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乳化性,采用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酰化改性。系统研究了SPI质量分数、琥珀酸酐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建立以上3因素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大豆分离蛋白琥珀酰化的适宜条件:SPI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49℃、琥珀酸酐添加量11.5%。该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酰化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98倍和4.86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琥珀酰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SPI)pH响应性的影响,在特定pH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与琥珀酸酐发生酰化反应。通过单因素得出最优条件:酸酐蛋白比0.15、pH 9.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酰化程度最高。优化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酸酐蛋白比16.97%、时间28.11 min、pH 9.32。以葡萄酸内酯(GDL)作交联剂,将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制成凝胶;以溶胀性和pH响应性为指标,测定酸酐添加量和GDL添加量对其凝胶性的影响。结论:当GDL添加量3.0%,酸酐添加量12.5%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溶胀性、pH响应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超声-琥珀酰化复合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采用超声和琥珀酰化两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琥珀酸酐添加量和酰化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超声-琥珀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超声功率569.36W、超声时间9.79min、酰化温度49.72℃。该条件下制得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3.05倍和4.65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燕麦分离蛋白(OPI)的溶解性,采用琥珀酰化法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p H、酸酐添加量、蛋白浓度对OPI溶解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琥珀酰化改性燕麦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反应温度为50℃、p H为8.5、酸酐添加量为10%、蛋白浓度为4%,在此条件下溶解度为68.38%。荧光发射光谱检测得出,琥珀酰化后OPI的荧光强度增强,是由于改性后侧链结构展开,更多的亮氨酸暴露出来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以琥珀酸酐为酰化试剂,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了酰化修饰.系统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酰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修饰工艺,研究了酪蛋白乳化性变化.结果显示,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琥珀酰化修饰最佳条件为琥珀酸酐与酪蛋白配比0.6∶1 (g/g),温度42℃,反应时间49min,pH8.8,酰化程度为86.01%.修饰后,牦牛乳酪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61.64%和98.54%.酪蛋白酰胺化修饰反应条件温和,易调节,修饰程度高,修饰酪蛋白的乳化性显著改善.该研究可为牛乳酪蛋白的酰化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乙酰化可以改变米渣蛋白性质,改善其功能特性,拓宽其应用范围。利用响应面法对米渣蛋白乙酰化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pH值、乙酸酐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乙酰化反应均有明显影响,顺序为pH值>反应温度>乙酸酐添加量>反应时间。乙酰化改性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45℃、pH9.11、乙酸酐添加量18.11%、反应时间为6min,乙酰化程度达75.8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米渣蛋白乙酰化工艺条件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琥珀酰化改性高溶解度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酰化改性,测定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溶解特性的变化,并建立蛋白质溶解度与改性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法优化出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7.0%,反应温度54℃,琥珀酸酐添加量11%,反应时间2 h.该条件下制备的酰化蛋白的溶解特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提高了15.73倍.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琥珀酰化改性因素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对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琥珀酰化改性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氮溶解指数评价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花生蛋白质量浓度58.5 g/L、琥珀酸酐添加量为花生蛋白质量的19.55%、反应温度49℃,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分别为(82.82±0.59)%和(76.89±0.74)%;引入琥珀酰基改变了花生蛋白的分子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由折叠趋向伸展,蛋白质聚集体尺寸减小;改性花生蛋白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琥珀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改性修饰,系统研究了底物浓度、改性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程度、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优化出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的最佳条件:琥珀酰化底物浓度10%,琥珀酸酐用量15%,反应温度45℃。应用红外光谱对最优条件下改性的面筋蛋白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琥珀酰化改性后的小麦面筋蛋白添加至小麦粉中,面团粘着性提高3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变米糠蛋白的功能性质,扩大米糠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利用琥珀酸酐对米糠蛋白进行酰化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反应,确定了琥珀酸酐酰化改性米糠蛋白的最适反应条件为:米糠蛋白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35℃,琥珀酸酐/蛋白质用量为1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分别反应40 min、80 min,制得酰化度分别为46.8%、69.2%的琥珀酰化米糠蛋白。评价了上述两种琥珀酰化米糠蛋白制品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琥珀酰化改性对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均有一定改善,而酰化米糠蛋白的乳化活性、泡沫稳定性随着酰化程度的提高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湿热法合成米渣分离蛋白-葡萄糖接枝产物,以研究美拉德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度对接枝产物乳化性和结构的影响。以温度、pH值、时间、米渣分离蛋白和葡萄糖质量比为试验因素,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接枝产物乳化性同实验因素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在温度79.13℃,pH 10.6,时间16 min,质量比1∶1的反应条件下制得的接枝产物乳化性为7 778 m2/g,为米渣分离蛋白的1.46倍。在此条件下蛋白接枝产物表面疏水性降低;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米渣分离蛋白以共价键的形式引入糖分子,蛋白接枝产物的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增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蛋白改性后表面结构分散,聚集体之间的界限分明。  相似文献   

