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为了获得高脱酚率的络合萃取剂,以三辛胺为络合剂,研究稀释剂种类对萃取脱酚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剂/水比、萃取级数、p H值、温度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探讨络合萃取的缔合机理来指导萃取实验。结果表明:选择30%三辛胺-煤油为萃取剂,p H≤7,剂/水比≥1∶4,温度为≤25℃,经4级错流萃取后萃取率稳定在94%以上;三辛胺萃取属放热反应,缔合方式为氢键缔合和离子缔合2种,三辛胺与酚的萃合比为1∶1,生成的络合物为Ph OH(R3NH+)或Ph OH·NR3。  相似文献   

2.
采用蛭石为原料,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对其进行改性,以甲基橙和结晶紫溶液为模拟有机染料作为吸附对象,研究改性蛭石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蛭石与蛭石相比,对甲基橙和结晶紫的吸附性能分别提高85.7%和10.9%;动力学研究发现改性蛭石对甲基橙和结晶紫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对于质量浓度均为100mg/L的甲基橙和结晶紫溶液,改性蛭石的最佳加入量为0.4g;经过10次循环后甲基橙和结晶紫的清除率分别在95%和92%以上,表明改性蛭石具有优异的循环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辛胺萃取羧酸过程的机理,发现该过程中稀释剂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的稀释剂中三辛胺萃取羧酸的分配比相差三十至七十倍。其萃取能力与三辛胺的浓度和稀释剂的性质有关。萃取剂浓度一定时,取决于萃合物与稀释剂的相互作用能力及其在稀释剂中的疏溶作用。相互作用能力越强,疏溶作用越弱,越有利于革取。  相似文献   

4.
利用胺类萃取剂对萘磺酸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最佳萃取条件为:反应时间5 min、油水体积比1∶1、反应温度40 ℃、搅拌速度为150 r/min,处理后废水的CODCr从56 388 mg/L左右降到2 794 mg/L左右,平均去除率达到95%左右,废水的外观由萃取前的黑红黏稠液到浅粉色透明液,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三辛胺萃取草酸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草酸稀溶液为萃取对象 ,采用三辛胺 (TOA)为络合剂 ,正辛醇为稀释剂 ,开展了TOA萃取草酸的机理研究 .以红外谱图为分析手段 ,通过测定络合剂及被萃溶质的浓度对萃合物组成的影响 ,得到其萃合物以 1∶1和 1∶2 (酸 :碱 )两种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 ;并通过萃取平衡实验 ,获得了TOA萃取草酸的平衡特性 ,进一步验证了萃合物组成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草酸与TOA两种萃合比情况下的数学模型 ,拟合求得了K11及K12 ,其中 1∶2萃合物的化学萃取平衡常数远远小于 1∶1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6.
三辛胺萃取有机羧酸的机理(Ⅰ)──三辛胺-醋酸体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梅 《化工学报》1998,49(3):303-309
采用Fourier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三辛胺-醋酸体系中不同结构萃合物的组成比,讨论了不同萃合物的组成比随萃取剂成分(络合剂浓度、稀释剂种类)的变化趋势.对离子对萃合物的百分率与络合萃取平衡分配系数D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离子对萃合物的比例越大,络合萃取相平衡分配系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三辛胺对钴的萃取行为,通过考察水相盐酸浓度、温度、调相剂浓度、不同稀释剂下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时间等因素,得出在盐酸浓度为2mol·L^-1、35%的温度下振荡30min、萃取剂体积分数为25%、加入10%的调相剂,用200#芳烃溶剂油作稀释剂时,萃取效果较好,萃取的综合效益较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H2O2和微波联合技术对蛭石进行膨胀,并利用改性剂进行改性,以提高蛭石对HgCl2的吸附性能。分别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讨论了改性蛭石吸附HgCl2的最优条件,并对改性蛭石吸附HgCl2的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蛭石经H2O2微波高火膨胀改性后膨胀率达46.78倍,经1.5 mol/L的Na2S进一步改性,在蛭石用量为0.2 g,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30 min,室温条件下对HgCl2最大吸附量可达到6.31 mg/g。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改性蛭石吸附HgCl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膨胀改性蛭石是一种廉价、性能好的HgCl2吸附剂,这对环境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9.
三辛胺萃取酸过程的稀释剂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贵金属萃取剂三辛胺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三辛胺的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十种在(?)三氧化硫磺化制备1,3,6-(?)三磺酸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磺酸,并通过1H-NMR及衍生物熔点法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2.
以竹屑为原料,经高温炭化、微波磺化接枝等步骤制备具有酸催化功能的竹屑活性炭磺酸,通过FTIR、TG、DTA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为560℃、炭化时间为3 h、微波活化时间为30min的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竹屑活性炭磺酸的酸量为0.847 mmol.g-1,酯化催化效果接近于Amerlyst-15磺酸树酯,稳定性好,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高温、超声波、化学试剂、掺杂壳聚糖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处理,并将其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四种改性处理方法的效果依次为掺杂壳聚糖改性>化学试剂改性>高温改性>超声波改性;当壳聚糖与活性炭的掺杂比例为1∶6时,最大吸附量达到67.1 mg/g,与未改性前的最大吸附量相比提高了116.2%。  相似文献   

