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销地甘蓝冷藏5 d后鲜切货架品质的影响。以甘肃榆中甘蓝为实验材料,1-MCP熏蒸处理24 h后物流运输到目的地置于冷库贮藏,贮藏5 d后进行鲜切处理及真空包装,置于10 ℃环境货架贮藏,每2 d测定鲜切甘蓝的褐变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1-MCP处理相较于CK组(未进行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甘蓝褐变度的增加,货架末期1-MCP处理Vc含量49.24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6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0.33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7%,均显著高于CK(P<0.05);同时抑制乙烯生成速率、褐变度、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延缓甘蓝组织内细菌数量的增加。1-MCP处理能延缓鲜切甘蓝的衰老,维持鲜切甘蓝更好的货架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瓜粉中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值)方法分析苦瓜粉挥发性物质。结果:85μm PDMS-CRA型萃取头对苦瓜粉挥发性物质提取效果最好,发现六个品牌的苦瓜粉中均含有15种风味物质。结论:2,4-壬二烯醛、苯乙醛、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ALPHA-蒎烯、β-石竹烯、(EZ)-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棕榈酸甲酯、己酸、十四烷为苦瓜粉中关键特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苦瓜粉中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值)方法分析苦瓜粉挥发性物质。结果:85μm PDMS-CRA型萃取头对苦瓜粉挥发性物质提取效果最好,发现六个品牌的苦瓜粉中均含有15种风味物质。结论:2,4-壬二烯醛、苯乙醛、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ALPHA-蒎烯、β-石竹烯、(EZ)-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棕榈酸甲酯、己酸、十四烷为苦瓜粉中关键特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量化分析桂花浸膏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规范桂花浸膏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3种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谱库、标准品及保留指数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并用2-辛醇做内标物,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5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酯类、醇类、酮类,其中桂花浸膏1中共检出27种,桂花浸膏2中共检出31种,桂花浸膏3中共检出20种。半定量结果表明桂花浸膏2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为959.50 mg/g,桂花浸膏1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最低,为89.37 mg/g。结论 3种浸膏中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2-乙基苯酚、二氢-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醇、γ-癸内酯、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5.
蜜柚发酵酒与蒸馏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巴氏灭菌对新鲜沃尔卡姆柠檬汁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巴氏灭菌前后新鲜柠檬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巴氏灭菌前后的柠檬汁中分别共鉴定出86种和9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巴氏灭菌后,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15%和0.86%,而烷烯类、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10.77%、0.40%。巴氏灭菌后原有的挥发性成分有所变化,同时也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柠檬汁中柠檬烯、萜品油烯、β-蒎烯、α-松油醇、4-萜烯醇、月桂烯、香茅醇、1-β-红没药烯等主体挥发性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巴氏灭菌前后沃尔卡姆柠檬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鑫 《中国酿造》2020,39(10):176
为探究巴氏灭菌对新鲜沃尔卡姆柠檬汁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巴氏灭菌前后新鲜柠檬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巴氏灭菌前后的柠檬汁中分别共鉴定出86种和9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巴氏灭菌后,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15%和0.86%,而烷烯类、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10.77%、0.40%。巴氏灭菌后原有的挥发性成分有所变化,同时也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柠檬汁中柠檬烯、萜品油烯、β-蒎烯、α-松油醇、4-萜烯醇、月桂烯、香茅醇、1-β-红没药烯等主体挥发性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甜橙芳香物质的SPME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分析了不同品种甜橙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结果表明,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在0.3g/mL的饱和NaCl新鲜橙汁溶液中40℃顶空吸附30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了不同品种甜橙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共检出47种物质,其中15个碳氢化合物。10个醇类物质,9种醛类物质,9个酯类物质以及4个酮类物质。其中,丁酸乙酯、d-柠檬烯、β-月桂烯、辛醛、癸醛、α-蒎烯、柠檬醛和芳樟醇构成了甜橙的主要特征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1-甲基环丙烯(1-MCP)对不同成熟度的苹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规律,以不同成熟度的富士苹果为试材,采后进行1 μL/L的1-MCP处理,然后在(-0.5±0.3)℃贮藏10个月后出库,测定理化指标,并分析不同成熟度1-MCP处理苹果在货架期间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不同成熟度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质地的下降,其中1-MCP处理对低成熟度果实保鲜效果更明显。