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的发酵性能,以商业发酵剂为对照,添加3株传统牦牛酸乳源乳酸菌制备酸乳,分析了对照组及试验组酸乳在贮藏期的滴定酸度、持水力、活菌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各组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Z3试验组的凝乳时间最短,为4.35 h;贮藏期各组酸乳的酸度变化范围为70~93°T,且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Z1试验组贮藏期的持水力在60%~65%,为持水力最大的一组;Z3试验组酸乳中活菌数在贮藏期相比对照组增加了36.10%~62.13%,为所有试验组中增幅最大。风味物质测定结果显示:Z1、Z2、Z3试验组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0倍、1.42倍、1.38倍;Z3试验组中丁酸和辛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12倍和1.52倍;Z1、Z2试验组中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37倍、1.79倍。本研究可为发酵菌株在酸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从我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发酵性能和产香性能优良的乳酸菌。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集传统藏式牦牛酸奶样品并分离乳酸菌,经遗传稳定性、发酵时间及感官评价等初筛,并结合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菌株产香性能进行复筛。结果显示,在26份样品中有5株发酵性能较优良的菌株,发酵时间为4.5~7.5 h,发酵终点酸度为74.0~78.4 °T,各菌株发酵乳感官评价良好。顶空气质结果发现菌株AB1504产生的乙醛(1.13 mg/L)、双乙酰(4.90 mg/L)等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藏式牦牛酸奶中筛选到的嗜热链球菌AB1504发酵性能和产香性能优异,具有商业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西藏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及酵母菌的特性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藏牦牛发酵乳中的优势菌株:发酵乳杆菌166A、乳酒假丝酵母37、酿酒酵母100、郎比克假丝酵母58在牛乳中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发酵乳杆菌与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在发酵过程中3株酵母菌均对发酵乳杆菌166A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166A能抑制乳酒假丝酵母37的生长。酵母菌与发酵乳杆菌166A共同接种有利于保持产品冷藏期间活菌数的稳定,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考察了牦牛原料乳在不同冻藏方式(–20℃和–40℃)下分别贮存30、90、180 d时对酸乳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冻藏30 d的牦牛乳制成酸乳与鲜牦牛酸乳相比品质无显著变化(P>0.05);冻藏30 d时,pH值下降至4.5需要(5.25±0.25)h,在–20℃和–40℃条件下冻藏180 d时,分别需要(6.50±0.17)h和(6.00±0.25)h;酸乳的最大酸化速率Vm随原料乳冻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发酵完成时,–40℃组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数分别为(8.57±0.10)、(7.64±0.10)lgcfu/mL,略高于–20℃组的(8.50±0.08)lgcfu/mL和(7.51±0.06)lgcfu/mL,–40℃冻藏后制备的酸乳感官品质更好,可进一步提高酸乳的发酵性能。因此,在–20℃短期冻藏的牦牛乳可以作为酸乳生产的备用奶源,但–40℃冻藏将更有益于牦牛酸乳今后的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市售酸奶和自然发酵骆驼乳中分离筛选出乳酸菌S2和乳酸菌L2,用于研制巴旦木植物蛋白发酵饮料,并与工业用直投式发酵剂的发酵效果即菌株活力、凝乳时间、凝乳质量、产品风味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筛菌种发酵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迪庆藏区高原牧区牦牛曲拉中分离出4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L1、植物乳杆菌LL2、鼠李糖乳杆菌LL3和嗜酸乳杆菌LL4,并测定它们在牦牛乳发酵体系中生长速率、凝乳时间、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后酸化能力和质构等指标,优选得出LL3菌株发酵性能良好。将其应用于搅拌型发酵乳的工艺中,并通过正交分析方法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12 h、加糖量8%、接种量3.0%,其终产品口感纯正,经测定均符合GB 19302-2010国家发酵乳最新标准,可作为牦牛发酵乳发酵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实验以抗人工胃液、胆盐中生长效率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筛选指标,对羊八井地区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分离出的38株乳酸菌进行体外筛选。最终通过测定结果综合比较得出菌株编号为YBJ-3、YBJ-11、YBJ-15、YBJ-17、YBJ-30和YBJ-33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较好,其中4株乳酸菌抗人工胃液能力大于90%,在胆盐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编号YBJ-3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YBJ-1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YBJ-15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YBJ-1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BJ-30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BJ-33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相似文献   

8.
选取SDC4-1、MDC3-1、WDC3-1 3株从云南撒尼地区乳饼和酸乳清中分离鉴定的乳酸菌株,用耐酸、耐胆盐实验筛选其中的优势菌株;并用产酸能力、后酸化、产乙醛能力、蛋白水解酶测定和β-半乳糖苷酶测定等实验研究优势菌株的发酵性能。3株菌均能耐酸,其中MDC3-1耐酸能力最高,达254%,WDC4-1最低,为52%,但仅SDC4-1可耐受胆盐,在0.5%的胆盐中,4 h后的存活率为81%,SDC4-1是优势菌。SDC4-1发酵性能实验中,SDC4-1菌株具有很好的凝乳状态,发酵酸奶口感风味浓郁,在贮藏过程中活菌数含量高,冷藏15 d后活菌数达到了9.79 lg CFU/g,远超国家标准。产酸较快,13 h时,酸度已达82.0°T,后酸化性好,产乙醛能力较好,蛋白水解能力强,产β-半乳糖苷酶的量高,达7.7μg/mol,能保证酸奶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稳定,因而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菌株SDC4-1可以为发酵食品提供更广泛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从样品酸乳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出抑菌活性最高的4#乳酸菌。抑菌谱实验表明:此菌株产生的乳酸菌素不仅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而且对革兰阳性菌如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广谱乳酸菌素。发酵性能测试显示:当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脱脂乳质量分数、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72h、37℃、20%和5.5时,酸度可达到443°T。  相似文献   

