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某大厦深大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咬合桩+3道内支撑"支护形式为例,阐述支护结构选型,通过内支撑施工部署及支撑混凝土梁拆除等深化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内支撑基坑及周边环境沉降变形动态监测,证明内支撑技术在环境复杂深大基坑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根据工程概况及基坑加深后的工程特点,在充分利用已施工的支护结构的基础上,选择灌注桩+内支撑+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作为该基坑加深后的支护方案,通过合理地布设多道内支撑和锚索,减少已施工支护结构所受内力以满足其强度要求,最终满足基坑的稳定性要求和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实践表明加深后基坑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媛 《建筑施工》2022,(3):471-474
基于江苏某电力公司大楼基坑支护工程,分析基坑开挖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基坑开挖前支护结构设计进行稳定性验算,对整个支护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得出结论:通过“桩-撑-锚”支护结构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该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在监测期间,周边管线、支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及深层土体水平侧向位移监测点的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化量在允许范围之内,均未达到设计预警值;从支撑轴力监测结果来看,基坑第2道支撑拆除期间,第1道支撑受力变大,部分监测点达到报警值,反映了支撑拆除期间支护结构受到一定影响,但未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4.
以绿地安庆中央广场基坑工程为例,提出基坑支护体系以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为主要支护,东、西两侧采取浅层卸土放坡+深层地下连续墙+2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联合围护体系。制定了C+D区施工方案。通过对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支护结构的变形在控制范围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港汇广场基坑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加多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支护形式,本文着重介绍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和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6.
以某雨水管道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介绍钢板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根据开挖深度和地质条件采用钢板桩组合一道或两道钢支撑的支护方式,基坑内采用大口井降水。先放坡开挖0.5~1m,施打钢板桩、施做降水井,采取随开挖随安装腰梁、支撑的步骤进行施工。管道敷设及基坑回填后,拔除板桩,重复使用。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在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基坑支护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地下连续墙结合三道内支撑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技术措施 ,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基坑工程基坑深度25.5m,拟建结构地下室为5层。基坑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工艺,采用单排桩+内支撑+锚索的支护结构,内支撑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桁架撑,锚索布置为一桩一锚,竖直方向设置3道内支撑和1道锚索,空间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通过建立BIM三维模型及有效信息,可以分段建立基坑支护、内支撑、土方外运等BIM模型,提前熟悉各工序施工流程并解决可预见的各种问题,对方案深化设计、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工艺、碰撞测试、现场资料管理等都有显著作用,可实现技术创效。以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基坑工程为例,分析BIM技术在深基坑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津门工程地下室结构尺寸与地质水文条件,采用三轴止水帷幕+护坡桩+3道水平撑的支护形式,全顺做方案。通过调整基坑内支撑设计,在其满足基坑支护要求的基础上,使其避让主楼结构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竖向结构;通过调整地下室结构施工工序,将整体地下室部分分成主楼结构投影范围内和非主楼投影范围内两部分,主楼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结构在内支撑不拆除的条件下组织施工;对内支撑横向穿越先行施工部分的施工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确保不影响结构施工同时不影响基坑支护安全;对先行施工部分与后续施工位置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深圳机场交通市政第二合同段污水提升泵站围绕T3航站楼有东、西、南三个,在施工过程中其基坑需开挖8~10m,由于地面以下有深厚的海积超软弱淤泥层,基坑采用钻孔桩+桩间单管旋喷桩+一道钢管内支撑+C20喷射混凝土护壁的支护方案,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在基坑支护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对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参数,证明该支护方案较适合深厚海积超软淤泥层的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