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系统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研究四阶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系统同步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同步系统的扩展谱保密通信系统;这个保密通信系统不仅只需传递一个标量信号,而且由于采用了超混沌系统,所设计的保密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2.
用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同步系统实现保密通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同步系统的双通道保密通信系统。用降维观测器思想实现了四阶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系统的高精度同步,并将其用于双通道混沌保密通信:一个通道传送与信息信号无关的混沌系统的输出信号实现高精度同步,另一个通道传送用混沌信号加密的信息信号。由于同步和加密信号分开传送并且采用了超混沌系统,所设计的保密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四阶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系统同步方法,分析了系统存在参数失配和信道噪声时的同步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超混沌同步系统的扩展频谱保密通信设计方法。提出的扩频保密通信方法不仅只需传递一个标量信号,而且由于采用了超混沌系统,所设计的扩频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4.
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高度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混沌神经网络系统已成为近年来进行加密通信应用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概括了混沌神经网络的一些主要理论模型及其非性动力学系统的特点和复杂性,并分析人们如何利用混沌神经网络的系统的这些复杂非线性特点,如混沌同步和混沌吸引子等,进行加密通信的基本算法原理,最后总结有关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加密通信应用中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5.
扰动下一类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状态观测器方法,在扰动存在的情况下,对一类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所给的方法克服了扰动对系统同步所造成的影响,使得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另外,本文考虑的超混沌系统,对保密通信系统有着较高的保密性,因此本文的方法在实际中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6.
文欣 《电子世界》2014,(11):102-103
混沌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随着对混沌研究的不断深入,混沌保密通信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前沿课题。混沌同步是混沌通信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混沌系统的同步已经成为非线性复杂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混沌信号具有非周期性、连续宽带功率谱和类噪声的特点,因此使其特别适应于保密通信领域。本文介绍了两种混沌掩盖保密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以Lorenz系统为例,根据这两种方案的设计原理,建立了Lorenz混沌掩盖保密通信系统。从安全度和保真度这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为两种设计方案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也为混沌保密通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综述了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应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几个重要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混沌的保密通信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一种基于变型蔡氏电路的超混沌语音保密通信方案,在发端,利用变型氏电路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在收端对其进行逆变换解调出原信号。根据单向耦合法实现收发系统之间的同步,分析了同步的收敛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硬件实验电路,进行传送语音信号的硬件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细胞神经网络动态特性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首先引入了细胞神经网络电路,讨论了其三阶和高阶网络的动态特性,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的保密通信系统。数值仿真证明两端系统之间的同步仅需要传输一个驱动信号就可达到。由于细胞神经网络自身的优点,在通信方面具有良好的通信保密性和系统同步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超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线性反馈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超昆沌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超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线性反馈设计方法,并阐明它是一种APD(active-pas-sive decomposition)同步系统的构造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了固定的线性反馈结构,而与原始系统的形式无关。我们分别给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基于4维流形分段线性超混沌电路的连续系统,一个是基于耦合映象格子的离散系统。解析分析和模拟结果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超混沌混合保密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超混沌系统单变量单向耦合同步方法与两信道保密通信方案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双信道超混沌混合保密通信方案。发送端利用超混沌振荡器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产生混沌密钥和遮掩信号,对信息信号先加密再遮掩,获得加密信号后使用一个信道传输;利用另一信道传输实现超混沌系统同步的单变量同步信号。接收端基于单变量单向耦合同步方法获得解密同步信号,实现信息信号高信噪比恢复。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原磊  赵梅生 《电信科学》2018,34(9):20-27
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网络。如何通过合理的流量规划方法提升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骨干链路的带宽利用率、提升网络性价比是一个新问题。分析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流量规划的特殊性,给出了一种流量规划模型,可以实现下列 3 个方面的目标:在确定网络骨干链路密钥分发带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用户广域加密通信带宽的规划;借助路由规划可以提升用户广域加密通信带宽和量子链路密钥分发带宽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对网络瓶颈量子链路密钥分发带宽的合理调整。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示例演示了本文所提出的流量规划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森  蔡理  李芹  吴刚 《量子电子学报》2008,25(5):540-545
以量子细胞自动机为神经元,提出了一种三维的量子细胞神经网络结构;该量子细胞网络包含上下两层的量子细胞自动机阵列,并引入了A模板、B模板以及阈值的概念.以量子细胞自动机的极化率为像素值,通过选择不同的模板、阈值等参数.使得量子细胞神经网络实现了"与"、"或"、"非"操作以及边缘提取等图像处理功能,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其在图像处理上的有效性.与传统的细胞神经网络相比,量子细胞神经网络易于实现超大规模且具有超低功耗、超高集成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5G技术以其超低时延、超高带宽、超大规模连接的显著优势,有效弥补了配网领域传统光纤通信的弊端,为配电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通信方式,然而5G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保密通信及5G硬切片专网的配网应用方案,该方案为配网业务定制端到端5G硬切片专网,采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并在实际配网业务场景中进行方案的部署验证。结果显示配网业务5G硬切片专网的平均时延为16.89 ms,下行发送和接收速率分别为380 Mbit/s和371 Mbit/s,上行发送和接收速率分别为31.2 Mbit/s和30 Mbit/s,基本满足电力配网应用的通信要求,并且基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量子态误码率为0.76%,传输数据能够进行正常加解密,验证了量子保密通信和5G硬切片技术在配网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兴元  段朝锋 《通信学报》2005,26(6):105-111
给出了一类基于线性状态观测器混沌或超混沌同步的方案,并将其应用到混沌保密通信中。对观测器的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同步误差收敛速率是由观测器的增益参数θ来决定的;θ越大,同步误差的收敛速率越快。最后通过对Roessler系统的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异结构系统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娜  丁群  陈红 《通信学报》2007,28(10):73-78
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利用Lyapunov直接法在响应系统中构造非线性函数,实现了2个不同混沌系统的完全同步,并证明了2个系统同步误差的零点稳定性,又利用基于Matlab的Similink技术进行数值仿真,并将同步的2个系统用于混沌遮掩与混沌参数调制保密通信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容易地实现2个混沌系统同步,可将其用在基于混沌系统同步的保密通信中。  相似文献   

17.
量子保密通信测评与标准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QSC)是未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随着量子保密通信实验网络建设和试点应用的发展,相关测试评估和标准化的需求日益明显。在介绍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原理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探讨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的测试评估方法和标准化研究最新进展,进一步分析了量子保密通信测评与标准化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量子测量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对量子测量技术的特征、分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量子测量产业发展和市场趋势,最后对量子测量技术在通信网中的应用给予了展望,并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