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选育酿酒酵母J11和4株商品活性干酵母分别酿造的桃果酒,5种桃果酒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酸类、羰基化合物、苯系化合物以及萜类化合物。结果表明醇类和酯类是桃果酒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组分,异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以及9-癸烯酸乙酯是桃果酒的主要香气物质。5种桃果酒中,选育酵母J11酿造的果酒更好地保留了桃果实自身的风味,且其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是最高的,证明与其他4种商品酵母比较,选育酵母J11更适合桃果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一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As 2.399,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酿酒酵母产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ALDH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6、通气量为200 mL、接种量为7%.液体发酵培养中pH值对ALDH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萃取方法提取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的香气成分,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玫瑰花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8种,桃红葡萄酒基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1种,主要为酯类物质、有机酸、醇类、莽草酸衍生物、羰基类、烷烃类和萜烯类物质,其中检测到的酯类物质含量最多,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基酒中酯类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60.22%、64.89%。玫瑰花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与桃红葡萄酒基酒相比,增加了3种酯类物质、1种有机酸、2种莽草酸衍生物和2种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病学研究发现适量的饮用红葡萄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在酿造设备、生态条件与葡萄品种、工艺条件三个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酵母菌的酿造学特性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葡萄酒的主产区之一,历史悠久,酒厂众多,因而选育适合本产区葡萄特性、土壤特点、地域特性的优良酵母并酿出风格独特、具有品种典型性的葡萄酒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葡萄、葡萄园土壤分离获得32株酵母菌株,通过杜氏管发酵、耐酒精、耐糖、耐酸、耐SO2和葡萄酒发酵试验,筛选出一株优良葡萄酒酿酒酵母QY-29。QY-29菌株发酵的葡萄酒具有酒体澄清、透明、果香浓郁、酒体丰满等特点,将进一步提高当地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一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s2.399,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酿酒酵母产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ADH的最优培养条件是温度为25℃、pH为5、通气量为250mL、接种量为7%,液体发酵培养中pH对ADH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酿酒酵母菌产谷胱甘肽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酿酒酵母菌HSJB1为生产菌株,对影响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0g/L、硫酸铵5g/L、蛋白胨12.5g/L、磷酸二氢钾9g/L、硫酸镁1g/L、氯化钠0.2g/L、硫酸锌0.01g/L.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值为5、装液量30mL/250mL三角瓶、温度28℃、接种量110%.优化后谷胱甘肽的产量为59.60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1.2%,生物量为4.25g/L,比优化前提高了11.8%.  相似文献   

8.
利用产酯酵母(酯曲)和小曲大酒饼混曲成产酯复曲发酵豉香型白酒,对其总酯量、酒精度等理化指标进行评析。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组合:产酯复曲比(小曲大酒饼与酯曲质量比)为10∶2,醪液起始pH为6.5,于28℃发酵15 d。应用优化工艺发酵所得新酒(斋酒)的总酯量达1.64 g/L,比优化前提升35.5%。经品评,成品酒的豉香风味正,香气清雅,风格独特。应用产酯复曲发酵工艺对提升豉香型白酒的质量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甘蔗汁酿醋的发酵增香提供参考,对甘蔗汁发酵产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酯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基本条件为NaH2PO4添加量10g/L,NH4Cl添加量10g/L,初始pH值为5.0,温度28℃,发酵时间96h.通过对促进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促进因子的最佳添加量为乙酸添加量0.2%(v/v),乳酸添加量0.3%(v/v),乙醇添加量2.0%vol.在最佳的促进条件下,酵母产酯量可达12.6g/L.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桃果为原料,采用去核去皮酶解清汁发酵方法酿制桃果酒,并研究了桃果酒的发酵工艺。通过考察多个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桃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接种量0.2 g/L,发酵温度21~25℃,发酵时间10 d,初始p H4.0。所制得的桃果酒呈澄清透明的淡黄色,保留黄桃浓郁的果香和色泽,酒体协调丰满,口感醇厚,柔顺爽口。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探讨了供氧情况、发酵pH和温度对各种产酯酵母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结果表明,供氧情况对产酯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克鲁斯假丝酵母的酒精发酵影响最大,对球拟酵母产酯影响最大。 发酵pH对产酯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有一定影响,其中卡特多菲毕赤酵母的最适产酒pH为5.0,克鲁斯假丝酵母和汉逊酵母最适产酒pH为4.0,球拟酵母最适产酒pH 为6.0~7.0;上述4种产酯酵母的最适产酯pH均为6.7,高产酯酿酒酵母的最适产酯pH为6.0~7.0。 温度对各种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有一定影响,其中卡特多菲毕赤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酵母和球拟酵母的最适产酒温度均为28 ℃;卡特多菲毕赤酵母的最适产酯温度为20 ℃,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酵母和高产酯酿酒酵母为24 ℃,球拟酵母为28 ℃。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为黄酒发酵菌种,分别考察2种酵母对18 °Bx糖化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酒精(9.9% vol)能力强于异常汉逊酵母(6.8% vol),异常汉逊酵母产挥发酯(2.41 g/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0.53 g/L)。