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赵玲  苏健裕  陈建平  胡松青  李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48-150,155
目的:利用超声波法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以β-环糊精为包合剂,采用超声法制备氟苯尼考包合物,工艺参数为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投料比1:1(mol/mo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h。然后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为93.52%,包合率为38.09%;且经过FII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结论:采用本实验工艺具有较好的得率,氟苯尼考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183-188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法测定了β-环糊精在溶液中对香芹酮的保留率及两者之间的形成常数,并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香芹酮的包合物,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IR)、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香芹酮与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形成了1∶1的包合物,且两者之间的形成常数为1 066. 7 mol~(-1)。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5. 04%,SEM以及XRD分析结果都表明,β-环糊精在包合前后,其晶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IR和TG结果证明β-环糊精与香芹酮形成了包合物。由此得出,β-环糊精适合包埋香芹酮,可以提高香芹酮的热稳定性,从而使香芹酮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密封控温法制备控释材料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肉桂醛和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密封控温法制备控释包合物,并确定了包合工艺参数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由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包合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包合条件为:时间温度100℃,加热2.5h,β-环糊精与肉桂醛包合比1:1.75。同时用红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发现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中肉桂醛释放速率与环境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与环境温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山奈酚/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山奈酚的水溶性,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X-射线衍射(XRD)对该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测定和还原力的测定方法测定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奈酚与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其物相发生了重大改变:山奈酚以无定形状态完全分散在羟乙基-β-环糊精中,二者以非共价键形式相结合,该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干法工艺用氯乙酸(CA)和β-环糊精(β-CD)合成了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测定CM-β-CD溶解度和取代度,计算反应效率,用研磨法制备油酸/CM-β-CD包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CM-β-CD及其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干法合成工艺能成功合成羧甲基-β-环糊精。其较佳合成工艺是:β-环糊精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6,温度为60℃,碱化1h,反应4h,羧甲基-β-环糊精对油酸具有良好的包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7,(11):30-33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苦荞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SEM)、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的表征。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得出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黄酮与β-环糊精质量比6∶1、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4 h。并进一步检测了苦荞黄酮β-环糊精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肉桂醛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肉桂醛包合物,并对包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及缓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肉桂醛和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比为1:2、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180℃时包合率达到77.6%。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以及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了肉桂醛包合物的形成,被包埋后肉桂醛的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释放特性表明,肉桂醛包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释放率显著低于在纯水中的释放率,有望应用于海产品保鲜领域。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山茶苷A/葡萄糖-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山茶苷A的水溶性,山茶苷A的含量采用紫外法(UV)测定,并运用紫外(UV)、红外(IR)、X-射线衍射(XRD)对该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山茶苷A与葡萄糖-β-环糊精包合后,其物相发生了重大改变:山茶苷A以无定形状态完全分散在葡萄糖-β-环糊精中,二者以非共价键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学红  陆勇  安广杰 《食品工业科技》2011,(10):394-396,472
研究了尼泊金乙酯环糊精包合物在聚乳酸包装膜中的迁移行为。研究表明,尼泊金乙酯的迁移速度受食品模拟液性质和环糊精包合物控制释放机制的双重影响;释放迁移过程可利用Fickian公式来进行描述,通过对不同时间迁移质量比的测定,利用Mathead软件可计算得出相应的迁移系数D,从而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以便对迁移过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青藤碱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测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对包合物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果:青藤碱与不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物质的量的1:1、包合温度50℃、包合反应3h、包合反应时溶液pH7,青藤碱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分别为501.1、150.0、600.3L/mol。结论:青藤碱与环糊精可以形成1:1型稳定的包合物,以环糊精为载体制备的不同青藤碱-环糊精包合物相对于青藤碱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月见草油包合物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经红外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月见草油投料比为5∶1 m L/g、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1.8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月见草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分别为81.56%和92.28%。