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位合成TiC颗粒弥散强化2A50铝基耐磨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30wt%TiC/Al中间合金.再以2A50铝合金为基体,通过搅拌铸造法加入一定量的中间合金制备TiC颗粒弥散强化2A50铝基耐磨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了中间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以及T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为原位合成反应的唯一生成产物,且颗粒细小分布均匀,TiC颗粒的加入能够细化基体的晶粒,显著提高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Li-B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电池用阳极材料,由于合成制备困难制约了它的应用。通过对合成过程中气氛、搅拌、温度控制、后处理等工艺进行有效改进,获得了300 g/炉的制备规模,得出了本实验条件下制备Li-B合金的最佳工艺,所制备的合金均匀致密,放电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液固反应法合成Al-Ti-C晶粒细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龙  曹富荣  石路  温景林 《铸造》2005,54(11):1117-1120
采用液固反应合成技术,通过铝熔体润湿活化与助熔处理的无定型石墨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Al-5%Ti-0.25%C细化剂合金,用SEM、OM及DSC分析手段,研究了该合金的组织特性与熔体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l-Ti-C细化剂合金组织由Al基体、针状及片状TiAl3相和TiC粒子团簇组成,TiC粒子为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X为0.5~0.8;固-液反应制备Al-Ti-C晶粒细化剂合金过程符合溶解-析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Li-B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电池用阳极材料,由于合成制备困难制约了它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合成过程中气氛、搅拌、温度控制、后处理等工艺进行有效改进,获得了300g/炉的制备规模,得出了本实验条件下制备Li-B合金的最佳工艺,所制备出合金性能均匀致密,放电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用两步熔炼法制备TiV1.1Mn0.9Ni0.5-ZrCr2复合电极合金。XRD、EDS、ICP及EIS等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合金具有与母体合金相同的双相结构,但是两相的特征参数以及复合合金电极的热力学特性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组分合金在复合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复合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达到457.2 mAh/g;循环稳定性、荷电保持率和高倍率放电等动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1000 mA/g放电电流密度时,复合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是由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和合金体内氢的扩散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较为低廉的二氧化钒、二氧化钛,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进行了动力汽车电池用新型钒基储氢合金V3Ti Ni0.56Sr0.1制备,并进行了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出的该新型合金组织细小、均匀,由绝大部分的钒基固溶体相和少量的Ti Ni相、Ti2Ni相组成,其放电容量在第2次充放电循环时达到最大值584 m Ah/g;合金经3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能达到214 m Ah/g;随放电电流从100 m A/g增大至1000 m A/g,该合金的放电容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李小敏  严有为 《铸造技术》2005,26(8):717-719
提出了制备大功率真空断路器中Cu-Cr触头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熔铸工艺.通过对CuO-Cr2O3-Al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该体系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并形成Cu-Cr合金熔体的可行性,研究了熔体的凝固过程和最终获得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以廉价的CuO、Cr2O3、和Al粉为原料,利用燃烧合成-熔铸工艺可以制备晶粒细小的Cu-Cr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AgSnO2电触头材料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AgSnO2电触头材料的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合金内氧化法、粉末冶金法、预氧化合金粉末法和反应合成法等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近几年纳米技术在AgSnO2电触头材料中的应用概况,并展望了AgSnO2电触 头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提高析氢性能,从而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促进氢储能技术的发展。方法通过异相共沉积法,制备了镍钴合金电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纯镍电极及镍钴合金电极进行表征,采用阴极极化曲线(LSV)探究了电沉积液中Ni/Co元素的比例、电沉积电位及电沉积时间对镍钴合金电极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 SEM结果揭示了纯镍电极及镍钴合金电极表面分别是粒径约为100 nm左右的镍颗粒和镍钴颗粒。EIS结果说明了镍钴合金电极的导电性能优于纯镍电极。此外,纯镍电极、镍钴合金电极的阴极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镍钴合金电极的析氢过电位比纯镍电极降低55 mV,降低了近20%。结论通过异相共沉积法制备镍钴合金电极,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其析氢性能优于纯镍电极。镍钴合金电极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27 g/L,CoSO_4·7H_2O_3 g/L,H_3BO_3 10 g/L,Na_2SO_4 10 g/L,柠檬酸1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pH值4.0,电沉积电位-1.3 V,电沉积时间10 s。  相似文献   

10.