HS-SPME/GC-MS分析表明,己醛(青草及苹果香味)和2-己烯醛(新鲜水果型清香)是富士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在货架初期,高成熟度的果实检测出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高于低成熟度果实;1-MCP处理的果实中酯类挥发性物质含量降低,使果实的香气变淡,而醇类、醛类物质含量升高;随着果实的成熟,生理代谢旺盛,1-MCP处理成熟低的果实挥发物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去离子水清洗作为对照组,比较次氯酸钠和弱酸性电解水作为清洗剂对鲜切鼠尾草货架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发现,次氯酸钠和弱酸性电解水将鲜切鼠尾草的货架期延长至9 d,与去离子水清洗的鼠尾草相比,弱酸性电解水清洗使鼠尾草出现黑点,叶边缘皱缩;电子鼻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和弱酸性电解水均有效保留其特征性挥发性组分,如樟脑、α-蒎烯、莰烯和桉树脑等。其中,弱酸性电解水清洗对风味的保留作用要优于次氯酸钠清洗。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烘箱法加速氧化试验分析研究浓香菜籽油和精炼菜籽油氧化稳定性及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基于过氧化值达到国标限量(≤5 mmol/kg)的精炼菜籽油、浓香菜籽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64 d和80 d,浓香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精炼菜籽油;利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DE-GC-MS)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在初始浓香菜籽油和精炼菜籽油中分别检出10类84种和6类51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11110.78μg/kg和3831.28μg/kg;浓香菜籽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硫苷降解产物,其次是烯烃类和酚类物质,分别占总量的32.04%、22.74%、22.22%;精炼菜籽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酚类物质,其次是醛类和酮类物质,分别占总量的30.32%、23.18%、16.39%,硫苷降解产物、杂环类、酯类、醇类物质均未检出。35 d的试验结束时,浓香菜籽油和精炼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均大幅升高,分别为51729.62μg/kg和45671.79μg/kg,醛类物质成为两种菜籽油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量的60.30%和68.07%;浓香菜籽油中硫苷降解产物大幅降至仅占总量的2.64%,同时杂环类物质含量大幅降低,酮类、烯烃类、烷烃类物质含量大幅升高;精炼菜籽油中酮类、烷烃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升高,醇类物质从初始的未检出升高至占总量的13.10%。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造成两种初始菜籽油差异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苯代丙腈、3-甲基-2-丁腈、2-蒎烯、5-己烯腈、4-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这些物质为浓香菜籽油提供独特风味;在加速氧化试验后期,造成两种菜籽油差异的成分则主要为1-戊烯-3-醇、1-辛烯-3-醇、(E)-2-戊烯醛、(E)-2-庚烯醛、正己醛、壬醛、甲基庚烯酮、(E,E)-3,5-辛二烯-2-酮、白菖烯、甲基环己烯10种物质,且前5种物质与精炼菜籽油相关,多为亚油酸氧化产物,后5种物质则主要与浓香菜籽油相关。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工艺生产的菜籽油产品的综合品质差异,可为不同菜籽油产品精准的保质保鲜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金柑品种果皮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我国15 个金柑品种果皮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15 个金柑品种累计检出195 种挥发性物质,各品种果皮检出组分数变幅为45~78;总含量变化幅度为791.69~27 405.95 μg/g,变异系数为46.46%;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月桂烯、松油烯、萜品烯、异柠檬烯、异松油烯、左旋-α-蒎烯、γ-榄香烯、丁香烯、吉马烯、α-紫穗槐烯、芳樟醇等物质,不同金柑品种间累计特有成分55 种。利用R软件数据统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基于挥发性物质对金柑品种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柑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丰富,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不同金柑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甲基叔丁醚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鼠尾草花、叶片及茎精油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鼠尾草不同器官中共检测到4种单萜、17种倍半萜、6种单萜衍生物、2种倍半萜衍生物及2种酯类化合物共31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器官的挥发性组分不尽相同,花器官中的挥发性组分最多为31种化合物;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的是叶片,达到2 334.48 ng/g;吉玛烯、可巴烯、石竹烯及乙酸芳樟酯是鼠尾草不同器官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但其对不同器官挥发性精油的贡献率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采后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1μL/L)处理、乙烯吸收剂处理(EA)、1-MCP(1μL/L)结合EA处理,在精准温控库(-0.5±0.3)℃贮藏10个月后出库,探讨不同处理对苹果贮后货架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处理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经过1-MCP、EA、1-MCP+EA处理后的果实显著减缓果实的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能有效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维持果实的固有硬度、回复性、凝聚性、咀嚼性等质地,其中,1-MCP+EA效果最好。利用HS-SPME-GC-MS检测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与单独使用EA相比,1-MCP+EA处理不但维持了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也保持了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减缓醛类物质主要呈味物质正己醛含量的降低,醇类物质主要呈味物质2-甲基-1-丁醇的降低。与1-MCP单独处理相比,减缓醛类物质的下降,维持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减缓醇类物质的减少。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可有效区分不同货架时间的苹果,至少可延缓5 d的挥发性物质变化,1-MCP+EA挥发性成分保持最优。  相似文献   

14.
