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期注水的实质是油水井工作制度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大量的矿场试验表明,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周期注水效果逐渐变差,同时由于周期注水方式的不适应,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东部过渡带四条带周期注水试验从92年到目前已进行10多年,范围从初期5口井逐步扩大到整个四条带27口井,并结合四条带实际情况,进行了多个周期多种停注方式的试验,从而延长了中、低含水采油期,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2002年在总结四条带周期注水试验的基础上,对二、三条带也实施周期注水,进而推广到整个水驱,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对历年周期注水试验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以周期注水原理为依据,研究出适合萨北开发区过渡带高含水后期的周期注水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采出程度高、含水高。油田通过加强注水、提高注水质量、加密井网、多次布井、调整注采系统、改变生产方式以及大面积推广聚合物驱油技术,使可采储量不断增加,保持了旺盛的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开发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水驱含水上升率和三次采油效果控制难度加大,传统的合理流压界限确定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油田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的开发后期会逐步进入高含水期,加大了开采难度,使得注采问题更加凸显。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面临的一些问题,介绍注水工艺及相关配套技术,做好注水管理来保证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特高含水期(含水大于90%)是注水开发油田的重要阶段,该阶段仍有较多储量可供采出。我国注水开发油田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与调整,绝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后期,多数油井含水高达95%以上。虽然面临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等问题,但水驱油藏仍在开发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对国外注水开发油田的调研,分析特高含水期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水驱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开发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油田的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在注水、产液、储采三大结构的问题日益突出。马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伴随着井况的恶化,油田的开发效果难以提高,递减的控制难度加大。2001年以后,通过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以井网层系调整、注水工艺为手段,进一步地精细地质研究,深化油藏认识,落实了储层和构造,掌握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依靠现有井网,综合实施油田调整,大力度地实施分注及差层改造技术,全面地提高一、二、三类层的动用,从而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实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6.
油田进入中后期,油层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小,由于之前的高速开采,往往存在注水不足,压力下降严重,地层亏空等问题。如何能够补充地层压力,通过注水提高中后期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成为了注水油田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大洼油田为例,对注水油田中后期的调整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注水是我国东部油田进行二次采油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受储层严重非均质影响,大部分油田进入了高含水递减期,控水稳油已成为水驱开发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稳定注水条件下注水利用率低,而周期注水可有效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减缓老区递减。  相似文献   

8.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A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地层原油粘度为42~284mPa·s,由于地层原油粘度大,油田开发后逐渐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各油井均达到高含水阶段等问题。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亟需通过调整井挖潜油田剩余油,提高油田产量,但由于海上油田钻井、作业、测试等费用成本高,老油田新增测试资料少,亟需通过创新方法对油田已有资料进行重新利用,实现油田剩余油精细描述,确保调整井可靠实施。本文通过分析A油田存在的问题,基于油田现有动态资料,创新提出应用示踪剂理论建立示踪剂资料定量评价水驱波及系数方法,通过镜像反映法和势叠加方法定量评价断层附近及井网不完善区域剩余油,同时与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现剩余油精细描述,提高调整井研究精度。通过本文研究,A油田共实施4口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生产证实本文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也对海上高含水阶段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井组调剖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先导试验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低胶联聚合调剖剂在文南油田中高含水期区块挖潜中的应用及效果,为高含水期油田进一步深化注水结构、注水量合理调配、提高储量动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含水期采油是注水开发油田过程中的必然阶段,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各种矛盾随之日益突出。单纯的水量调整很难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来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势在必行,经过前几年的大幅度的综合调整后,水量调整余地已经很小。实践表明水动力学方法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的方法之一,周期注水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对油藏及其中油水运动状况实施改造的,借鉴矿场实践结论,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地质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各油层组吸水动用状况,结合历年开发状况,对几套方案进行优选,对三口注水井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一条高含水后期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剩余油富集研究是注水油田后期挖潜的重要工作,本文应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再富集区域主要位于油藏构造高部位、油水井单向连通的油井关停后形成的低势能区及高含水油井关停后的水井分流线低势能区。将此研究结果用于高含水X油田G区块的调整挖潜,取得了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由于粘度高、埋藏深,其开发难度堪称世界级难题。2003年鲁克沁油田鲁2块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井水窜严重,指进现象突出,对应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剖面及层内矛盾加剧,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这一矛盾,调研了国内稠油油田调剖工艺现状,首先对鲁2块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鲁2-5注水井组进行了调剖工艺研究,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井组降液及增产效果,为油田后续开展水井调剖改善水驱效果开辟了先河,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鲁克沁油田是国内超深稠油油田,由于粘度高、埋藏深,其开发难度堪称世界级难题.2003年鲁克沁油田鲁2块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井水窜严重,指进现象突出,对应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剖面及层内矛盾加剧,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这一矛盾,调研了国内稠油油田调剖工艺现状,首先对鲁2块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鲁2-5注水井组进行了调剖工艺研究,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井组降液及增产效果,为油田后续开展水井调剖改善水驱效果开辟了先河,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过程中高含水一直制约着油田的高效开发,无效注水、高含水采出液水处理成本的增加大幅度提升吨油成本,近年由于油田高含水,为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实施大面积关停,2021年油田引进膨胀纳米乳液调驱新技术实施降水增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油田的成功复产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复杂小断块油田高含水期增储稳产的开发思路和主要做法。确立了开发思路后 ,加强地质基础研究 ,开展油藏精细描述 ,深化油藏认识是基础。恢复、优化、调整注采井网 ,提高水驱控制与水驱动用储量 ,应用先进的开采工艺技术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滚动扩边增储是油田高含水期稳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塔2井区发育单一河道砂体,通过采取注采系统调整、早期周期注水、调剖、外扩钻井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层内矛盾调整难度大。利用聚合物驱油的科学性并结合该区块实际开发情况,对塔2井区开展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和分析,研究整体聚合物驱油的可行性,挖潜厚油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油田开发逐渐进入到了高含水时期,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开采的难度,还增加了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基于此,就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强化注水管理来有效地促进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QL油田自1995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给油田稳产和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实现"稳油控水"的开发战略,深入开展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法对QL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以油水分布图的形式在平面上展示出地下油水运动结果及剩余油分布范围,为油田二次开发、调整挖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注水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概述注水是当今世界油田采用的主要开发方式 ,是最经济有效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从我国油田来看 ,大部分注水油田的综合含水不仅已超过了 80 % ,而且有些主要油田的综合含水超过了90 % ,且这些注水油田的产量占我国原油总产量的 88% ,改善这些油田的开发效果 ,对于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是至关重要的。高含水期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指改变油层中的流场来实现油田调整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注水波及系数。水动力学方法按其作用的特点 ,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通过改变井的工作制度 ,实现油田强化开采的方法 ;②改变初始采用的井网和系统的调整方法。2 水动力学方法简介2 1 周期注水周期注水是 5 0年代末和 60年代初开始在前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一种注水方法 ,是注水开发油田降低含水 ,提高目前采油量和最终采收率的一项重要的水动力学方法。一般认为 ,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 ,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动力场 ,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 ,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 ,促进毛管吸渗作用。同连续注水相比 ,可以增大注入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 ,提高采油率。我国 80年代开始在扶余、葡萄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