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山莓叶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法(IR)及与文献对比的方法对其分离的单体进行结构鉴定。利用刃天青96孔板微量稀释法、MTT法研究单体化合物的抑菌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山莓叶中分离纯化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三萜化合物类2α、3β、23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和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2);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1对供试的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μg/m L、15.6μg/m L、31.25μg/m L、15.6μg/m L,化合物2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μg/m L、62.5μg/m L、62.5μg/m L、62.5μg/m L。化合物1对Hep G2、MCF-7、OVCAR3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34.2μM、60.43μM、62.3μM。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抑菌和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化合物2对Hep G2、MCF-7、OVCAR3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油茶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运用优化的分离纯化方法对油茶粕中黄酮进行粗提和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对其黄酮化合物层析,得到2种黄酮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随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种黄酮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采用1,1-二苯基-3-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体外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44、1.88、2.41 mg/m L,清除超氧阴离子IC_(50)分别为1.38、1.13、1.29 mg/m L。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杜仲雄花为材料,通过打孔法和倍比稀释法,探讨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及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的六种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并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56、0.0156、0.0313、0.0313、0.1250g/m L,对根霉和青霉没有抑制作用。而分离得到的六种提取物按极性不同分别为1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2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3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含氨洗脱所得样品和水洗脱所得样品,其中1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2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相似或有增强,3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洗脱所得样品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只有水洗脱所得样品对根霉有抑菌作用。说明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进一步的硅胶柱分离得到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硅胶柱的分离能得到更佳的抑菌活性提取物,为杜仲雄花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苦瓜中四环三萜类皂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应用电喷雾质谱鉴定苦瓜中的3种四环三萜类的皂甙。通过分析分子离子峰,推断对应的断裂方式,从而确定皂甙化合物上可能带有的取代基。结果表明:在这类三萜类皂甙裂解过程中,母核基本不断裂,而糖基部分逐个断裂。通过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中各个碎片的分子质量并再对照有关文献,得出结论:皂甙Ⅰ、Ⅱ、Ⅲ分别为已知苦瓜素A、L和K。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叶金钱草中大极性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正丁醇萃取、DM 301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大极性黄酮苷类组分。结合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分别以正己烷/正丁醇/水/冰乙酸(系统Ⅰ:1:2:1:0.1,v/v/v/v和系统Ⅱ:1:1:1:0.1,v/v/v/v)为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900 r/min、流速2 mL/min、254 nm检测波长条件下进行分离。结果表明,从小叶金钱草正丁醇组分中分离得到四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经1H、13C NMR鉴定为杨梅素3,3’-二-α-L-鼠李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3’-二-α-L-鼠李糖苷(3)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均大于95%。化合物3为首次从小叶金钱草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小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甜橙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实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采用3种方法(DPPH、ABTS和FRAP)对甜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表明:甜橙精油含有101种组分,鉴定出50种成分,主要为脂肪族(5.96%)和萜类化合物(78.39%);甜橙精油对6种供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值7.5μL/m L),绿色木霉最弱(MIC值15μL/m L);甜橙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苦瓜提取液的抑菌谱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菌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最具代表性的菌种作为指示菌,研究苦瓜粗提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抑菌谱及其相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苦瓜粗提液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苦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低达18.75mg/mL,而其对枯草杆菌的MIC更是低达9.375mg/mL。但其对霉菌和酵母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同等浓度下,苦瓜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也表明该提取液在一定范围的温度、pH环境、紫外光照射时间和无机盐浓度的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苦瓜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纸片扩散法的抑菌圈大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苦瓜水提物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最佳浸提工艺,并进一步探究苦瓜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瓜水提物抗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80℃、料液比1:50(g/mL)、浸提时间1.5h。MIC为32 mg/mL;MBC为128 mg/mL;在4倍MIC下杀菌动力学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对苦瓜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瓜粗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MCP),以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梯度洗脱获得4种苦瓜多糖组分(MCPⅠ,MCPⅡ,MCPⅢ,MCPⅣ)。将其中活性较高组分MCPⅡ进行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获得苦瓜多糖衍生物CMMCPⅡ、MCPⅡ-Ca(Ⅱ),并以Fenton法检测其·OH清除率。结果苦瓜多糖活性组分MCPⅡ及其衍生物MCPⅡ-Ca(Ⅱ)、CMMCPⅡ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为0.7mg/m L时,其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58%、82%和93%,SC50值均在0.6 mg/m L以下,其中,苦瓜多糖羧甲基化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通过羧甲基化及金属络合可增强苦瓜多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苦瓜提取液的抗氧化、抑菌和降血糖活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苦瓜果肉及籽的提取液的抗氧化、抑菌和降血糖活性进行了探讨,发现苦瓜果肉及籽的提取液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对常见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果肉MIC为1100-2500mg/ml,苦瓜籽的MIC为75-150mg/ml,提取液的降血糖活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GC/MS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蒙古绣线菊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其中棕榈酸乙酯占挥发油总含量38.631%、反亚油酸乙酯23.576%、亚麻酸乙酯14.634%。