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存在教学跨度大、内容庞杂、复杂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以"创造中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创客教学模式与《船舶原理》的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并以其中的船舶初稳性单元为例,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的具体过程。以期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满足迅速发展的船舶行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首都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其目标就是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体、具有首都特色、职教特点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构建新世界,新时代呼唤新人才。2019年教育部倡导的新文科建设,强调文科融通与技术融合,给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影视教育专业教学方面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动搭建媒介生态联系、用艺术理论统摄人文课程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影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加强通识教育、集中开展综合技能实践、强化课程的美育功能是影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工艺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将创客教育形式合理引入,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图像能力,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解读工艺美术信息,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更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作为实施教育主体,应创新教育模式,设计针对性教育方案,本文重点探究工艺美术课程创客教育实践研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甘露 《中国包装》2012,32(9):37-40
随着我国包装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包装设计作为一门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系统课程,开始突出强调“融合”与“渗透”的设计属性,强调对元素符号解构与重组的思维能力训练 尝试把影视艺术的独特语言——蒙太奇的创作方法跨越整合到包装设计当中,旨在进一步地丰富并发展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有效刷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刘贲 《包装工程》2022,43(10):427-434
目的 坚持工科背景下“人文和艺术”融合的发展理念,把目光聚焦在工科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依据高等院校《艺术课程标准》,结合西安邮电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生源质量,重点介绍数字艺术学院在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以“汉唐文化元素”课程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的教学过程,遵循实用性原则,回溯历史,反思地方文化的渊源,聚焦地域性文化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自我创新,从体验设计、田野调查的视角进行创新性实践,凸显“教”与“学”理念的优化,带领学生创意作出相关“汉唐文化元素”系列视觉作品,增加地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灵魂认同。结论 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对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寅  周莹 《湖南包装》2022,(4):204-206
课程思政教育是提升学生设计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艺术设计类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问题,以“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为例,分析了艺术设计类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思政元素的挖掘、加工和融入途径,探索具有设计学科特色的思政教育实施路径,为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物制药技术是医药高等职业院校生物类和制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通过对本校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围绕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课程体系,按照“8”字质量螺旋推进开展课程诊改工作,探索课程标准。为生物制药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依据,为医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淼  孙晓枫  籍亚玲 《包装工程》2022,(S1):323-326+340
目的 研究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实现“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融合型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及构建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方法 以讲述特色工艺体系与传统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对其进行工艺融合及文化创新。课程实践包括三个核心环节:多重工艺技术与美学融合、反思传统文化将想法和解决方案融合、科学评估并改进设计与创新创业融合。在课程结束后,将课程成果向课堂外延伸,导向创新创业项目,完成产学研转化。结果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的融合,实现美学训练、设计思维训练、大学生动手实践、跨专业协同创新。结论 积极探索美育实践、设计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融合贯通是实现素质教育新内容和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与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玲玲 《湖南包装》2023,(1):197-199
5G+互联网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跨界、整合、创新将成为新一代人才的能力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文件精神,系统分析了传统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旅游产品设计”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进行革新,建立全新教学理念,坚持“文化创造性转化”,以“数字人文、人工智能”推进新文科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一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融合,为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参考,服务国家战略,培养设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熊菊  杨婧  毛馨谊 《中国包装》2023,(9):111-113
德国教育“4.0”围绕着学生革命诞生的“洪堡模式”进行了“工业4.0”背景下“卓越战略”的改革。与此同时,信息和数字艺术成为设计内涵和外延拓展的新内容。在教育“4.0”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德国设计高等教育探索了发展和改革的可行之路。本文通过德国改革实践之路,结合中国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根据比较研究、文献分析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和提出我国设计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九阳  陈焕 《包装工程》2024,45(14):451-456, 467
目的 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探索产品设计类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通过引入OBE教育理念和课程框架中学科需求等分析方法,依托河北省重点专业建设平台,结合“产学研”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建设理念、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及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探究《安全产品设计》一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和主要路径。结果 通过课程建设,结合特色产教融合,有效改善了《安全产品设计》的授课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与能力,培养出创新应用型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结论 新文科背景下《安全产品设计》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探索在跨学科建设、构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果,不仅对培养产品设计类专业人才有着实践意义,同时可为其他专业及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标准     
正工信部首发区块链人才能力标准近日,以"链通未来,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区块链产业与企业家国际峰会"在福州召开,《区块链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此次峰会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工信部负责人才研究、人才标准、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才服务、国际合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正式出台了《区块链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这是全国首份区块链岗位能力要求的权威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区块链核心研发岗位、实用技术岗位和行业应用岗位3类人才,共计21个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横跨区块链核心、实用技术层、行业应用层3个岗位分布层次,将区块链产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划分为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工具技能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这4种。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处副处长程宇表示,在《区块链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工作中,将以能力提升和人才评价为核心抓手,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院校、人才机构等,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示范效应的产  相似文献   

15.
吴卫  张小华 《包装学报》2011,3(1):89-92
从德国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到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引进西方设计教育理念,再到199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下出现了“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和“设计艺术学”3种名称文字十分相似的专业和学科同时存在的局面,其实三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实质上是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的关系。了解三者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学科,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在招生、教学、实习、科研、就业等设计教育链各项工作上的认识,为做好设计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数字艺术专业作为新兴的学科具有涵盖领域广、就业方向宽的优势。在21世纪数字化大潮中,无论是为了实现梦想,还是选择职业,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数字艺术设计领域中来。作为国家教育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对发展数字艺术专业的渴求也变得更加强烈,迫切需求开设数字艺术相关的课程。顾名思义,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工具加艺术创意。Adobe作为国际数字工具的主流提供商,为了帮助国内院校更好、更快地建立自己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正规的数字艺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设计师人才,于2004年推出了精心打造的“Adobe数字艺术中心(ADAC)计划”。并为此提供了完整的创意设计、网页动漫设计、数码影像编辑、电子文档传播等教育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白凌婷 《包装工程》2022,(S1):416-418+420
目的 为践行延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的现实需求,提升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课程思政理念,从教学方式、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对融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围绕强化以人为本、优化教育手段、深化课程改革等三个层面提出创新路径的具体实践,不断推动融入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结论 构建科学可行的融合模式,解决了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硕士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红色教育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艺术教育中现行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以工艺实践为主的立体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本,在实践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同时尝试跨课程跨专业合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宋燕芳 《包装工程》2022,(S1):332-335
目的 为适应包装设计领域对交叉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革新教学内容。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艺工融合的教学理念,重新调整了教学模块课时,通过在包装装潢设计模块中增加平面构成艺术、立体构成艺术、色彩构成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设计美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教学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美学素养和能力。结论 构建的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弥补了工科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缺陷,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美学和素养有很大提高,并取得了多样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潘子广 《中国包装》2010,(10):40-42
针对高校艺术教育中现行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以工艺实践为主的立体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本,在实践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同时尝试跨课程跨专业合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