12.
郑优  汪学荣  陈厚荣  周玲 《食品科学》2014,35(18):32-39
目的:以鸡蛋清蛋白为原料,制备纳米SiOx/鸡蛋清蛋白可食性膜,研究琥珀酰化改性工艺对膜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pH值为影响因素,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可食性膜的琥珀酰化改性工艺。结果:建立了回归模型,优化琥珀酰化改性工艺为琥珀酸酐添加量0.70 g、反应时间40.35 min、反应温度34.87 ℃、反应pH 8.30,在此条件下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的预测值分别为4.935 MPa、75.446%、3.499 g·mm/(m2·d·kPa)、0.874 g·mm/(m2·d),验证值为:(4.891±0.126)MPa、(73.560±4.329)%、(3.651±0.097)g·mm/(m2·d·kPa)、(0.914±0.008)g·mm/(m2·d),与之接近,优化结果可靠。结论:琥珀酸酐添加量和反应pH值是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花生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以氮溶解指数(NSI)为指标得出花生分离蛋白磷酸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为三聚磷酸钠添加量7.77%、花生分离蛋白质量分数6.38%、反应温度44.85℃、反应体系pH8.24、反应时间5.68h。得到的花生改性蛋白NSI 最大值为77.74%。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吸油性、吸水性、持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泡沫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性蛋白酶酶解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11,32(13):234
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改性,考察pH值、酶解温度和加酶量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酶解改性条件:pH值为6.82、酶解温度为48℃、加酶量为6627U/mL。酶解改性后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均有较大提高,与改性前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2.28、3.89、4.41、2.5、1.22倍。  相似文献   

15.
以鸭蛋蛋清蛋白为原料,通过琥珀酸酐酰基化改性以提高鸭蛋蛋清蛋白的凝胶强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琥珀酸酐与蛋清蛋白质的添加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4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蛋白凝胶强度为响应值,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鸭蛋蛋清蛋白的凝胶强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经过修正最优工艺为琥珀酸酐与蛋清蛋白质的添加比0.118:1、反应时间35.24min、反应温度22.91℃、反应pH8.09,在此条件下鸭蛋蛋清蛋白的凝胶强度预测值为324.66N,与验证值319.56N接近,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交联反应条件,制备高乳化性大豆11S蛋白。以酶添加量(以50 m L样液为参照)、大豆11S蛋白质量浓度、温度和p H为自变量,以乳化性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高乳化性大豆11S蛋白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添加量22 U(50 m L大豆11S蛋白溶液)、大豆11S蛋白质量浓度26.5 g/L、温度47℃、时间2 h、p H 8.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乳化性为76.13%,模型的预测值为76.89%,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差0.76个百分点,拟合模型具有良好可靠性。未改性大豆11S蛋白乳化性为60.00%,改性后其乳化性提高16.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酶解修饰法和异抗坏血酸钠还原法对米渣蛋白加工性能改善的影响,并比较了各自的优劣;通过梯度实验,考察了添加量、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等条件对异抗坏血酸钠还原法改善米渣蛋白加乳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其工艺条件,得到的产品乳化性能明显优于酶解修饰法产品性能,其它各性能指标与酶解修饰法产品相当.异抗坏血酸钠还原法是改善米渣蛋白乳化性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是大豆水酶法的主要副产物,提高大豆蛋白提取率对于更好地实现大豆水酶法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将琥珀酰化与水酶法相结合,研究了加酶量、液料比、琥珀酸酐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改性时间对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最佳改性工艺参数:加酶量为2.24%,液料比为5.25∶1,琥珀酸酐添加量为5.13%,酶解时间为3.21 h,改性时间为1.64 h。在此条件下的总蛋白提取率为93.01%,多肽提取率为66.02%,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4.37%和23.46%。  相似文献   

19.
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先湿热,后琥珀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谷朊粉质量分数为7.5%,湿热处理时的时间为20 m in,pH值为5,温度为90℃;琥珀酸酐酰化时的pH值为8.5,温度为40℃,琥珀酸酐用量为谷朊粉用量的10%。湿热-琥珀酸酐处理显著提高了谷朊粉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20.
琥珀酰化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刘雯  江连洲  刘琪  刘珊 《中国油脂》2012,37(2):14-18
为了提高大豆水酶法的总油提取率,减少乳状液的形成,采用琥珀酸酐对酶解过程中的水解液进行酰化改性。研究了加酶量、液料比、琥珀酸酐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改性时间对总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5 660 U/g,液料比6.34∶1,琥珀酸酐添加量2.95%,酶解时间2.53 h,改性时间2.48 h。在该条件下,总油提取率为(94.49±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