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 4个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和 2个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柱进行了抗震试验。试验发现 ,钢管径厚比和支座约束等是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位移延性和极限相对位移的影响明显 ;钢管内埋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抗剪钢筋是一种有效的支座嵌固 ;在柱截面尺寸及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比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柱好得多  相似文献   

2.
王玉银  陈杰  纵斌  耿悦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170-177
进行了12个钢管再生混凝土和12个配置螺旋箍筋的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在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二者轴压力学性能的差异;分析了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主要试验参数对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用钢量相同的钢筋再生混凝土试件相比,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套箍系数较小时(ξ<1.0),发生剪切破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钢管混凝土短柱极限荷载的影响幅度相对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较小;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对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相应的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和钢筋普通混凝土短柱类似。  相似文献   

3.
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与钢管高强普通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的差异,进行了圆形和方形两种截面形状、高强普通和再生两种混凝土、方钢管内配置与不配置钢筋两种构造的5个钢管混凝土足尺试件轴压性能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混凝土种类、截面形状和配置钢筋对试件承载力、耗能及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损伤发展过程和破坏形态与钢管普通混凝土柱相似;在截面积、含钢率、材料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圆形截面试件较方形截面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能力;混凝土种类对方形截面试件轴心受力性能影响不大;方钢管内配置钢筋可加强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根据国内外相关规程对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引入尺寸效应影响系数,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7)
现如今,已有学者对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时的钢管局部屈曲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的钢板在轴压和压弯状态下的有效宽度的计算方法。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配置U型钢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构造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薄壁方钢管柱的局部稳定和变形能力。此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构造方法属于结构构造设计领域,涉及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构造的内部构造方法,配置的U型钢筋具有提高该结构柱延性的作用,效果显著、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针对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的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开展试验分析。验证分析在实际中应用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的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差异问题,分别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分析模型,对比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差异。研究结论证实,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优于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对此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钢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提升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延性,在常规的钢管混凝土内插入钢筋形成了配筋钢管混凝土。通过轴心受压试验,采用基于性能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配筋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配置的钢筋有助于抑制核心混凝土的压碎,改变其破坏模式,使构件的承载力、套箍效应、延性和极限荷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都得以显著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在钢管混凝土内配置钢筋是提高其延性乃至整体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五边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不同加载方向的抗震性能,设计了6个1/7.5缩尺的巨型柱模型试件,试件截面构造包括单腔体腔内配置钢筋、4腔体腔内未配置钢筋和4腔体每腔体内配置钢筋。进行了两种不同加载方向的拟静力研究,一种沿截面对称轴方向加载,另一种沿垂直截面对称轴方向加载。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结果表明: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三种截面构造中,4腔体每腔体内配置钢筋的试件抗震能力较强;不同加载方向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受力性能有明显差异,设计中应考虑两个方向抗震能力的均衡性;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屈服位移角均值为1/75,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均值达1/24,具有良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五边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不同加载方向的抗震性能,设计了6个1/7.5缩尺的巨型柱模型试件,试件截面构造包括单腔体腔内配置钢筋、4腔体腔内未配置钢筋和4腔体每腔体内配置钢筋。进行了两种不同加载方向的拟静力研究,一种沿截面对称轴方向加载,另一种沿垂直截面对称轴方向加载。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结果表明: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三种截面构造中,4腔体每腔体内配置钢筋的试件抗震能力较强;不同加载方向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受力性能有明显差异,设计中应考虑两个方向抗震能力的均衡性;五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巨型柱,屈服位移角均值为1/75,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均值达1/24,具有良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中纵向钢筋(纵筋)的不同力学指标对构件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配置高性能带肋和普通光圆两种类别纵筋的短柱轴心受压试验。采用基于性能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对承载力、延性、变形、钢管和钢筋的应变分布以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发现:配有两种类型纵筋的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差别,纵筋强度的直接提高或形状上的改变并不能有效改善构件整体性能,而配有材质与钢管相近的普通光圆纵筋的构件更能表现出优越的力学性能。由此可得,纵筋形状不是影响构件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配置力学指标与钢管相匹配的纵筋才能使纵筋材质得以充分利用、改善性能进而降低构件的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10.
