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39-4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长江水.结果表明在20℃下超滤膜可保持较高通量的稳定运行,通量>130 L/(m2·h);在粉末活性炭总投量为10 mg/L左右时,采用脉冲澄清池的常规工艺+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组合系统,对CODMn总去除率约60%,对UV总去除率为70%以上,出水CODMn<1 mg/L;PAC不能明显改善和稳定膜的渗透性,投量过高(20 mg/L以上)会导致膜穿透压力上升,渗透性快速下降;在砂滤池高滤速运行时,没有对膜的过滤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没有砂滤工艺,膜的渗透性在4~5 d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超滤膜系统的产水率,采用混凝/粉末活性炭/浸入式膜组合工艺,对中试超滤膜反洗水进行了回收处理。结果表明,膜反洗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以DOC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MW30 ku和MW1 ku区间内;回收系统的平均出水浊度为0.07 NTU;当FeCl3和PAC的投量均为15 mg/L时,出水CODMn平均为2.8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50.7%;回收系统出水的pH和微生物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该反洗水回收工艺应用于杨柳青水厂的膜处理示范工程,可使系统的产水率从79.85%提高到98.03%,可减少废水排放量达33×104m3/a。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粉末活性炭(PAC)和聚合氯化铝(PACl)的最佳投量,然后采用中试装置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对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PACl投量为4 mg/L、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 mg/L及PAC投加在第二级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况下,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4%和52%。正确地投加PAC能缓解膜污染,并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
混凝沉淀/PAC吸附/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冬季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简称PAC-UF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冬季原水,中试结果表明:当处理冬季低温低浊水时,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6 mg/L,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量为20 mg/L;PAC-UF工艺可以将出水的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投加20 mg/L的粉末活性炭能使混凝沉淀/UF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2%和15%;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还能够缓解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但缓解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6.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为载体,向池内投加粉末活性炭,利用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泥回流系统对粉末活性炭进行富集和回用,延长其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考察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对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并进行了投炭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投加方式能显著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比不投加炭,对CODMn的去除率提高了近10%。通过增加污泥回流比可减少投炭量,在去除率相同的情况下,污泥回流比为5%时的投炭量较回流比为3%时减少了34%,而较不回流投炭方式减少了77%。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是粉末活性炭吸附和生物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工艺对连云港地区受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有限的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C投加量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投加PAM可以提高回流污泥浓度,降低混凝剂用量,改善絮凝效果。当回流比为0.040,PAM投加量为0.08mg/L,PAC投加量为25 mg/L时,出水浊度为1.0 NTU。  相似文献   

9.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深圳市某水库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排污周期和曝气强度对有机物的去除以及膜污染的影响,以优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投加PAC强化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投量为10 mg/L时,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42%和35%;膜池内活性炭随过滤的进行逐渐达到吸附饱和,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3%和5%,24 h排污一次有助于保持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相对较高的去除效果;增加曝气强度,将气水比提高为12∶1,不仅能够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同时还可减缓滤饼层及膜孔内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