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毛蚶的抗菌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方法:毛蚶软组织经乙醇提取后,采用液液萃取法将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的极性部位;采用抑菌圈法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法,对毛蚶乙醇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进行了抗菌活性测定,并用正相硅胶柱对抗菌活性较好的石油醚相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甾体组分;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和甾体组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毛蚶石油醚相的抑菌效果最好;从毛蚶石油醚相中鉴定出了30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从甾体组分中鉴定出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首次从毛蚶中分离鉴定。结论:毛蚶的石油醚相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石油醚相以甾醇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豆海鞘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将豆海鞘匀浆后于室温下用乙醇提取,然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分别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检测,同时与合成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进行对照,并对有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既能清除羟自由基,又能清除超氧自由基,且清除效果优于阳性对照VC;从石油醚层中分离鉴定出4个化合物,其中不饱和脂肪酸9-油酸为主要成分。豆海鞘石油醚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不饱和脂肪酸9-油酸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林恋竹  赵谋明 《食品科学》2010,31(22):340-342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中弱极性有机组分是否含有与抗氧化性有关的化合物。通过制备溪黄草叶60% 乙醇提取物,并采用溶剂分离法,从溪黄草叶提取物中分出4 个组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气相色谱- 质谱法共鉴定出15 种成分,其中大多数为高级脂肪酸,尤其以棕榈酸、亚麻酸甲酯含量最为丰富。虽从溪黄草叶石油醚相中鉴定出2,2'- 亚甲基双-(4- 甲基-6- 叔丁基苯酚)(工业强抗氧化剂),但其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刺山柑叶子中黄酮类物质。对刺山柑叶子提取液不同萃取组分进行抑菌实验。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及测量最低抑菌浓度(MIC,mg/mL)。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5%,超声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1∶25,提取周期为5次。抑菌实验中正丁醇萃取组分和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石油醚萃取部分。结论:刺山柑叶子中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推测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黄酮及生物碱成分是主要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5.
刺山柑叶子中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及抑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刺山柑叶子中黄酮类物质.对刺山柑叶子提取液不同萃取组分进行抑菌实验.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及测量最低抑菌浓度(MIC,mg/mL).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5%,超声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1:25,提取周期为5次.抑菌实验中正丁醇萃取组分和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石油醚萃取部分.结论:刺山柑叶子中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推测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黄酮及生物碱成分是主要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香椿子不同极性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75%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个萃取物,考察其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比较香椿子不同极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UV法初步判断所含官能团和化合物类别。结果表明,香椿子不同极性萃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总还原力顺序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DPPH·清除能力顺序为:乙酸乙酯水石油醚正丁醇,其中石油醚和正丁醇线性关系较好,EC50值分别为0.490 7 mg/m L和0.609 1 mg/m L;UV法推断香椿子中可能含蒽醌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酚羟基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黄蜀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成分。采用DPPH·清除、·OH清除和H_2O_2清除试验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了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利用HPLC—MS对正丁醇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蜀葵花黄酮主要富集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好,IC_(50)值为0.038 6 mg/mL,而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的清除能力较好,IC_(50)值分别为0.225 0,0.575 7mg/mL;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都有保护作用;正丁醇相中含有11种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蕨菜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以追踪蕨菜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乙醚预处理的脱脂蕨粉经75%乙醇提取后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获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5个部位,通过测定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组分的活性,HPLC法对总提物及5个部位的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提物及五个萃取部位活性明显不同,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总提物和正丁醇相,石油醚相和水相抗氧化性较弱。各项的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蕨菜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可实现组分的初步分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与总提物相比,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黄酮是蕨菜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之一。研究结果对探讨蕨菜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建立蕨菜质量评价标准、蕨菜资源的深度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柿木皮单宁纯化物,分别得到水相萃取物、正丁醇相萃取物、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石油醚相萃取物4个组分,以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吸光值为指标考察了4个组分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了水相萃取物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分别与V_C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个组分对油脂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正丁醇相萃取物水相萃取物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石油醚相萃取物;当水相萃取物添加量为0.08%时,对油脂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V_C无协同增效作用;当正丁醇相萃取物添加量为0.04%时,对油脂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优于V_C,并且与V_C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液萃取法对冬凌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超氧阴离子、羟基与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还原力实验评价了冬凌草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3种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位(P0.01);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结果与Vc相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还原力的大小顺序为Vc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GC-MS分析显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研究为冬凌草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蓟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毒活性的作用,现对其中强活性亚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挖掘发挥细胞毒活性的功能因子。