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13Cr11Ni2W2MoV不锈钢材料进行气体渗氮,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渗层氮化物组织形态,用显微硬度计检测渗层表面硬度,研究渗氮温度、渗氮时间、Kn值对渗层组织形态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工艺参数中,Kn值对渗层组织形态和表面硬度影响较大,当渗氮温度为600℃,Kn值降低到0.18,渗氮时间为8 h时,可获得完整、致密的渗层氮化物组织和890 HV的表面硬度,并且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渗氮层厚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马氏体热强不锈钢1Cr11Ni2W2MoV样品表面沉积了氮化钛铝涂层,研究了涂层对不锈钢的高温拉伸强度、持久断裂时间以及常温旋转弯曲疲劳寿命的影响。Ti0.7Al0.3N涂层的施加对高温拉伸强度影响不大,高温持久实验表明,Ti0.7Al0.3N涂层显著延长了材料的持久断裂时间;Ti0.7Al0.3N和Ti0.5Al0.5N涂层均使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约20%左右;高温持久时间和常温旋转弯曲疲劳寿命的提高与涂层制备过程中高脉冲偏压轰击下不锈钢表面形成的一层结构均匀、组织致密的表面强化层的,以及涂层中的压应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9件成分存在波动的1Cr11Ni2W2MoV不锈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该钢经常出现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该钢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成分的波动和回火温度偏低,将回火温度提高至680~710℃可以有效提高该钢冲击性能的一次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预环化处理方式对预氧化纤维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用羟胺处理,再用水合肼处理,所得预氧化纤维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在预氧化温度260℃时,可得到极限氧指数36.5%的预氧化阻燃纤维。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表面处理后纤维外表面裂纹明显减少,预氧化处理后纤维裂纹有所恢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面处理后纤维有少量吡啶环状结构生成,而预氧化后纤维中有大量吡啶环化结构产生。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经表面处理和预氧化之后纤维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为高有序区和非晶区组成的准晶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6.
7.
一、前言 1Cr11Ni2W2MoV马氏体卞锈钢主要用于制造在600℃以下工作的轴、盘、叶片、弹簧及其它零件。我厂在使用中发现。其化学成分含有一定量的铝(最高达0.5%)。据调查,这些铝是在炼钢过程中用铝脱氧时残留在钢中的。而技术条件YB675-73在其化学成分中,对铝的含量未做任何规定。因此,铝对钢的组织与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产品质量会有什么危害,这一系列问题,由于当时还没有研究清楚,曾使大量零件隔离,成了一项重大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不锈钢化处理液中分别添加Cl^-、Fe^3+等常见化学杂质,对18-8不锈钢进行钝化处理,应用电化学方法测量点腐蚀临界电位等腐蚀参数,考察钝化液中化学杂质对不锈钢表面蚀化学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304不锈钢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预先表面纳米化,温度400、450℃,保温时间4、6 h,氮氢比1∶3的离子渗氮工艺对试样进行处理,研究纳米化以及渗氮工艺对304不锈钢渗氮层形貌和深度、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对样品的显微组织、微观形貌、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经表面纳米化与离子渗氮工艺处理后,渗氮层为0.1~0.2 mm,表面硬度约为1 200 HV0.1,比基体硬度提高了6~7倍,耐磨性也大大增强;但渗氮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材料表面耐磨性越差.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处理工艺为:预先表面纳米化,渗氮温度400℃、保温时间6 h.  相似文献   

10.
对空气自钝化、HNO_3化学钝化、高温氧化的不锈钢与低熔点金属Zn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锈钢表面氧化膜层对两者交互行为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交互作用后生成化合物的界面和表面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仪(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相成分。结果表明:Zn与不锈钢通过形成细小颗粒状δ-(Fe,Cr)Zn_(10)相和块状ζ-(Fe,Cr)Zn_(13)化合物的方式直接接触。空气自钝化和化学钝化处理使不锈钢表面生长钝化膜,降低了Fe-Zn化合物层的厚度,钝化膜阻碍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原子通过钝化膜的缺陷进行扩散反应,使Zn与不锈钢直接接触形成界面化合物,而钝化膜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Zn与不锈钢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某厂日常检测中,有多炉批次1Cr11Ni2W2MoV钢棒材出现冲击韧度不合格的现象。为了找到不合格的原因,从化学成分、热处理制度方面来展开分析,并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回火温度是影响1Cr11Ni2W2MoV钢冲击韧度的主要因素;回火温度选择在540~590℃的1Cr11Ni2W2MoV钢试样冲击韧度全部合格,回火温度选择在660~710℃的试样冲击韧度部分不合格。选择回火温度为540~590℃,可提高材料的合格率,确保生产进度。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电偶对腐蚀特性、以合理设计防电偶腐蚀方案,通过酸性盐雾试验、周期浸润试验对不同表面处理的TC1-1Cr11Ni2W2MoV电偶对进行电偶腐蚀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的表面形貌、元素含量、自腐蚀电位及电偶电流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TC1-1Cr11Ni2W2MoV(...  相似文献   

