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室内环境下,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其他定位技术受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无法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然而,从移动互联到物联网,位置是一个基础的不可或缺的信息,对于精细化的行业应用需求来说,越精准的定位信息越能带来更高的价值。所以,为向群众提供无所不在的位置服务,对UWB(Ultra Wide Band)技术与TOA(Time of Arrival)的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出了一款基于UWB技术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精准度能达到厘米级,且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系统主要对室内进行二维定位,能实时定位出目标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运动轨迹进行绘制.系统以STM32F411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单元,通过3个锚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可用TOF算法与光速的乘积算出标签与锚点之间的距离差,标签用三边定位算法可得到位置坐标值,最后标签将位置坐标值传送到计算机的上位机中.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最终能够定... 相似文献
3.
夏延哲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1,11(4):114-116,123
本文针对博物馆中,不同艺术品摆放比较分散,导致参观者无法及时找到想要欣赏的艺术品的问题,提出制作一种ARKit的博物馆室内导航系统,为游览者提供精确的室内导航,提供引导和指引服务.测试结果表明,在系统中给不同的艺术品进行位置信息创建后,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路径规划和AR导航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周晓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2):113-118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发位置感知服务提供灵活、自适应的个人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了市场需求,因此基于位置的服务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室内定位系统,并详细阐述了每种室内定位系统的网络架构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使用GPS系统无法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问题,利用各类无线与传感器技术实现室内定位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RFID技术具有成本低、寿命长、通信速率高、覆盖范围广、部署方便等优良特性,因而成为极具前景的室内定位手段。基于RFID技术,研制了以MSP430为主控芯片、兼容CC1101与CC2500两款射频模块的RFID标签与读卡器,采用LAND-MARC算法,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室内定位系统。通过反复实验分析与参数配置改进,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与稳定性,可应用于人员、资产管理系统等场景。 相似文献
7.
超宽带无线通信是一种采用脉冲调制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高系统容量、良好的抗多径能力和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本文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定义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其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9.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2006,(8):1-5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的基本特点,以及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分析了超宽带技术的管制和标准化现状,超宽带技术存在的挑战,最后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网络最热门的物理层技术之一。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都积极投入到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工作之中。为了使读者对UWB技术有所了解,本讲座将分3期对UWB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UWB的产生与发展、技术特点、信号成形及调制与多址技术, 相似文献
11.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和传统定位技术相比,具有抗噪声能力强、多径分辨力高、可以穿透障碍物等优点,已经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对超宽带定位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经典算法中的非迭代算法和迭代算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实例说明了超宽带定位技术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2.
首先我们对超宽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做一个简单介绍,然后列举在雷达和通信方面超宽频设备和硬件的例子来描述这个领域的最新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3.
Simon Rommel Elizaveta P. Grakhova Antonio Jurado‐Navas Albert Kh. Sultanov Juan José Vegas Olmos Idelfonso Tafur Monro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2018,31(1)
This paper addresses impulse‐radio ultra‐wideband (IR‐UWB) transmission under the Russian spectral emission mask for unlicensed UWB radio communications. Four pulse shapes are proposed and their bit error rate (BER) performance is both estimated analytically and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Well‐known shapes such as the Gaussian, root‐raised cosine, hyperbolic secant, and the frequency B‐spline wavelet are used to form linear combinations of component pulses, shaped to make efficient use of the spectral emission mask. Analytical BER values are derived using a Nakagami‐m model, and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BER. The proposed pulse shapes allow IR‐UWB transmission with BERs below the limit for a 7% overhea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chieving distances of up to 6.5 m at 1 Gbit/s, 4.5 m at 1.25 Gbit/s, and 1 m at Gbit/s.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viability of IR‐UWB transmission under the strict regulations of the Russian spectral emission mask.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e ultra‐wideband (UWB) signal radiation process in an anten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 narrowband signal.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the desired signal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antenna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a receiver in a bipolar time‐hopping UWB system. And we propose a receiver structure with an adaptive template waveform generator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gradation caused by a realistic TX‐RX antenna system.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设计了一种超外差架构的超宽带接收射频前端,工作频段覆盖400MHz~2000MHz,接收增益50dB,噪声系数小于6dB,中频输出频率70MHz,输出1dB压缩点大于18dBm,输出三阶交调节点大于30dBm,瞬时态范围大于55dB,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符合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