在制备La-Ni-Co-Fe中间合金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La0.7Mg03Ni2.8C005-xFex(x=0,0.1,0.2,0.3,0.4,0.5)系列储氢合金,研究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储氢合金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及元素置换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0.7Mg0.3Ni2.8Co0.5合金的主相为LaNi5相,La0.7Mg0.3Ni2.8Co0.5-xFex系列储氢合金球磨40h和80h后,主相为LaNi5相和少量LaMg2Ni9相;且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晶粒变细小,La0.7Mg03Ni2.8Co0.5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呈变大的趋势,从142.4mA.h/g增加到157.5mA.h/g,La0.7Mg0.3Ni2.8Co0.2Fe0.3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从150.7mA·h/g增加到162.1mA·h/g,合金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硫脲、二乙烯三胺和有机羧酸为原料制备一种咪唑烷硫酮衍生物缓蚀剂(CI-R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扫描电镜(SEM)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缓蚀剂CI-R在85℃、500μg/g HCl+1%NH4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模型。结果表明:缓蚀剂CI-R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对试验溶液中的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加入量为20μg/g时,缓蚀率可达90.9%;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通过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碍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的接触,抑制了金属的腐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3.1~4.2nm,比表面积为174.72m2/g的CeO2作为助催化剂,以碳纳米管为载体,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PtNiCeO2/C催化剂,探究Ni添加对Pt基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能谱(EDAX)对所制备的CeO2及催化剂进行微观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CeO2且催化剂中Pt与Ni的比例为5:1时,制备的催化剂电催化性能最优,其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90.41m2/g,对乙醇催化氧化的峰电流密度值为837.67A/g,1100s的稳态电流密度值为178.33A/g,说明添加一定量的Ni,可提高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和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e direct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armatite in the presence of lime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to produce Zn(g) without polluting with SO2(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partially reacted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occurre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ZnCaOS and Ca2Fe2O5 as intermediate products to yield Zn(g), and solid Fe and CaS as the final products. Temperature had the major effect on the rate of reduction. Complete conversion of marmatite was obtained at 1100 °C in about 10 min using 300 mg samples with molar ratio of (Zn, Fe)S:CaO:C equal to 1:1:1. The kinetics of the overall reduction reac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model ln(1−X)=−kt, which represented the data well up to a fractional conversion of 0.95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000−1150 °C. The determined activation energy in this temperature range was 257 kJ/mo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to produce Zn(g) by this method without producing noxious SO2(g)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方法用二乙烯三胺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物相分析,利用全自动比表面及空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最后对活性炭表面处理前后进行吸附实验,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面处理后,活性炭中的碳由三方晶系变为六方晶系,并且活性炭表面增加了氨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2.13倍;微孔容增加了1.80倍,由0.056 cm~3/g增加至0.157 cm~3/g;总孔容增加了3.24倍,由0.078cm~3/g增加至0.331 cm~3/g;中孔容增加量为0.152 cm~3/g;平均孔径减小了0.27 nm,由7.14 nm减少至6.87 nm。活性炭的吸附量由0.92 mmol/g增加至3.55 mmol/g,是表面处理前的3.86倍,其饱和吸附时间从10 min增加至40 min。结论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的柚子皮为生物模板,高锰酸钾为锰源,通过化学浴(CBD)方法和后续煅烧处理制备MnO/碳(MnO/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拉曼(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柚子皮模板原位转变为碳基体,同时MnO颗粒均匀负载于碳基体形成MnO/C复合材料,其中碳含量约为30%。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依旧保持在664 mAh/g,在3 A/g大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仍有441 mAh/g。  相似文献   

16.
杨新周 《贵金属》2016,37(2):32-36
研究了盐酸胍-MCI-GEL体系固相萃取分离钯的行为。结果表明,在稀盐酸介质中,MCI-GEL树脂能够吸附钯(II)与盐酸胍形成的离子缔合物,最佳吸附条件为:nGCl:nPd(II)=1,盐酸浓度0.05mol/L,过柱流速5 m L/min,Pd(II)的吸附率可达99%,同时对干扰元素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体系的吸附容量为5.2 mg/g;以反方向洗脱的方式,洗脱速度为1 m L/min,3 m L由1%盐酸、20 g/L硫脲配制的洗脱剂可以将0.5 g饱和吸附的树脂上的钯完全洗脱。  相似文献   

17.
