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影响棉籽油色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影响棉籽油色泽的因素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刘军海引言精炼棉籽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我省产棉区以食用精炼棉籽油为主。油脂色泽是判断精炼程度和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油脂中的色素主要来自油料种籽内所含的油溶性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棉酚等),在制油过程...  相似文献   

2.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低,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好。菜子油是我国南方各省普遍食用的油脂,经过精炼的菜(子)油,色泽淡黄,清亮,油炸的食物色泽金黄,炒菜有香味。人体对它吸收率达99%。但含大量芥酸,对人体发育不利,现在正研究培育含芥酸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前言油脂的色泽是由色素造成的。它是衡量油脂质量标准之一。菜籽毛油经以下工序精炼所得的二级油,色泽一般呈黄色~棕色。然而在生产中也会遇到成品油色泽加深,呈深褐色的情况。通过观察分析,菜籽油色泽加深,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1油料品质的影响油料本身霉变变质,导致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报导,优质精炼棉籽油的安全贮藏期只有9-24月。但多数棉油厂的精炼棉籽油的安全贮存期达不到上述时间,而是贮存几个月后,油脂就出现色泽加深、气味不正、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等品质变劣现象。我们调查发现,多数棉油厂的油脂贮存三个月后,过氧化值均超过《食品卫生指标》,影响了油脂的食用和商品价值,有的棉油厂因此失去了出口创汇的机会。当棉油厂发现油脂品质变劣时,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将贮存棉籽油重新再碱炼加工,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加工操作的麻烦,同时会造成大量的油脂损失,给棉油厂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谈一谈油脂在贮存中的防护措施,以利于油脂的安全贮存。  相似文献   

5.
制皂油脂的精炼是皂类行业的原料预处理过程,其结果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油中的杂质如不除去,既影响了肥皂的外观色泽和质量,又影响到毛废液的颜色,直至精甘油的颜色,因此制皂用的动、植物油脂必须经过精炼。文章对原油(动、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核桃和核桃油具有极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冷榨能保持核桃油和饼的天然风味而能够直接食用,过分的冷榨和热榨生产的油和饼失去直接食用价值,油脂要经过精炼。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油脂的回色现象?影响其回色的因素是什么? 精炼后的油脂(包括毛油),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后色泽有所回升,即所谓回色现象。大豆油的回色较其它油脂更为明显。研究证明,油脂的回色是由于生育酚的变化引起的。生育酚目前已发现有α,β,γ,δ等四种异构体。由其分子结构中的甲基和氢的不同位置所决定(图1)。  相似文献   

8.
吴旭妍 《中国油脂》2022,47(3):117-12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对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中27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检测,了解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中27种元素含量的差异,以此鉴别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采集合格食用植物油样品22份,回收油脂样品120份,经微波消解后,进入ICP-MS仪检测27种元素含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元素差异分析,找出不同类型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的特殊差异元素。结果表明:Co、Cu、Fe、Na、Mn在未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未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的指标元素;Fe、Cd两种元素在精炼回收油脂和食用植物油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可用于精炼回收油脂的鉴别;Cr、Cd、Ag、Ca、Pb、Hg、Al含量在不同颜色精炼回收油脂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此来指导回收油脂的进一步提炼,并根据其元素含量的高低用于生物原油等再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回收油脂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左青  高轶群 《中国油脂》2003,28(11):26-29
大豆油和菜籽油返色现象是精炼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油脂返色机理,防止油脂返色给销售环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结合在色拉油生产中的认识,分析了油脂返色机理,返色主要由油脂自动氧化造成的。通过采取降低脱胶油含磷量、使用低活性白土、降低脱臭温度及严格各段过滤等措施,可减缓色拉油返色速率,使大豆色拉油色泽控制在Y4、R0.1,6h加热实验色泽从R0.1升到R0.3;菜籽油储存10d后色泽回升值在R0.3、Y3.5。通过生产工艺的调整,基本上控制了油脂返色。  相似文献   