比较混菌发酵途径,顺序混合发酵酒精度(8.1% vol)略低于同时混合发酵酒精度(8.7% vol),挥发酯含量(1.59 g/L)显著高于同时混合发酵(0.56 g/L)(P<0.05),结合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选择顺序混合发酵途径较为合适。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择主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3个因素对顺序混合发酵黄酒产品的挥发酯含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最佳参数为:发酵温度31.5 ℃,接种量1.0×107个/mL,pH 4.2。验证试验表明,在此条件下顺序混合发酵黄酒的挥发酯含量为(1.66±0.028)g/L,与预测值1.70 g/L相差不大,比酿酒酵母单独发酵提高213%。本研究为非酿酒酵母在黄酒发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的品质及其在储运期间的稳定性,以“媚丽”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发酵工艺和“放血”法酿制桃红葡萄酒,通过对酒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探究浸渍发酵处理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浸渍发酵程度的加强,新酿酒样的色调降低,而色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然而,当浸渍发酵到一定程度时,上述指标变化很小,表现在感官特性方面,酒样颜色由粉红色向浅宝石红色转变,品种香气浓度下降,酸涩感不断增强。酒窖中储存4个月,浸渍发酵168 h所得“媚丽”桃红葡萄酒最为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颜色呈深桃红色,香气以玫瑰花、柑橘、荔枝等花香果香为主,且酒体平衡。低温浸渍发酵工艺为酿制优质“媚丽”桃红葡萄酒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青蒿酸产量为考察指标,在50 L发酵罐中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发酵产青蒿酸的溶氧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Logistic方程及Luedeking-Piret方程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1211分批发酵产青蒿酸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溶氧参数为25%~30%时,青蒿酸产量最高,为(6 269.6±100.3)mg/L。青蒿酸合成与菌体生长呈现部分生长偶联型。通过Origin 9.0软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发现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的菌体繁殖生长、青蒿酸合成以及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R2分别达到了0.995 85、0.979 04和0.995 48,该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分批发酵过程。该研究为青蒿酸的低成本发酵及工业化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发酵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为本土酵母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本土自筛酿酒酵母菌株Y17和进口商业酵母菌株F15分别酿造干红葡萄酒,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花色苷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别,本土酵母菌株Y17在发酵生产高花色苷含量葡萄酒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均匀设计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香酵母H1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对其产酯的发酵工艺包括菌株生长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和产酯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香酵母H1产酯最优发酵工艺为菌株生长时间18 h,乙醇发酵时间74 h,产酯发酵时间20 h。在此最优发酵工艺下,发酵液中总酯含量为2.46 g/L,乙酸乙酯含量为2.16 g/L。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有助于促进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的积累,对于改进白酒生产工艺,提高白酒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品质及颜色稳定性,该研究以西拉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工艺与分汁法酿造桃红葡萄酒,探究浸渍时间、发酵温度对西拉甜型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对葡萄酒理化指标、酚类物质、色泽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延长浸渍时间能有效提高酚类物质含量,而长时间的浸渍会加深葡萄酒颜色,浸渍16 h后酒体颜色较为理想,呈玫瑰红色,色泽鲜艳稳定。较高的发酵温度会影响花色苷类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酒体颜色的改变,12 ℃发酵条件下酒体颜色较为稳定但会相对延长发酵周期。综上,相对于对照组(CK),12 ℃浸渍16 h,于16 ℃发酵的条件可以满足桃红葡萄酒对酚类物质含量及颜色的需求,可应用于优质桃红葡萄酒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产香酵母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增加了酒体的香气。该文利用产香酵母与酿酒酵母协同发酵酿造鸭梨果酒,以期改善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体的风味与口感,更大程度地开发水果的酿酒潜力。从6株产香酵母中优选1株产香酵母B(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与安琪SY果酒酵母进行共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发酵时间、接种量和接种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确定最佳工艺为,发酵初始接种2%的产香酵母B,24 h后接种3%的果酒酵母SY,24℃发酵8 d,所得鸭梨酒酒精度达11.6%vol,可溶性固形物为5 Brix。通过理化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酯类物质是构成酒体香气的主要成分,混菌发酵酒体的总酯含量为3.21 g/L,是单菌发酵酒体的2.6倍,混菌发酵酒体中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癸酸乙酯相对含量都比单菌发酵高。所得酒体呈亮黄色,澄清透亮,果香清雅,香味协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代数酿酒酵母发酵产酶酶活力测定分析,研究酶活力变化与酵母代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酵母代数的增加,产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强,产蔗糖酶和脂肪酶活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小罐酿造的方式,对不同发酵工艺对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艺及成熟过程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性均有较大影响,其中,能够增加总酚、黄酮类和单宁类物质含量的工艺为热浸渍和延长浸渍发酵,能够增加花青素含量的工艺为延长浸渍和高控温发酵;在成熟过程中,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都有所降低;对抗氧化性的影响和对总酚的影响大致类似,热浸渍和延长浸渍发酵所获得的葡萄酒抗氧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