10.
从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筛选适合发酵乳生产的乳酸菌,对分离纯化的乳酸菌进行了发酵性能检测,筛选出产酸快、发酵活力高、凝乳时间短、后酸化能力弱、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筛选的6株菌株单菌发酵牛乳,均在6.5 h内凝乳,发酵乳酸度>70 °T,乳酸菌活菌数>1×108 CFU/mL,发酵乳组织状态、滋味、气味等感官指标良好,可作为生产发酵乳的优良乳酸菌菌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川西高原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195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从中筛选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极强的菌株。将这些优势菌株分别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4个模拟人工胃肠道消化环境中进行培养,测其耐受力。结果表明:这195株乳酸菌亚硝酸盐降解率范围为35.79%~96.51%,其中降解率在80%~90%的菌株占54.87%,仅有1.54%的菌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50%以下,有3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极强的菌株(降解率大于95%)。这3株菌在人工胃液中的活菌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培养3 h后,菌株5、26、150在pH5.5时的活菌数分别为3.7、3.6、4.1×108 CFU/mL;在人工肠液中培养4 h后,菌株5、26、150的活菌数分别为4.3、6.8、5.3×108 CFU/mL;在不同胆盐梯度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3株菌的活菌数随胆盐浓度增大而减少,且均保持在108 CFU/mL以上;在高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活菌数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在108 CFU/mL以上。结论:川西高原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195株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极强的菌株对体外模拟消化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力,为其在医药,食品和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以川西高原传统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30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纸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其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体外耐受力实验和肠道黏附性实验,并确定优势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300株待测菌株中,有24...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自然发酵牦牛酸奶中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采自西藏及川西青藏高原的10份自然发酵牦牛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的耐受实验、清除超氧自由基(O-2·)实验、螯合Fe2+实验、抗脂质过氧化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a3、La10和La11这三株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其他菌株,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多种泡菜中分离出92株菌,对其在低温下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了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菌株Leu.1、Leu.2、Lact.1和Lact.2。经API系统鉴定,Leu.1和Leu.2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Lact.1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ct.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10℃发酵白菜中,接种发酵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其中Leu.1和Leu.2发酵前期产酸较快,发酵11d白菜汁pH值达3.67,而Lact.1和Lact.2发酵11d pH值达3.30左右。另外还对四株菌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对10?株分离于水果发酵液等不同来源的乳酸菌进行耐受性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ZG2和干酪乳杆菌GG8作为梨汁发酵菌株,并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梨汁的活菌数、pH值、有机酸与挥发性成分对2?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G2发酵前期活菌数下降迅速,发酵持续时间较短;GG8发酵结束后pH值低于ZG2;2?种发酵液中有机酸种类相似,ZG2产乳酸能力较强,GG8发酵产柠檬酸和总酸含量明显多于ZG2;发酵前后构成梨汁主体风味的物质相似,分别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芳樟醇和松油醇,2?株菌均在发酵中期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丰富,发酵后期GG8产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丰富。相较植物乳杆菌ZG2,干酪乳杆菌GG8具有更大发酵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发酵肉制品常见乳酸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6株乳酸菌,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株菌均有较强的耐亚硝酸盐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能够耐受6%食盐,且无蛋白和脂肪分解能力。发酵乳杆菌产酸能力弱,不能有效控制致病菌的生长,不适合单独作为发酵剂使用。清酒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适合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将采自西藏及川西青藏高原的10份自然发酵牦牛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的耐受实验、清除超氧自由基(O-2·)实验、螯合Fe2+实验、抗脂质过氧化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a3、La10和La11这三株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其他菌株,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藏牧区自然发酵牦牛酸奶的乳酸菌菌种筛选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钰婷  吴均  龙谋  杜木英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5,36(11):140-144
采用从西藏、川西青藏高原牧区自然发酵牦牛酸奶中筛选出的发酵性能优良的4 株乳酸菌(LP1、LP2、LP3、LP4)进行组合发酵试验,经过纸片法筛选出优势发酵组合,以及其发酵牦牛酸奶的凝乳时间、滴定酸度、感官评价可以得出(LP1和LP2)组合为本试验的最佳发酵菌种组合。因此选用此菌种组合发酵牦牛酸奶,经过L16(44)正交试验得出牦牛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 ℃、接种量6%、加糖量4 g/100 mL、菌种LP1与LP2浓度比为2∶1,此条件下发酵的牦牛酸奶凝固均匀,组织结构光滑细腻,无乳清析出,具有浓郁的酸奶风味。  相似文献   

19.
对从自然发酵风干肠中分离的6 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对NaCl及NaNO2的耐受能力,同时通过吲哚实验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对菌株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 株乳酸菌生长趋势接近,均在8 h左右进入生长稳定期,pH值在0~8 h下降最快,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更强;所有菌株均可在6 g/100 mL NaCl和0.015 g/100 mL NaNO2条件下生长,植物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的NaCl耐受能力最优,清酒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则对NaNO2具有最强的耐受能力;吲哚实验中6 株乳酸菌的反应结果均为阴性,对实验所选抗生素无耐药性,说明6 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和安全性,可作为功能性发酵剂用于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酸乳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传统发酵乳制品,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消费的关注。本研究综述了牦牛酸乳乳酸菌菌种的多样性以及乳酸菌菌种的分离、鉴定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介绍了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和生产特性,同时分析了目前国内对乳酸菌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