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因素及水平,通过响应面法优化2种酶复合使用的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41%、木聚糖酶添加量0.40%、pH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5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3.15%,比原马铃薯渣提高10.7%。  相似文献   

2.
酶法提取胡萝卜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萝卜皮渣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pH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胡萝卜皮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酶解温度60℃,酶解pH 4,酶解时间80 min,此条件下胡萝卜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达5.32%,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5.25 g/g和5.30 mL/g。  相似文献   

3.
以椪柑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酶法提取椪柑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 H值和酶解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作用规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加酶量4.0 m L/100 g,酶解温度50.0℃,p H值5.0,酶解时间8 h,该条件下SDF提取率高达32.53%。采用酶法提取椪柑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纤维素酶辅助苹果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苹果梨渣为原料,首先研究了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得率的影响。在此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优化出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苹果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1∶17(g/m L),酶添加量60U/g,酶解时间7h和酶解温度49℃,此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15.31%。然后对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进行研究发现:所得苹果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4.72g/g、持油力2.39g/g及膨胀力4.46m L/g。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酶法和化学法结合提取菜籽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采用纤维素酶和氢氧化钠提取菜籽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碱解pH、碱解时间、碱解温度等因素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酶-化学法制备菜籽皮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加酶量为0.4%,酶解时间60 min,碱解pH 13,碱解温度70℃、碱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菜籽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7.18%。因此,采用纤维素酶和氢氧化钠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菜籽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生姜渣为原料,对酶-化学法提取其中膳食纤维的工艺进行探究。考察α-淀粉酶添加量与NaOH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生姜渣中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标准,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出提取的最优工艺为:α-淀粉酶用量0.3%,NaOH用量2.0%,水解时间50 min,水解温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生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28.58%、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66.21%。  相似文献   

7.
陶永霞  周建中  武运  于小会 《食品科学》2009,30(20):118-121
以枣渣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淀粉,碱法水解蛋白质、脂肪的提取方法提取枣渣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加酶量、酶解时间、碱解pH值、碱解时间、碱解温度等因素对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酶碱法制备枣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加酶量为0.4%,纤维素酶加酶量为0.5%、酶解时间60min、碱解pH值为12、碱解温度70℃、碱解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枣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达11.32%,持水力和溶胀性分别达到848.68%和9.26ml/g。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玉米皮渣为原料,经处理后获得不溶性膳食纤维,采用生物酶法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主要研究双酶酶解工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皮渣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佳的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0 mg/g底物、木聚糖酶添加40 mg/g底物、料液比1∶12(g/mL)、酶解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996%。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酶法改性玉米麸皮膳食纤维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王蕾 《食品工业》2012,(3):23-26
以玉米麸皮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粉,通过纤维素酶对其进行改性,提高膳食纤维品质。采用纤维素酶法,得到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6.45%。其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添加量15.78 U/g、酶解时间3.01 h、酶解温度50.56℃和酶解pH 5.56。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对小麦麸皮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可溶性麸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了纤维素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0、酶用量20 U/g、酶解p H 4.8、酶解温度60℃、酶解2 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67%。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在化学法基础上采用双酶降解法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探讨了酶解的工艺条件,并对膳食纤维持水性和持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量80 u/g,温度90℃,p H6.5,时间2 h;木瓜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量100u/g,温度50℃,p H7.5,时间1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9.0%,且持水力与持油力性能较好,分别为6.63 g/g和2.07 g/g。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温蒸煮结合纤维素酶酶解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以枣渣为原料,采用高温蒸煮、纤维素酶酶解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高温蒸煮结合酶解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经120℃高温蒸煮60 min,纤维素酶改性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0.55%、p H4.6、料液比1∶27 g/m L、酶解温度43℃,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0.03%±0.58%,与模型预测值20.37%较为一致。响应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说明此模型合理可靠,可为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红枣渣为原料,分别探讨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单酶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对红枣渣可溶性和不溶性纤维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2种酶的添加量和酶解时间为变量,利用多因素复合试验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得到枣渣纤维的酶法改性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29%、木聚糖酶添加量0.21%、酶解时间49.23 min。通过酶法改性,可将枣渣纤维的可溶性纤维的比例由6.79%提高到10.15%,以使可溶性纤维与不溶性纤维接近1∶3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4.
以人参残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加酶量、料液比、粒度、酶解时间以及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对提取人参渣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确定出酶解的最佳条件:人参渣粉碎,过40目筛,按料液比1∶15 (g/m L)与蒸馏水混合,调p H至4.8,加入2%的纤维素酶,于50℃恒温酶解1 h;再调节p H至4.8,加入2%的半纤维素酶,于50℃酶解1 h。在此条件下,人参渣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7.57%。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柄为主要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再与一些辅料进行科学调配,制成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膳食纤维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即纤维素酶浓度2.5 mg/mL,酶解温度55℃,酶解p H值5.0,酶解时间2.5 h。通过正交试验对产品的风味进行了调配,得出最优工艺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7%,柠檬酸添加量0.15%,维生素C添加量0.03%,稳定剂添加量0.2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SDF含量为2.12%。  相似文献   

16.
以红薯渣为原料,对纤维素酶法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对影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到纤维素酶制备高品质红薯渣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pH5,纤维素酶的添加量20U/g,酶解时间2.5h。在此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由原来的4.26%提高到20.9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探究提取马铃薯渣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生物法-酶法、超声波裂解、高速剪切等技术提取马铃薯渣中所含的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 H为5、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30U/g、酶解2.5h。结论:本研究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25.87%,并测得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1g/g、7.5mL/g,该工艺条件可有效提取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得率的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以碱处理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后剩余的不溶性残渣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对其进行酶解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不同酶解条件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80%,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48℃,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到7.64%,且其品质符合国家粮食行业标准规定的指标。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的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颗粒较小,呈现蜂窝状,有利于其水合特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赣南脐橙渣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加酶量(质量分数)和酶解时间为响应变量,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与响应变量的回归方程,并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48℃、加酶量1.25%、酶解时间5h,此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3.11%,与预测值13.14%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吴洪斌  杨明  魏婷  吴宏  郑刚 《食品科技》2011,(6):104-107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旨在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试验证明,酶解温度40.0℃、pH4.0、酶添加量14.0mg/mL、酶解时间4h时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改性条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78%。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番茄皮渣总膳食纤维酶法改性条件,为相关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