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湖南汝城白毛茶(地方性群体)的适制性,采用春季一芽一叶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等不同茶类产品,通过感官审评比较和生化品质测定分析得出汝城白毛茶适合制作红茶与白茶.生化品质多重比较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红茶与绿茶均表现明显差异,而与白茶相比,仅咖啡碱差异明显.儿茶素组分测定表明,绿茶...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对日晒时间、做青次数、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萎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萎凋工艺为:日晒时间45 min、做青次数3次、萎凋温度26℃、萎凋失水率35%。通过此工艺加工的红茶具有花香浓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的特点,达到优质红茶的品质要求。研究通过对红茶萎凋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可以对提高云南地区大叶种红茶品质以及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汝城白毛茶夏季鲜叶为原料,以感官审评得分、内含物质含量、香气成分为指标,探究摇青及发酵时间对其加工夏季红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摇青茶样其汤色和叶底更红亮,滋味更甘醇,以摇青处理、发酵5.5 h的汝城白毛茶夏季红茶品质更优。内含物质分析表明,摇青工艺能降低茶样中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含量,发酵时间与茶样内的儿茶素组分含量成反比。香气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样中花香型香气组分芳樟醇、香叶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的相对含量占比更为突出,因此认为这3种香气化合物是汝城白毛茶红茶特征香气的关键组成成分。β-环柠檬醛(果香)为摇青处理茶样独有的香气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相对含量在成品茶中呈上升趋势,初步判定此香气化合物是摇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控制不同温湿度进行萎凋,然后在较理想的揉捻、发酵、干燥条件下制成红茶.检测加工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RH)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云南夏秋茶鲜叶为原料,把乌龙荼做青的工序运用到传统红茶加工过程中,以提高夏秋季红茶的品质.通过对传统室内萎凋、日光萎凋以及晒青做青组合萎凋工艺所制成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内合成分、感官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适合加工高香红茶的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晒青做青组合萎凋工艺所制高香红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相对含量上升28%,...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  相似文献   

7.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 PPO)活性变化及对后续揉捻效果、生化成分、工夫红茶成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萎凋水分的降低,萎凋叶L*, b*值呈下降的趋势, a*值呈上升的趋势, 4~6 h时均出现了与总体趋势相反的波动;加工过程中,各处理L*,b*值均呈下降的趋势,a*值在发酵前呈增高的趋势,干燥后值减小。成茶色泽L*a*b*值则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加工过程中PPO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萎凋程度的加重,高峰往后延迟且活性越强,处理C在发酵环节中活性最高。揉捻环节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降低成条率越高,扁条率越低,细胞破碎率越高,处理C效果最好。内含物质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多酚先增后减,氨基酸先减后增,咖啡碱呈先减后增再减式起伏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差异不明显;成茶中处理C综合感官品质表现最好。结论萎凋叶含水量在60%左右时,有利于发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品种优势,加工出的工夫红茶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工夫红茶自然发酵工艺下,红茶品质的形成与儿茶素的氧化规律,以汝城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CV.ptilophylla]春季一芽一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自然发酵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变化和儿茶素氧化规律及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审评不同发酵阶段样品感官品质,并计算样品儿茶素苦涩味指数,结果表明,发酵6 h和8 h综合品质最好,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小,因此,在自然发酵条件(室温20℃)下,工夫红茶的生产以发酵6~8 h品质最好。儿茶素氧化规律分析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简单儿茶素均呈下降趋势。7种儿茶素组分随着发酵的进程均呈下降趋势,发酵12 h后,其中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含量降至0或痕量。儿茶素氧化动力学曲线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组分的氧化速度依次为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  相似文献   

10.
红茶是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一般具有香高味甜、"红汤红叶"的特点。近年来国际市场红茶需求量与日俱增,各地区红茶产品层见叠出,而不同产区生产的红茶感官风味又独具特色。为探究不同地域红茶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的生化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红茶品质化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明确指出了与红茶色泽、香气、滋味等关键感官品质相关的化学因子,包括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芳香物质、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等,旨在为红茶产品的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萎凋处理对金观音红茶香气组分的影响,确定在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光质处理与红茶香气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金观音红茶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在萎凋过程中通过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后金观音红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实验中的4组茶叶样品共鉴别出48种香气物质,共包含9种醇类物质、11种烯烃类物质、16种烷烃类物质、9种酮酯类物质以及3种其他类物质。红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6.62%;黄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7.71%;橙光处理检测出24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4.81%。结论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能促进长叶烯、橙花叔醇及其异构体的生成。不同光质处理能影响毛茶香气组分的含量,对于β-紫罗酮的含量会有明显的提升。选用橙光处理,能提高毛茶的香气组分以及茶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2.
