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济大学科研成果“透视图仪”已通过了正式鉴定,并于1984年5月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建筑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上展出,得到好评。本文着重介绍“透视图仪”的应用与透视图的简捷、快速画法。运用“透视图仪”,可以不用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5年第三期刊登了透视.透视图新画法“交汇法”’后,先后收到几位读者持不同看法的文章,现选登一篇,供讨论参考.“交汇法”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即要求建筑物立面与画面偏角成45°.而且高度仍需在画面上量取.这里推荐一种“量线法”供有兴趣的读者对比研究.画法见图1,先以已知视高画出视平线hh和基线(基地迹线)XX以及站点S.在SVx上量出VxL_2=H视高,过L_2作水平线即为量线.由于物偏角为45°,所以L_2量线与L_2量线等高.接着定出A点透视位置,作AVx、AVy与两量线分别相交,自交点开始画X和Y两方向尺寸,由VxVy分别引线两两相交即可得建筑物的基透视.高度画法除用一般画法外亦可用量线法,即在L_2VX上再量L_2K=Z,过K作水平线,即可获高度,具体画法见图1所示.对于非45°物偏角,方法同上见图2.可以看到左右两量线高低不一,两立面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图2中还画出物高Z_2高于视高H时的画法.证明详见《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王宏祖先生论文“量线法画透视图”.  相似文献   

3.
左满常 《华中建筑》1996,14(1):73-74
建筑透视图中门窗开启的画法左满常我们所看到的建筑透视图(线描或色彩渲染图),绝大多数所表现的都是门窗关闭的情况。对于整座单体建筑的透视图来说,因门窗的图面尺寸很小,这样处理人们不以为然。对于室内透视或店面(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透视图,仍采用门窗一律关...  相似文献   

4.
以前讲过的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都是以铅垂地面作为画面的,而三点透视图则是以倾斜于基面的平面为画面的,此画面与地面有一倾角。因为在作三点透视图时,若视轴倾斜而画面竖直,便会产生不自然的畸形,因而画面也要倾斜,与视轴垂直,这样就出现了三个交点。  相似文献   

5.
上期学报发表的“建筑设计资料汇编”中,透视图简捷画法的一般规律有如下三种: 一、应用几何关系:在透视面上应用原来立面或平面中的某些几何关系求得欲求的线或图形。如图1是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连bd后即得bp/(cn)=bc/(cd)在透视面a′b′c′d′中,可求得SP的透视线S′P′;又如图2是利用平行线关系作两平行线平行于一个边使其通过对角线与SP的两个交点,即可在透视面中求得S′P′。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四心法”椭圆提出了新画法。文中通过分析图形中的边角关系,推导出确定椭圆大、小圆弧半径长度的通用计算公式。应用公式计算的数值,以“量取法”绘制椭圆,例举了画法。  相似文献   

7.
程绪楷 《安徽建筑》2002,9(2):28-29
本文针对建筑透视作图时,传统的分面作业法的弊端,提出建筑透视图的画面独立作业的方法和观点。介绍一种原理简单、切实可行的快速绘制建筑透视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4年第1期所载两点透视基本作图法一文已把建筑设计透视图基本概念与作法详细介绍,初学者可遵循文中制图步骤绘制所设计建筑的透视图。 在制作两点透视图时,建筑平面与画面的夹角确定后,接着绘制视中线、确定视平线EL及两个消失点VP_1、VP_2,再附上侧立面图,就可以绘制透视图了。 笔者从事建筑设计多年,对绘制透视图深有体会。现将早年采用的英文版手册中的简化图表数据法介绍给读者。用该方法绘制透视图简便、迅速、效果好。一般制作普通透视图或是鸟瞰图。只须2~3小时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业在应用网络计划方法的实践中,广泛采用时间座标网络的形式。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有关时间座标网络的画法和格式比较杂乱,严密性不够,影响了方法本身的科学性。为此,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于1981年发表了“时间座标网络的画法与分析”研究报告祉求意见稿,就时间座标网络的构图、画法和应用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和方法。该征求意见稿曾在《冶金建筑》杂志上发表,并  相似文献   

10.
康保成 《山西建筑》2012,38(17):285-287
阐述了透视图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了用AutoCAD软件中dview命令绘制透视图的步骤,并深入分析了参数变化对透视图的影响,进而选择比较理想的选项与参数,以达到满意的透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烘箱法和卤素水分测定仪法对城镇污水厂三种类型污泥分别进行了含水率测定,分析了不同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优缺点,并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两种含水率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波动法的缆索张力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亚茹 《山西建筑》2008,34(16):75-76
分析了波动法测索力的原理,推导出了两端铰支条件下考虑横向刚度时计算索力的实用公式,通过测量索的横波波速与瞬态振动的频率阶数i即可算出缆索张力,指出了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14.
张华  陆阳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402-1407
土体与支挡结构的变形与稳定是岩土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探讨,介绍了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与颗粒离散单元外部耦合的方法,对处于系统中的不同部位,分别应用二维刚性颗粒离散单元与允许大应变的有限差分网格,模拟离散体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连续域与非连续域的平滑过渡则通过计算过程中满足两域对应边界的相容条件与平衡条件实现。就耦合的实现途径进行了说明,并将其应用于衡重式挡墙与墙后填土相互作用的分析,对比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证明采用的方法能较有效地再现土与支挡结构的力学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清单计价法和定额计价法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计算方法,对这两种计价方法的概念及其计价步骤进行了阐述,对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在招投标工作和计价活动中能更合理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启鹏  李红波 《山西建筑》2007,33(22):63-64
介绍了大型通用软件ANSYS中对预应力拉索的处理方法,并将该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应用于一实际空间网架结构中,并给出结构分析的静动力结果,对于设计验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建山 《山西建筑》2010,36(20):332-334
以盾构隧道施工中遭遇高强度岩脉为例,提出了一种盾构穿越矿山法隧道的特殊施工方法,介绍了该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及需注意的控制点,从而为盾构法隧道施工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横道网络方法"的提出已有两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本文从目前进度计划图样普遍存在的问题、"前锋线"方法学而不用的奇怪现象、三种常用计划方法各自优缺点分析出发,以独特的视角,通过解析WBS与计划图样的关系和横道图与单代号、横道图与双代号网络图的转换关系,介绍了"横道网络方法"博采众长、新颖实用的创建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基于Fellenius-Eslami研究的适合振动密实的土类评估方法仅认为砂和砂砾土是可密实的,然而在国内过去十余年的工程实践表明该评估方法过于保守。该文通过介绍十字形振杆密实法处理可液化粉土地基、复杂的滨海相可液化地基等施工案例,论证了振动密实技术处理粉土地基的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CPTU)的中国国标土分类的振动密实土类评估方法,认为归一化CPTU数据处于“中砂”、“细砂”、“粉砂”和“粉土”区域内的地基土是可以采用振杆密实法进行加固处理的。该判别方法适合当前国内振杆密实法的应用实践,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振杆密实法在地基加固处理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闫亚武  杨磊  吴明玉 《山西建筑》2007,33(8):247-248
介绍了评标的目的及其现状,对评标办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投标人的报价对复合标底的影响情况,并对单价入围率对总分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以使招投标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