李玲  郭衍银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8):1893-1897
本研究为了分析鲜切马铃薯的贮存特性以及确定鲜切马铃薯贮存的最适条件,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壳聚糖联合处理鲜切马铃薯。固定1-MCP浓度为2 μL/L,然后设置壳聚糖含量分别为0.1%、0.5%、1.0%和1.5%处理鲜切马铃薯,在8 ℃条件下贮藏,通过对鲜切马铃薯贮存品质指标以及呼吸强度等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探讨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1.5%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它能维持较低的呼吸速率,维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了丙二醛(MDA)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褐变,保持维生素C含量;其次是1-MCP+1.0%壳聚糖处理,其后依次是1-MCP+1.0%壳聚糖、1-MCP 、1-MCP+0.5%壳聚糖、1-MCP+0.1%壳聚糖处理,而空对照(CK)的处理效果是最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1-MCP+1.5%壳聚糖处理可以很好的保鲜鲜切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法对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菊花脑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以及定量,明确干燥方式对菊花脑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探索菊花脑的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菊花脑中共分离出140种物质,新鲜菊花脑中检出112种物质,热风干燥样品中检出86种物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样品中检出83种物质,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检出85种物质,分别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其他类共六大类物质。萜烯类含量最高,分别在新鲜菊花脑中检出229 474.33μg/kg,热风干燥样品中检出64 629.68μg/kg,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样品中检出56 469.88μg/kg,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检出70 832.87μg/kg。与另两种干燥方式对比,真空冷冻干燥较好地保留了挥发性物质的丰度。真空冷冻干燥菊花脑与新鲜菊花脑风味相似,主要呈樟脑、松节油以及花草的清香。GC-MS结合气味活度值分...  相似文献   

16.
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山药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山药,在10℃贮藏过程中,定期观察山药的感官品质,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颜色、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考察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鲜切山药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显著延缓鲜切山药失重率的下降,保持产品的质量。1.0μl/L和1.5μl/L处理组均可抑制鲜切山药可滴定酸和颜色的变化,提高产品的感官评分。1.0μl/L处理组显著地抑制了相对电导率的上升、PPO活性和PAL活性的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但0.5μl/L处理对延长鲜切山药货架期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22-12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对不同杀菌方式处理酶法去皮甜橙全果的挥发性风味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苧烯(72.28%~78.09%)、巴伦西亚橘烯(10.23%~17.00%)、α-蒎烯(0.98%~1.11%)、α-人参烯(0.62%~1.35%)、(E)-2-己烯(0.42%~0.73%)、异戊醛(0.61%~1.42%)、芳樟醇(0.79%~1.26%)、丁酸乙酯(0.49%~2.59%)、香叶基丙酮(0.07%~0.14%)等。超高压灭菌、热灭菌和对照3种处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34种、34种和38种。超高压杀菌条件下新检出2,4-癸二烯醛、香叶醇、1-癸醇、诺卡酮等风味物质;热杀菌条件下新检出α-水芹烯、α-荜澄茄油烯、乙酸辛酯、D-香芹酮等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60-168
以"红玉"芒果为试材,进行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μL/L)处理,通过快递空运和快递陆运2种方式从海南运至天津,在常温(25~28℃)条件下存放,测定不同处理芒果各项品质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递空运结合1-MCP处理显著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降低了果实腐烂率和转黄指数,维持了较高的TSS含量、可滴定酸及Vc含量,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明显抑制了芒果果皮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从挥发性物质看,1-MCP处理组芳樟醇和α-松油醇含量高于CK对照组,快递空运处理组醇类、醛类和烃类总含量高于快递陆运处理组,有效保持了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说明快递空运结合1-MCP处理是最适合芒果采后电商销售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是脱除茶叶中的咖啡碱的一种方法。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会脱去茶叶中的一些香气物质。通过SDE香气萃取法和GC-MS香气分析的方法测定脱咖啡碱前后绿茶样品和萃取物的香气,结果表明脱咖啡碱前绿茶茶样的香气物质含量为21.44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正己醛、α-紫罗兰酮、青叶醛和芳樟醇等。脱咖啡碱后绿茶茶样的香气物质含量为9.27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正己醛、间二甲苯、青叶醛和β-紫罗兰酮等。萃取物的香气物质含量高达31.80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二氢猕猴桃内酯、β-紫罗兰酮、正戊酸和苯乙醛等。香气物质总的损失率为56.76%,其中苯甲醛、甲基庚烯酮、反-2-辛烯醛、香叶醇和(E,E)-2,4-癸二烯醛损失严重。因此超临界CO2萃取脱除咖啡碱的过程中香气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