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和核磁鉴定,白桦脂醇(1)、羽扇豆醇-3,20-二醇(2)、1β-羟基-6,9-二烯-8-羰基-11-降-11-二酮(3)、3-(4-甲氧基苯基)丙醛(4)、豆甾醇(5)、β-谷甾醇(6)六个化合物从蒙古绣线菊枝、叶中分离出来。对它们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抗菌活性也分别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IC50=900μg/m L),对所选菌株没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化合物(4)显示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IC50=13μg/m L),对黄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微弱,对黄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显示明显的抑菌活性,这些研究结果对传统中草药的研究和新药物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茶多酚-肉桂精油复合保鲜剂抗氧化活性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采用体外抗氧化法测定了复合保鲜剂抗氧化能力。通过抑菌圈大小确定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抑菌活力、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壁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综合评价复合保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02μg/m L、9.15μg/m L、0.61 mg/m L。复合保鲜剂能够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MIC为0.5 mg/m L,且能够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综上所述复合保鲜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可能的抑菌机理是破坏细胞壁,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果糖-赖氨酸模型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结合脉冲电场处理(PEF)在香蕉汁低温加工中的护色和杀菌作用。首先考察了MRPs对香蕉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抑制及香蕉打浆后颜色的变化。其次,考察了MRPs与PEF(单独或结合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最低杀菌浓度(MBC值)的影响。研究发现,0.0625 mg/m L的MRPs可使香蕉PPO活性下降86%且可保证香蕉打浆后30 min内维持原有色泽。MR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12.5mg/m L。PEF对上述两种微生物有着良好的钝化效果,且可显著增强MRPs的抑菌效果,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经30 k V/cm电场强度处理1200μs后可使MRPs对二者的MIC值分别降至1.56 mg/m L和3.125 mg/m L。添加0.0625 mg/m L MRPs护色打浆,经酶解过滤后所得滤液在50 k V/cm电场强度条件下处理1200μs可得到颜色亮黄、风味纯正且保藏期较为理想的香蕉汁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溃疡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苍耳叶提取物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苍耳叶的乙醇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0μg/m L;浓度高于100μg/m L时,对溃疡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引起猕猴桃溃疡菌菌内分子如糖、蛋白质、核酸外泄,从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发酵液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利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发酵液中小分子丙酸杆菌素。丙酸杆菌素初步分离纯化确定的最佳脱盐条件为:上样量5 m L,流速0.5 m L/min,收集方式为手动收集,电导率达到1.5 ms/cm时停止收集;Superdex peptide最佳凝胶过滤条件为:上样量500μL,流速0.5 m L/min,深孔板固定体积收集,每孔收集体积200μL。最终得到一种分子量为698.9556 u的丙酸杆菌素,其单位抑菌活性为初始的6.8倍,抑菌活性得率为10.9%。酶解实验表明纯化后的丙酸杆菌素仍保留抑菌活性,且对胃蛋白酶敏感。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绞股蓝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以及其自由基消除和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1H-NMR和13C-NMR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HPLC分析其指纹图谱,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体外检测体系进行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活性的研究。从绞股蓝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个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2'-反式-肉桂酰基-3'-O-β-D-葡萄糖基-3'-O-β-D-葡萄糖基](化合物1)、3,4-二羟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HPLC证实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分别含化合物1和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化合物1和化合物2都显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为400~800μg/m L范围内,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阳性对照Vc;ATBS实验,在12.5~100μg/m 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清除能力均高于Vc;FRAP实验结果为在较低浓度下,Vc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化合物1和化合物2,但是在800μg/m L时,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接近Vc。  相似文献   

17.
从体外试验的角度观察牡荆素的抑菌作用。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内药液2倍稀释法测定牡荆素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ve concentration,MIC)。牡荆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μ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牡荆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菌体内醇溶性红曲黄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后的红曲黄色素结构及纯度进行液相质谱鉴定表征,得到柱层析最佳洗脱条件:洗脱剂配比正己烷∶乙酸乙酯(v/v)=1∶8,上样量1.5 m L,洗脱流速50 m L/h。分离纯化所得的红曲色素经液相质谱检测含红斑胺素、红曲素、红斑素三种色素组分,采用相对定量法对分离所得的红曲黄色素组分进行纯度表征,结果显示其纯化保存率达85%。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20-223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利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等柱层析手段对昆仑雪菊的粗提液进行分离,并采用DPPH法对各分离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正交优化分析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20(g∶m L),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浸泡、提取昆仑雪菊2次,温度为80℃,时间为1 h,得到最佳昆仑雪菊总黄酮提取率为9.92%;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为金鸡查尔酮;DPPH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芦丁,其IC50为10.21μg/m L。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三华李果肉、果核及叶乙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三华李叶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4.75 g没食子酸当量/100 g提取物和5.45 g儿茶素当量/100 g提取物,且三华李叶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为79.75μg/m L)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为6521.74μmol trolox equiv/g)。采用柱层析法,从三华李叶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法(NMR)及电喷雾质谱法(ESI-MS),鉴定为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以及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华李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2.93μg/m L)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8.83μmol trolox equiv/μmol)。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是三华李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因此,三华李叶可作为有效的抗氧化剂用于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