提出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整体连接的新型节点形式。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梁连接区将钢管断开,使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纵向钢筋直接伸入支座节点,节点区梁柱混凝土整体浇筑,方便节点施工且保证节点刚度。为了弥补由于钢管断开造成的节点强度不足,对节点无钢管区域采用柱纵筋、环向密箍和钢筋网片进行加强。通过对3个节点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节点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加强后的节点破坏迟于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承载能力高于钢管混凝土柱,而且有一定的延性,证实了这种节点在轴向加载条件下的可行性,且满足"强节点"的抗震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给定的混凝土、钢材和钢筋三轴本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常温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导出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用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对公式进行校核,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了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钢材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火灾作用后方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温度场及力学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以往试验结果验证。然后分析了截面边长、配筋率、受火时间、含钢率、材料强度等参数对火灾作用后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火时间、截面边长是影响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火灾作用后方钢管钢筋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理论公式, 为其灾后修复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圆钢管、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抗火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荷载比下柱的耐火极限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必须进行防火保护。在相同条件下,耐火极限从大到小排序为:圆钢管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钢管柱。在一级耐火等级下,钢管混凝土柱和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需要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厚度可比钢管柱分别少55%和18%以上。随着荷载比的减小或截面尺寸的增加,柱的耐火极限提高,需要的保护层厚度减小。对于钢管混凝土柱,若采用水泥砂浆保护层,其厚度是防火涂料的3倍及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扭矩作用下的滞回性能,以截面形式和空心率为主要参数,开展了4个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试件在扭矩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得到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扭矩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扭矩-转角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扭矩作用下的扭矩-转角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出现“捏拢”现象,卸载刚度与初始弹性刚度接近,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往复扭矩作用下,圆形截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的扭转性能较方形截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更优。在截面外轮廓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空心率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扭矩作用下扭转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和理论对空、实心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实心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可以采用实心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空心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的承载力与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有关。火灾试验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的耐火性能要优于钢管普通混凝土,根据试验提出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耐火时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进行非线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有限元分析的钢管和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函数类型;利用计算结果拟合出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满足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的要求,通过模拟获得的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差异较小,所建立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能够较准确地计算构件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柱耐炎极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5个圆形截面钢管高强度混凝土(以下简称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耐火试验,研究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在标准温升曲线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火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柱子外围只需进行适应的防火涂料保护,即可达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对柱结构所要求的耐火极限。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提出内置钢骨组合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套箍指标、配骨率等参数的影响,设计制作12个内置钢骨组合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及3个未配置钢骨的组合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两类试件;通过轴心受压试验,考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实测试件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和承载力,分析各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两类组合柱轴压性能的差异。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提出内置钢骨组合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式。研究表明,内置钢骨组合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高,增大套箍指标和配骨率可以明显提高试件承载力,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长细比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林海  曹宇清 《钢结构》1999,14(2):21-25
进行了12个钢管混凝土和4个空铜管轴心受压构件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填充了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延缓钢管的局部屈曲,从而使钢管混凝土长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长细比为130~155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58/T)中有关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偏于保守,浇灌混凝土以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较空钢管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由同心设置的内、外圆钢管构成的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分析了单钢管混凝土柱与双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机理,并根据纤维模型法原理,采用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受力特性的钢材与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给出了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数值分析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5个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表明:轴心受压双钢管混凝土短柱与单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全过程都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为腰鼓形,其外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单钢管中的混凝土大致相同,但内钢管中的内层混凝土受到的约束效应较大,且不是内、外钢管对它的约束效应的叠加,因此对内层混凝土约束效应的确定是计算承载力的关键。通过与相同含钢率的轴心受压单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力过程的对比得出:双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明显高于单钢管混凝土柱,且具有非常好的延性和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