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稠油开发的技术难度问题,采取掺稀油的开发方式,应用空心杆泵上掺稀油的生产模式,降低了稠油的黏度,提高了稠油的流动速度,降低了稠油流动的摩擦阻力,提高了稠油的开采效率,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洼38块东二段属于层状边水普遍稠油油藏,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油藏含油饱和度低,加之开发初期对储层认识不清,在开发方式上采用大段合采,油藏开发效果差.2006年以来,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该油藏的可行性研究.现场实践表明,水平井技术可有效地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实现了区块年产油量稳定增长,油藏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稠油在油藏中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流动中,流动阻力大大增加。稠油生产中,可以通过井筒掺稀油降粘方式,改善井筒内流体的流动性。本文通过对掺稀油井筒温度场的模拟计算,分析掺稀油工艺、掺稀油比例以及掺入温度对掺稀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粘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稀油类型和掺稀比例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文一联稀油以体积比1:2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粘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稀油。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粘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深层稠油掺稀举升方式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稠油掺稀油降粘工艺包括开式反循环掺稀油和空心抽油杆掺稀油。这两种掺稀降粘方式对机抽系统的悬点载荷、杆柱应力分布、温度分布规律不同,因而在深层稠油举升中的适用性也不同。本文在建立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用吐鲁番油田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证明开式反循环掺稀油工艺对于吐鲁番油田深层稠油举升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6.
杜813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由于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造成油层供液能力下降,油井产量递减加快,稳产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有效开发。为解决杜813南块超稠油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早期采用了电热杆加热的方式生产。但经过生产实践,暴露出许多问题,表现为能耗高、泵下加热困难、管输必须重新加热等。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掺稀油的开采方式,有效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提高了周期产量。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某WK掺稀稠油保温管道,进行工艺特性分析和安全输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①加热输送的掺稀稠油管道存在随输量减小压降急剧增大的不稳定区;②掺稀比增大时,管道的不稳定工作区左移,安全输送的临界输量减小,有利于管道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③最大输送能力并非随掺稀比或首站出站油温单调递增;在某一掺稀比和/或首站出站油温下,WK掺稀稠油管道具有最大输送能力;④WK线的整体压降受掺稀比、输量的影响较大,但季节对压降的影响很小;⑤WK线整体温降主要受输量影响,而掺稀比、季节对其影响不大;⑥对于同一种掺稀比稠油和同样的出站温度,在不同季节下的末站进站温度、临界输量以及最大输送能力相近。  相似文献   

8.
9.
结合轮西油田油藏现状,对稠油掺稀技术在该油田的应用状况,包括掺稀比、含水率、掺稀压力、掺稀温度、掺稀点对稠油掺稀技术影响和稠油掺稀集输流程,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掺稀油工艺在合作开发作业区的应用现状分析,提炼该作业区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动态掺油控制、稀油温度控制、掺油成本控制等方法,验证了一是掺油界面的位置对掺油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合理的掺油界面应该控制在泵的吸入口附近;二是掺稀油降粘主要是依靠稀油中的轻质成分对稠油产生的稀释降粘作用,日常管理中要走出掺油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的这个误区;三是因油稠、气大掺油困难的井可以通过实施间掺或一次性强掺来提高稀油利用率和掺油效果;四是为降低生产成本,低产无效常开井应改间开生产,间开无效井应改捞油生产。  相似文献   

11.
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洼油田洼38块稠油油藏经过15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持续递减。为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一套以水平井为主的边、底水稠油油藏挖潜技术和方法,需要进行油层细分和对比。对比研究中,对前人对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同时总结了扇三角洲地层对比的模式和规律,对类似扇三角洲油藏的地层对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洼38块稠油油田在实际生产中,油井实测示功图的分析方法、图形特点及影响因素,及时判断抽油泵的工作状况,制定相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246块已经开发到后期,通过实施优化掺油生产管理,形成了以优化配置为指导,以过程监督控制为保障,以效益评价确保优化配置的一套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管理办法的双丰收,为整个作业区以后其它区块的油井掺稀油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春光油田稠油降粘技术以套管掺稀降粘工艺为主,本文通过实验并结合掺稀技术在春光油田的应用现状,对掺稀比例、掺稀温度、掺稀压力等参数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优化,优化后的掺稀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较好,稀油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胡嘉  刘波  孔嫦娥  袁玲  陈继贤  冯兰 《辽宁化工》2014,(10):1277-1280
稠油掺稀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原油的流动系数,是稠油井开采的一种常规方式。基于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分别根据正掺和反掺两种掺稀方式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的模型,对掺稀油井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由计算结果可知:影响稠油井井筒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油井含水率、掺入点深度、掺入稀油量和掺入稀油井口温度;用VB语言编制程序计算得出不同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掺稀降粘的关键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塔河稠油降粘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河高粘稠油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掺稀前后和加醇前后的流变特性和粘温特性,评价降粘效果,探索塔河稠油降粘机理。结果表明:掺2#片区稀油的高温降粘效果较为显著;实验分析确定45℃为稠油降粘的最佳加剂温度;加醇降粘效果与"醇型-浓度"有关;异构醇降粘效果较正构醇差。塔河稠油复合降粘是溶剂化、乳化、氢键重组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鲁克沁油田属于超深稠油油藏,原油粘度大、密度大,稠油在井筒中流动困难,需进行井筒降粘才能实现油田开发。鲁克沁油田共有油井126口,95%以上的油井采用掺稀油降粘工艺开采。由于稀油含蜡量较高,管壁容易结蜡,必须定期进行热洗清蜡才能维持管线的正常运行。本文综合考虑掺稀量、管线长度、原油粘度、管线两端的高程差等因素的影响后,利用掺稀泵压和掺稀管线打回流后的井口回压,来计算地面掺稀管线的管壁结蜡厚度,并以此指导掺稀管线的日常热洗维护。  相似文献   

18.
洼38块东二段油层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以薄互层中、细砂岩为主,单层厚度小,不足5m,且横向变化快。2008年,该块开展了以水平井为主导技术的二次开发试验,应用传统LWD导向进行水平段跟踪,由于该导向技术盲区较大,较难适应薄互层稠油油藏水平井的跟踪调整,导致水平段油层钻遇率较低,影响水平井投产效果。为此开展了针对薄互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的筛选研究,选用斯伦贝谢Xceed旋转导向代替LWD对该块水平井进行跟踪,旋转导向的应用使水平段钻进过程中调整更为灵活,提高了油层钻遇率,保证了水平井投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升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油田,现在已经进入开采后期,油井产能低,受油稠、气体影响严重,多表现为深井泵凡尔漏失,泵况变差,油井间歇出油。导致无躺井降产。现场用玻璃管量油的计量方式,不能发现油井这种普遍性的产量的变化。因此提出了通过井口稀油正灌蹩压法来确定稠油抽油井泵况变差的情况,并通过稀油正灌提高泵工作负荷,改善油井泵况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朱梦影  陈磊 《当代化工》2014,(10):2046-2048
对稠油输送的技术难点迚行了分析,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输送技术,重点介绍了稠油加热输送以及稠油不加热输送中的掺稀输送、乳化输送以及稠油改质输送,阐明了各自输送的机理、研究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几种管输斱式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选择稠油管输技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