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河县清源水厂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技术,全厂采用了PLC自动控制系统,符合商河县的具体情况,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出厂水水质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详细介绍了各单体构筑物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兰旭 《市政技术》2014,(2):106-108
南水北调原水水质十分复杂,传统的给水厂混合—絮凝—沉淀—砂滤—氯消毒处理工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宜采用深度处理方式及新消毒工艺措施。以门头沟门城水厂为例,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及紫外-氯胺联合消毒工艺在水处理方面的实际效果。该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保障水质安全,同时也是实现水质规划目标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路水厂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日供水量97Ym。的水厂,水厂水源取自洪泽湖下游二河水,主要工艺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根据水源水质、现有工艺以及水厂的占地情况,通过对各种深度处理工艺的试验和研究,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确定选择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优、操作维护方便的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㈤)深度处理工艺用于该水厂的深度处理;水厂从2011年8月开工进行深度处理工程改造,于2012年6月25日调试通水成功,MIEX工艺的设计通水倍数为800BVTR;改造后的水厂处理工艺为:MIEx+混凝沉淀+砂滤+消毒;MIEX系统运行后大大提高了水厂的产水水质、降低了后续工艺的加药量并降低了供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改造后该水厂COD。去除率为60%,消毒副产物降低80%;使该厂出厂水满足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珠海市某水厂出厂水浊度偏高、原水水质高藻低浊和高色度水的特点结合水厂现有工艺流程,对水厂滤池进行了改造;采用"PAFC+HCA"联用、PSiAF、PAFC、PFS、PAC五种常用混凝剂,通过小试及生产性试验对除浊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PSiAF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的可行性。并考察了"预臭氧—砂滤—主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中试试验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浊度和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黄河下游地区水质口感"苦、涩"等情况,耿井水厂于2011年启动水质达标改造工程,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臭氧/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使得出厂水水质在原有达标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活性炭滤池对COD_(Mn)的去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影响了出厂水水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采取确定臭氧最佳投量、优化反冲洗方案、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等技术措施,将COD_(Mn)总去除率提高了2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水质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运河水厂进行了提标改造,考察了新建V型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的运行效果,并针对后续需要注意的环节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经混凝—沉淀—砂滤—炭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出厂水水质有大幅提升,特别是浊度和COD_(Mn),水质基本满足浙江省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出厂水水质,北方某水厂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新建规模为40.0×104m3/d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水厂运行实践表明,深度处理出水水质指标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详细介绍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情况,对臭氧的投加方式及活性炭翻板滤池的工艺设计、反冲洗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饮用水水质和提高水厂产水能力,肇庆高新区粤海水务水厂采用PVC合金超滤膜技术对该水厂一期工程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升级提标改造。该提标改造示范工程将原有无阀滤池改造为浸没式超滤膜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能保证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9.
受太湖流域的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太湖周边水厂逐步新增深度处理工艺来满足对出厂水水质的要求。通过对深度处理初期投运、冲洗管理、生物控制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水厂新建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维护情况,以及深度处理工艺针对太湖水源的控制措施,总结了深度处理的相关管理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饮用水深度处理预臭氧氧化工艺的实验研究,对预氧化利用率、预臭氧对常规沉淀处理的影响以及最佳臭氧投加量等问题的分析,达到对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强化,以达到提高出厂水水质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给水深度处理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深度处理工艺应用的背景、现状和各种深度处理单元的技术特点以及可去除污染物与去除机理等,并对各种处理单元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同时,还对深度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据不同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合理选择深度处理工艺的原则。最后对消毒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臭氧活性炭工艺在杭州南星桥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杭州南星桥水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比较了深度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北方某大型化工企业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采用了淹没式固定床/物化/反渗透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特点及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达到了企业对中水回用的水质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前福州市区各自来水厂采用的为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为了消除水源水质对供水水质造成的突变性、无法预测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福州东南区水厂原有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应用情况,并反映出其对提高水厂运行稳定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昆山市给水工程改善水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昆山市的供水现状以及已实施的、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在全市实施区域供水,逐步用以阳澄湖为水源的规模化水厂替代分散在各镇、村的以地下水和内河、湖泊水为水源的水厂;实施水源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原水水质;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对受到微污染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实施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印染企业污水站排水情况,设计采用砂滤/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能达到企业生产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组合工艺流程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成的八种工艺流程对深圳水库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皆达到了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规定的一类水司88项水质标准的合格率。通过对各流程出水南的全面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在各种工艺流程中,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商丘市梁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商丘市梁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情况,通过对不同性质污水量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改良型氧化沟工艺、传统A/A/O工艺及Bardenpho工艺3种污水处理方案的优缺点。经比选最终选择Bardenpho工艺,采用混凝沉淀、砂滤及活性碳吸附的深度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Norton JW  Weber WJ 《Water research》2006,40(19):3541-3550
Breakeven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ategic distribution of advanced treatment units in a water supply network to manage network-derived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Disinfections by-product (DBP) formation was used as a representative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parameter. A basic DBP formation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at fraction of residential service population receiving water degraded below required quality levels within a hypothetical water utility service population. The costs of upgrading centralized treatment facilities to meet DBP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were estimated and then apportioned over that population fraction to estimate breakeven or equivalent cost allowances for an alternative distributed treatment approach. Breakeven costs for single-connection treatment units were calculated for a range of service population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various network parameters on breakeven cost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singularities--sudden shifts in optimal technology selection--resulting from relatively small variations in required treatment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