实验证明月见草油可与β-环糊精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为月见草油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Qu/2-HP-β-CD-IC),并采用静电纺丝法将其负载到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Qu与2-HP-β-CD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负载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纤维膜的抗紫外线性能更佳,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栀子黄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包合条件为:饱和β-环糊精溶液10 m L,栀子黄色素335 mg,温度50.0℃,搅拌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包合率为68.44%。采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栀子黄色素和β-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合物的结构与主客体的结构明显不同,包合后形成新的固体相。在黑暗、室外曝光、室内光照及不同的p H值条件下,比较栀子黄色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未被包合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包合物的光稳定性高于未被包合的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两者具有相近的酸碱稳定性,并且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远高于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是一种具有疏水性内腔的环状低聚糖,能将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疏水性客体包合而形成包合物,对疏水性药物具有增溶作用和对天然药物具有保护和缓释作用等,而β-环糊精水溶性有限,与某些疏水性物质包合后形成的包合物水溶性得不到改善,容易从水溶液中析出。为增加β-环糊精的水溶性,拓展其在食品、药物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其衍生物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单乙酯合成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顺丁烯二酸用量4.327 mmol,固液比0.408,反应温度109.462℃,乙醇浓度48.213%,在最佳工艺参数下,CDM实际酯化率达到40.977±2.032%,与预测值(40.71%)接近(相对误差0.656%),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并且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质谱对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单乙酯进行表征,验证了产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β-环糊精制备栀子蓝色素包合物,评价其光稳定性效果。方法:采用超声辅助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栀子蓝色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定性表征,利用单因素逐级试验及正交优化确定包合物形成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包合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包合后得到的物质不是栀子蓝色素和β-环糊精的简单混合,而是栀子蓝色素和β-环糊精形成的新固相包合体;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色素添加量2 g,加热温度50℃,搅拌时间3.5 h,超声处理1 h;栀子蓝色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灯光照射、日光照射及紫外照射3种条件下的光稳定性明显高于未包合色素。结论:通过β-环糊精包合色素可显著提高栀子蓝色素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丁酸乙酯与β-和γ-环糊精包合物。正交试验表明: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参数为,丁酸乙酯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超声30 min、超声温度50℃,可获最大包合率为46.69%;制备γ-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参数为,丁酸乙酯与γ-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超声45 min、超声温度60℃,可获最大包合率为95.59%。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及X-衍射对包合物的分析,证明了丁酸乙酯与2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综合结果显示,γ-环糊精更适合包埋丁酸乙酯类风味小分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薰衣草精油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埋。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薰衣草精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期找到一种最佳的包合工艺条件。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实现对薰衣草精油包合物的结构及包合情况分析,进而验证薰衣草精油被羟丙基-β-环糊精较好的包埋。实验所得的最佳包合工艺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薰衣草精油比例6.27:1(g:mL)、包合温度33.1℃、包合时间3.36 h,包合率可达80%。通过光谱分析可知,羟丙基-β-环糊精和包合物谱图极其相似,这说明薰衣草精油中许多基团被包埋进入环糊精空腔。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精油效果较好,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为薰衣草精油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苦荞麦麸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养麦麸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汪,结果表明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0min;β-环糊精与苦荞麦麸油质量比为6:1:水与β-环糊精体积质量比为4:1.该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含油率为8.06%;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能够对苦荠麦麸油进行有效包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薰衣草精油在不同基质中的缓释过程,建立薰衣草精油的缓释系统并对其药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研究薰衣草精油以及两种包合物在不同类型基质中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各自释放特性调整加入比例得到具有释放模式的软膏制剂,并评价其助眠效果。结果:薰衣草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β-环糊精包合物在精油中的释放分别集中在前、中、后期,当精油、Hp-β-CD包合物、β-CD包合物所含精油百分比分别为75%、15%、10%时,对精油的释放具有较好的释放效果;通过药效学评价可知薰衣草精油乳膏能够改善因PCPA引起的5-HT水平降低和DA、NE水平的增加。结论:通过控制薰衣草精油与两种包合物的比例,总体呈现初期速释后期恒速释放的目标释放模式,而且乳膏系统对睡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β-CD)对维生素E进行包埋,而后再加入乳清浓缩蛋白(WPC)对其进行二次包埋来制备维生素E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SEM)发现微胶囊产品与物理混合物的微观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在微胶囊产品的差示热扫描(DSC)图谱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吸热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在微胶囊产品中没有发现维生素E的特征峰并且存在较强的氢键效应;微胶囊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物理混合物以及β-环糊精的图谱大不相同,在多处变化明显;以上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维生素E已经被β-环糊精和乳清浓缩蛋白包埋,并且维生素E与β-环糊精之间发生氢键作用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