在体外抑制细胞毒活性指导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结合文献数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从石油醚的1个活性组分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甾体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豆甾-5-烯-7-酮、豆甾-22-烯-3β,5α,6β-三醇、6β-羟基-豆甾-4-烯-3-酮、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和6β-羟基-芸苔甾-4-烯-3-酮。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发现;除化合物α-豆甾-22-烯-3β,5α,6β-三醇外,其余4个化合物对不同人肿瘤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有机溶剂并采用液-液萃取法按极性大小对山楂叶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及水相4个不同的极性组分,测定了各组分提取物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探讨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山楂叶提取物各极性组分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水相石油醚相。其中正丁醇相的总还原力最好,其IC50为0.31±0.004 mg·m L-1;水相表现出最好的Fe2+螯合能力,其IC50为0.04±0.003 mg·m L-1;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最好,其IC50分别为0.09±0.001 mg·m L-1和0.01±0.006 mg·m L-1。山楂叶提取物各极性组分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但是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试验结果为山楂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藻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其可以合成高附加值的代谢产物而成为天然抗菌素筛选的重要途径。采用纸片法对微拟球藻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及其分离组分进行抗4种病原菌活性研究,并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方法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种提取物在较高的受试浓度下对大肠杆菌都呈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此外,乙醇相提取物对其它3种受试菌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而石油醚相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石油醚相提取物进一步分离获得3个纯度较高的组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EⅢ-5-1为叶绿素类化合物;PEⅤ-1中酮类物质含量最多,占55.74%,其次是酯类;PEⅤ-2中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占50.54%;其次是酮类和有机酸类。  相似文献   

15.
对小蓟乙醇粗提物中显示细胞毒活性的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运用硅胶、凝胶和反相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一维、二维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对纯化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蓟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24(28)-二烯-3-酮(化合物1)、豆甾-4-烯-3-酮(化合物2)、豆甾醇(化合物3)和β-谷甾醇(化合物4)。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蓟属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余3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小蓟中分离得到;在体外MTT法的细胞毒活性测试中,所筛选的化合物在1×10-5mol/L的浓度条件下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组成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用石油醚作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的水溶性组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化学组成,采用琼脂-孔洞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的提取率分别为8.50%和4.19%,挥发性成分的总提取率为12.69%。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各鉴定出12种和45种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00.000%和98.076%,两者最主要成分都是反式茴香脑,含量分别为94.897%(油相组分)和70.520%(水溶性组分)。虽然油相组分对7种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都比水溶性组分强,但高浓度的水溶性组分对供试菌种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油相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水溶性组分对啤酒酵母展现出很强的抗菌活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油相组分和水溶性组分对供试青霉和黑曲霉抑制效果较弱。结论:在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组分同时,还应该收集并利用水溶性组分,达到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人心果叶不同极性萃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的抗氧化活性,并探究各极性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值为(0.019±0.010)mg/m...  相似文献   

18.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首次对北部湾优势种海鞘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各有机相的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O2-·和·OH的清除能力进行测试,总还原力实验中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在100μg/m L时的吸光度分别为0.149和0.122。DPPH·清除能力较好的是水相,其IC50为6.10μg/m L。水相和乙酸乙酯相对O2-·的IC50分别为10.26μg/m L和2.18μg/m L,两者对·OH的IC50分别为2.30μg/m L和9.65μg/m L。表明皱瘤海鞘次级代谢产物中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组分主要集中于水相浸膏和乙酸乙酯相。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和半制备HPLC对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波谱学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和TLC技术纯化鉴定了其中3个多羟基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为cholestane-1,3,5,6-tetraol(1),(5)-cholestane-3,5,6-triol(2)和suberoretisteroids D(3),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皱瘤海鞘中分离获得。实验结果为扩展皱瘤海鞘应用价值提供基础资料和指导,也为食源性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9.
裸燕麦麸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裸燕麦麸皮甲醇提取物用溶剂萃取法分成4个组分;分别采用DPPH法和抑制猪油氧化能力法测定了4个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并用化学预试法初步鉴定了正丁醇组分。结果表明:正丁醇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乙酸乙酯部分抗猪油氧化能力较强;化学预示法鉴定结果表明,正丁醇组分含有酚类、鞣质、皂苷、黄酮体、甾体、有机酸、香豆素与萜类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对苜蓿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成分进行鉴别,并比较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苜蓿的70%醇提物为样本,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苜蓿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成分鉴别。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显色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黄酮、酚类和糖的含量。采用ABT、DPPH、OH-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比较各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黄酮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部位,含量为0.144 6 mg/mL和0.086 9 mg/mL;酚类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含量为2.697 5 mg/mL和2.574 9 mg/mL;糖主要分布在水和石油醚部位,含量为1.154 2 mg/mL和1.069 9 mg/mL。4个指标综合评价得出水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紫花苜蓿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