通过XRD物相分析和热力学分析研究氧化铝的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以氧化铝和石墨为原料,在真空下、1643-1843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AlCl3(g)与氧化铝碳热还原产生的Al2O(g)或Al(g)反应生成AlCl(g),该AlCl(g)在较低温度下歧化分解为金属铝和AlCl3(g);当压力为100Pa、温度为980K时,AlCl(g)的歧化反应率达到90%。生成的金属铝可以吸附催化CO歧化为C和CO2,并可以与CO二次反应形成Al4C3、Al2O3、C和CO2,导致铝产物中含有C、Al4C3和Al2O3。产物铝中所含的这些杂质随着AlCl(g)歧化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减少。AlCl3(g)在接近室温的温度下冷凝下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 为载体, 将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s) 转染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体内, 通过药效学观察PS-ODNs 逆转MRSA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制备PEI 与PS-ODNs 结合的纳米微粒(PEI-ODNs 纳米微粒) ;PEI-ODNs 纳米微粒的粒径分析及结合率的测定;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数菌落数(CFU) ;微量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液体稀释法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PEI-ODNs 纳米微粒的粒径为(85±22) nm, PEI与PS-ODNs 的结合率最高为(97.3±1.1) %。含苯唑西林(6 mg L) 的M-H 琼脂板上, 30 μg/mL 的PEI-ODNs 纳米微粒组MRSA 的菌落数为6.4×108 mL, 而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为3.3×109 mL,二者相比给药组菌落数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其他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PEIODNs纳米微粒组的苯唑西林对MRSA 生长有抑制作用, 30 μg/mL 的PEI-ODNs 纳米微粒可将苯唑西林对MRSA 最小抑菌浓度由1 024 μg/mL 降低至16 μg/mL。结论 PEI 与PS-ODNs 的结合率很高且粒径较小, PS-ODNs 可以部分逆转MRSA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药效学结果显示PEI 可以有效地将反义寡核苷酸转入MRSA 体内, 可考虑将其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进入细菌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以Mn3O4为前驱体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首先,以廉价的MnSO4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法制备纳米级Mn3O4前驱体;然后,将Mn3O4和Li2CO3混合均匀,在750℃固相反应20 h,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Mn3O4前驱体和LiMn2O4样品进行表征,用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技术对LiMn2O4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Mn2O4具有完整的尖晶石型结构,且晶体粒子分布均匀。所制备的LiMn2O4材料在3.0~4.4 V之间,室温(25℃)下,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6 mA.h/g;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1 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109.5 mA.h/g,且样品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42CrMo钢在氯离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文  兰伟  赵帅  曹献龙  邓洪达 《表面技术》2017,46(8):216-220
目的通过研究42CrMo钻具用钢在常温下不同Cl~-浓度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为其腐蚀速率的预测奠定一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泡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42CrMo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和电化学特性,并结合SEM扫描电镜对浸泡58 h后的挂片试样进行分析。结果浸泡实验分析表明,当Cl~-达到60 g/L时,42CrMo钢的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为0.124 g/(m~2·h);当Cl~-浓度继续增大时,腐蚀速率随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开路电位Eocp分析表明,随着Cl~-浓度的增加,Eocp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出较大的腐蚀倾向性。极化曲线分析表明,阴极极化曲线的斜率明显比阳极大,并且自腐蚀电流密度在60 g/L Cl~-溶液中达到最大值,为5.952 35μA/cm~2。腐蚀形貌研究表明,42CrMo浸泡58 h后,表面的腐蚀产物分布并不均匀,均发生了局部点蚀现象。结论随着Cl~-浓度的不断增大,42CrMo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Cl~-为60 g/L时,平均腐蚀速率最大。42CrMo钢在静态常温下高Cl~-浓度溶液中以局部点蚀为主,其电化学腐蚀过程主要受阴极去氧极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