10.
对于棉籽油采用混合油精炼工艺,可有效改善工艺中棉酚的脱除效果,降低精炼损耗,改善油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简化油脂加工环节,较其他精炼工艺有着更好的效果,是一种更适宜于棉籽油这种特定油脂精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食用油脂科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油脂科学研究的进展安徽省粮科所(230031)吴正达编译1.前言在论述食用油脂科学时,除原料、制油、精炼、加工、包装、防止污染等油脂制造和利用技术外,还须对油脂营养与医学的关系、分析技术及制品标识、环境问题等进行全面的论述,这是笔者力所不及的。本...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食用油脂全部为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的精炼油脂,相当于我国生产的一级食用油脂。 我国目前销售食用油脂大多为二级精炼油,在某些偏远地区甚至一直食用毛油,这种情况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人体的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谷维素含量、指示剂种类、游离脂肪酸含量、油脂色泽对稻米油滴定酸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以酚酞为指示剂时,随着谷维素含量的增加,新鲜精炼稻米油和一级精炼大豆油的滴定酸值升高;但是当采用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时,谷维素含量对两种油脂的滴定酸值无明显影响。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油脂色泽对滴定酸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州《信息时报》上有关“汽油浸炼食用大豆油大揭秘”的系列文章中对溶剂浸出植物油脂工艺在食用安全方面的质疑,通过对食用油脂生产工艺的论述,阐明了目前在我国推广的溶剂浸出食用植物油生产工艺是一种先进科学的制生产工艺,并从浸出法制油的百年发展历史说明,目前的浸出法制油工艺并不是中国人发明,更谈不上该工艺的保密,同时介绍了油脂浸出用抽提溶剂的组成及与汽油的主要区别,强调了浸出法制取的毛油必须经过精炼后才可食用,同时介绍了我国在制油过程中所采用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对目前媒体上报道行业技术问题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植物油中的胶体物质大部分为磷脂。磷脂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植物油的应用价值。也影响了它的安全储藏,同时也给油脂的其他精炼工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任何毛油都要经过脱胶工艺脱除磷脂,来使其成为符合食用标准的成品油或加工为高级食用油。  相似文献   

16.
蓖麻油精炼工艺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蓖麻油脂肪酸组成中绝大部分是蓖麻酸,使得蓖麻油的活性比其它食用油脂强,因此,蓖麻油的精炼工艺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其精炼工艺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当之处还望广大油脂工作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一、油脂加工中广泛应用的几种手段 从油料中提取的毛油,由于提取过程带进的杂质和油料本身具有的非油物质。在作食用或作工业用前,必需经过精炼;有时还需经过改质,才能满足各式各样的使用要求。精炼一般定义为去除油中非三甘酯物质,而改质是指改变三甘酯的化学构成,从而改变油脂的物化性质。两者是有区别的。目前使用的精炼手段为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改质方面主要是氢化,其次是交酯化。  相似文献   

18.
人造奶油是一种以食用油脂为原料,具有一定塑性的固态,半固态或液态的乳化食品.在一般情况下,人造奶油是由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油相和不高于百分之二十的水及水溶性添加剂组成的水相物质调制而成的.其中的油脂可以是纯净的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也可以是两者的混合物,在现代的加工过程中,这些油脂均要经过氢化和精炼,以便使制成的人造奶油产品具有消费者所需求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人造奶油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佳品,它不但是人体所需的热能的来源之一,而且是人体所需的许多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食用油脂加工工业中,油脂的过度精炼不仅能耗高、产生的污染大,而且去除了较多的油脂中的微量活性物质,增加了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是目前油脂加工工业中普遍存在问题。而当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同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食用油脂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食用油脂适度精炼进行研究,以获得微量营养物质保留较多、安全可靠、加工能耗和污染较低的油脂产品,是油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声波辅助加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物理处理方式,概述了超声波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并针对超声波在毛油的预处理、油脂的脱胶、脱酸、脱色和深加工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最后,还分析了超声波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阐述了超声波技术在油脂精炼中的优势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展望超声波技术在油脂适度精炼工艺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二次精炼对棕榈油品质及其煎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次精炼棕榈油(RBDOL)和二次精炼棕榈油(RRBDOL)进行品质及煎炸性能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RBDOL经过第二次精炼后,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和烟点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含量以及OSI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煎炸过程中,RBDOL除稍有异味外(主要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油脂氧化劣变产生的),其色泽和OSI值都明显好于RRBDOL(P<0.05).随着棕榈油精炼次数的增加,其氧化稳定性和煎炸性能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