14.
钢渣吸附-高温再生处理活性翠蓝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钢渣为吸附剂,处理活性翠蓝染料废水,考察了钢渣颗粒度大小、溶液pH值、温度、固液比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曲线和吸附剂再生.结果表明,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率可达96.74 %,吸附量可达到42.4 mg·g-1.吸附剂的再生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硝酸氧化法对活性炭(AC)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前后活性炭的孔面结构与表面性质的变化,并进行双酚A吸附特性的对比。BET分析表明,改性后活性炭(MAC)虽然比表面积减小,但总孔容增大,平均孔径也由改性前的1.87nm增大到2.01nm。FTIR分析表明,MAC的表面引入羧酸等含氧基团,减少了醌基等基团。AC的双酚A的平衡吸附量约为3.72mg/g,且随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变化不大,而MAC对双酚A的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大,当溶液初始浓度为100mg/L时,最大吸附量在5.78mg/g左右。说明硝酸改性活性炭更利于对双酚A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孙瑛  刁炳祥 《净水技术》2012,31(4):109-113
三卤甲烷(THMs)是水中天然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挥发性物质,腐殖酸是生成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活性炭能够去除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对腐殖酸的去除性能可以通过单宁酸值来表征。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两种活性炭对单宁酸的吸附行为,探索其对单宁酸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308 K时,1#炭对单宁酸的饱和吸附量较大,为616.0 mg/g。升高温度有利于两种活性炭对单宁酸的吸附,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此外,两种活性炭对单宁酸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Largergren伪二级速率方程很好地拟合,吸附过程是双速过程。1#炭对单宁酸的吸附速率更快,比3#炭具有更高的单宁酸吸附性能。1#和3#炭对单宁酸的吸附活化能依次分别为17.5和3.9 kJ/mol,说明1#炭的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得较快,符合Arrhenius的经验方程,吸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规律,活性炭对单宁酸的吸附可认为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不同粒度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对苯二甲酸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粒度为20-40目的A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好。活性炭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pH值为6时的吸附量约为DH为14时的4倍。搅拌可以缩短活性炭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但对平衡吸附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改性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薛健  褚宏举 《广东化工》2012,(4):83-84,75
以硝基苯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代表,探索了活性炭的有效改性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吸附硝基苯的过程中吸附时间、温度及pH对硝基苯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的去除率达99.811%,活性炭的吸附量为24.054 mg/g,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三级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蛭石吸附水中罗丹明6G的性能及适宜条件,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蛭石对罗丹明6G的去除率可达9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蛭石对罗丹明6G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颗粒外扩散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20.
p-Amino benzene sulfonic acid (PABSA) is selected as the solute with amphoteric functional group, Lewis acid and Lewis base, to be separated from its dilute solutions. An aliphatic, straight chain amine, Alamine 336, is used as the extractant, and kerosene, 1-octanol, chloroform, butyl acetate and benzene as the diluent.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of solution, extractant concentration, salt and types of diluent o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D, are studied. There is a peak of D value with pH value of solution, the polar diluents are favorable for extracting PABSA, and the salt in aqueous phase reduces values of D apparently. The extraction equilibrium is described using the mass action law, and the calculated data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model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ll. Further, the extraction behavior for other amino benzene sulfonic acids, 1-amino-8-naphtol-3,6-disulfonic acid (H acid) and 4,4′-diami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 (DSD acid), is investigated in a wide pH value region. Finally. H acid and DSD acid are successfully removed from wastewater by the extraction with Alamine 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