光流法剔除动态关键点,并用剩余的特征点对位姿进行估计;最后,利用语义信息和跟踪信息构建出语义点云地图。在TUM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进行实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高动态环境下,所提算法相较于DS-SLAM在绝对轨迹误差上减小了12.54%~91.78%,跟踪一帧的平均耗时为25.91 ms,验证了所提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中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以及实时性,相较于无检测修复的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拥有更好的建图效果。 相似文献
11.
Sung-In Choi 《Advanced Robotics》2013,27(15):1005-1013
Several pose estimation algorithms, such as n-point and perspective n-point (PnP), have been introduc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to solve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pose estimation problems in robotics research. Since the n-point algorithms cannot decide the real scale of robot motion, the PnP algorithms are often addressed to find the absolute scale of mo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 a new PnP algorithm which use only two 3D–2D correspondences by considering only planar motion. Experiment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olves the absolute motion in real scale with high accuracy and less computational time compared to previous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室内环境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使用平面与线段特征的RGB-D视觉里程计算法.首先根据RGB-D扫描点的法向量对3D点云进行聚类,并使用随机抽样一致(RANSAC)算法对每簇3D点集进行平面拟合,抽取出环境中的平面特征;随后利用边缘点检测算法分割出环境中的边缘点集,并提取出环境中的线段特征;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平面与线段几何约束的特征匹配算法,完成特征之间的匹配.在平面与线段特征匹配结果能提供充足的位姿约束的条件下,利用特征之间的匹配关系直接求解RGB-D相机的位姿;若不能,则利用匹配线段的端点以及线段点集来实现RGB-D相机位姿的估计.在TUM公开数据集中的实验证明了选择平面与线段作为环境特征可以提升视觉里程计估计和环境建图的精度.特别是在fr3/cabinet数据集中,本文算法的旋转、平移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46°/s、0.034m/s,要显著优于其他经典的视觉里程计算法.最终将本文系统应用到实际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建图中,系统可以建立准确的环境地图,且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帧/s,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作为能使移动机器人实现全自主导航的工具近来倍受关注.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特别侧重于一些旨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简化算法的分析上,同时对它们进行分类,并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本文首先建立了SLAM问题的一般模型,指出了解决SLAM问题的难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基于EKF的一些简化算法和基于其他估计思想的方法;最后,对于多机器人SLAM和主动SLAM等前沿课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回环检测是消除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中累计误差的关键所在,在光照条件或视角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的基于外观的回环检测方法往往失效。针对这种情况,在ORBSLAM2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一种物体级的回环检测方法。利用目标检测获得的语义信息和特征点信息构建物体级语义地图。将语义地图抽象成拓扑图并将地标抽象成节点,用颜色直方图描述节点信息,结合节点间的几何关系,基于语义和几何一致性约束,提出一种图匹配方法实现回环检测。当检测到回环时,通过物体对齐的方式进行回环校正。在公开的TUM和USTC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精度较ORBSLAM2平均提高了49.58%,并且构建的语义地图显示出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