13.
罗亚锋 《材料保护》1993,26(2):38-39
当前机加工不锈钢螺帽均采用锻压六棱柱的不锈钢条车制而成,锻烧面上的黑色氧化膜,一般刨削去除,费时、费料。为此,我们用化学抛光的方法去除表面黑色膜层,达到了光洁、装饰的要求。不锈钢表面的化学抛光是氧化皮中含有的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形成的H,一部分还原成氢气,起机械顶裂和剥落表面膜层的作用,还有部分H把高价氧化膜层还原成低价氧化膜层,迅速与酸反应而溶解,从而去除黑色膜层。  相似文献   

14.
氮势对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IS1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氮势的离子渗氮,利用金相显微镜、轮廓仪、摩擦磨损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经渗氮处理后试样改性层的截面形貌、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并与未渗氮的试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氮势的增加,试样表面的渗层深度、磨损程度、显微硬度呈规律性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低氮势容易形成S相,高氮势有利于氮化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选择适合金相法测定1Cr11Ni2W2MoV钢渗碳层深度的热处理状态及其侵蚀剂,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对其进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结果表明,1Cr11Ni2W2MoV钢渗碳层深度在退火状态下测定最佳,使用三氯化铁盐酸水溶液侵蚀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表面纳米化预处理对316L不锈钢渗氮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采用超声滚压与离子渗氮复合工艺对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了表面强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定了渗氮层的硬度、深度、含氮量和物相组成,研究了表面晶层组织结构对离子渗氮行为和渗氮层在润滑油条件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渗氮和超声滚压/渗氮试样表层组织均由S、γ'、ε和Cr N相组成,渗氮层厚度均为20μm,直接渗氮层以S相为主,超声滚压后渗氮层以ε和γ'相为主,组织结构较为致密;超声滚压/渗氮层的平均渗氮含量是直接渗氮层的2.88倍,摩擦系数降低了0.04,显微硬度和耐磨性是直接渗氮层的1.15倍和2.76倍;超声滚压处理诱使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的纳米晶层组织结构增强了渗氮试样表面的催渗效能和对渗氮层的支撑强度,超声滚压后渗氮试样的表面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1Cr11Ni2W2MoV钢是在12%Cr钢的基础上加入W、Mo、V等合金元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马氏体型热稳定不锈钢。由于这种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又能通过热处理获得高的力学性能,因而被广泛地用来制做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叶片、盘及涡轮轴等重要承力零件。该钢在我国航空工业中使用时间较长,暴露出  相似文献   

18.
对伸长率换算中经常使用的包氏(Bauschinger)公式及奥氏(Oliver)公式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对不同直径,不同标距的1Cr11Ni2W2MoV不锈钢棒圆形横截面拉伸试样进行室温拉伸试验,测出其断后伸长率,经过数据拟合后得到其Oliver表达式,并验证该表达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和能谱仪(EDS)研究取向硅钢经过不同脱碳和保温时间后氧化层的演变规律及氧化层对后续渗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脱碳时间的延长,氧化层逐渐变厚,期间伴随着片状SiO_2向球状SiO_2的转变,而且脱碳后增厚的氧化层更有利于渗氮的进行。氧化层的三层结构有利于渗氮的进行,其中层片状SiO_2对渗氮起主要贡献,而球状SiO_2层较厚时对渗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当氧化层全为球状SiO_2时,渗入氮含量明显减少。氧化层的结构对渗氮后在铁基体中形成的氮化物形态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化学着色法在溶液中不锈钢氧化色膜的生成速度、颜色转换控制、膜层的结构及其抗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