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了自动萎凋机和发酵机等祁门红茶初制关键设备,并解决了生产线联接、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国内首条工夫红茶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使祁门红茶实现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提升了祁门红茶的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武夷红茶“金骏眉”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萎凋方式对“金骏眉”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发现热风萎凋处理的“金骏眉”香气呈花果香、稍青,滋味甜醇略涩;自然萎凋处理的“金骏眉”香气花果蜜香馥郁、滋味甜醇甘爽。热风萎凋、自然萎凋处理得到的茶多酚、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差异显著。试验共鉴定出72种成分,其中醇类13种、含氮类10种、内酯类2种、醛类7种、碳氢类20种、酮类9种、杂氧类1种、酯类10种。自然萎凋处理挥发性香气成分峰面积高于热风萎凋处理。热风萎凋与自然萎凋处理香气成分共存在15个差异显著代谢物,其中热风萎凋处理10个代谢物显著高于自然萎凋。自然萎凋处理具有花香、果香的香气成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含量高于热风萎凋处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建白茶市场销售量大幅增加,为了提高白荼的产量和品质,白茶的制作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文章介绍了萎凋房、萎凋机和萎凋槽等三种萎凋设备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白荼加工技术,分析不同萎凋设备的优缺点,为白荼生产企业购置安装相应萎凋设备,提升白茶的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在日光萎凋阶段结束后达到最高值,分别是0.091 U(10 min)-1·mL-1、97.6 mg/g、38.9315 mg/g,揉捻阶段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日光萎凋开始至发酵结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9 U(10 min)-1·mL-1增加至0.51 U(10 min)-1·mL-1;可溶性糖含量在揉捻、发酵期间下降迅速,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咖啡碱含量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室内自然萎凋为对照,比较红光、黄光、蓝光的不同光强(1000、1500、2000 lx)对不同品种红茶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福鼎大白茶、蜀永1号萎凋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或提高了四川中小叶种红茶茶黄素含量;蓝光可提升蜀永1号、四川中小叶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还可降低福鼎大白茶、蜀永1号红茶茶褐素含量。黄光光强与福鼎大白茶红茶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四川中小叶种茶褐素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蜀永1号萎凋叶和红茶茶多酚含量呈较大负相关,但不显著,而蓝光光强与四川中小叶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呈较大正相关,但不显著。综合感官品质,福鼎大白茶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 lx黄光、2000 lx黄光,茶红素含量较高,分别为2.211%、2.049%,而茶褐素含量较低,分别为3.081%、3.025%;蜀永1号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 lx黄光,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四川中小叶种红茶最佳的萎凋光质为1500 lx黄光、1500 lx蓝光,前者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为3.4%,后者茶黄素含量较高,为0.280%,茶褐素含量较低,为2.937%。所以1500 lx黄光有利于提升所选品种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红茶的发源地,始创于16世纪末,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红碎茶。不同品种、地域、种类的红茶,制茶工艺各有侧重,外形和内质各有特点,虽然都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和干燥四个基本工序,但工艺技术与生化变化仍有较大差异。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中国红茶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相比,工夫红茶是特色产品,红碎茶品质则存在着先天不足,浓强度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以白叶1号作为白茶典型代表进行红茶加工,并在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期、发酵中期、发酵末期、干燥7个点取样,同时选择祁门红茶、宜兴红茶作为对比,做香气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白叶1号在萎凋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酶活性增大,糖苷类前体物质水解成苯甲醇、水杨酸甲酯等芳香物质。茶叶经揉捻后,细胞破碎,酶促反应加剧,氨基酸与糖类、脂类物质偶联,氧化成醇、醛、酮类芳香物质,干燥中后期,氨基酸与糖类发生美德拉反应和Strecker降解反应,生成焦糖香的呋喃、吡咯类等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云茶香1号茶树品种不同萎凋处理白茶的香气特征物质。采用一芽二叶鲜叶(YC-R)为原料,室内萎凋(YC-T)和复式萎凋(YC-L)工艺加工白茶,利用感官审评、理化分析、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成分检测。(1)通过生化成分和感官审评分析表明表明云茶香1号加工白茶品质优质,儿茶素与可溶性糖存在差异,室内萎凋儿茶素、可溶性糖含量高,复式萎凋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黄酮含量高,外形得分低,香气得分高。(2)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2大类,226种已知挥发性成分,144种显著差异。室内萎凋以果香的物质(E)-2-己酸丁酯、癸醛为主,复复式萎凋含有花香、果香、甜香、嫩香、香料香、蜜香、坚果香的物质较室内萎凋高。本研究不仅为云茶香1号茶树品种开发云南白茶新产品与香气特征成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更为云南白茶工艺的创新提供参考价值,促进云南茶产业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黄金茶红茶在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C)、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该研究以黄金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红茶工艺进行加工,测定其加工过程中 β-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