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两步合成工艺制备LaPO4:Ce3+,Tb3+(LAP)/YBO3纳米核/壳复合结构,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复合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可能是由于YBO3壳层材料降低了LAP纳米荧光粉的表面缺陷和表面复合,使得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加;同时核壳摩尔比对发光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核/壳摩尔比为6∶1时,发光效率比LAP纳米荧光粉提高近58%。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应条件温和的水热法制备LI十掺杂的YBO3:Eu3+荧光粉。通过掺入不同量的L|+研究其对荧光粉YBO3:Eu3+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等手段表征材料性能。结果表明:Li+掺杂能够提高荧光粉YBO3:Eu3+的发光强度,最大能提高近20%。发光增强与Li+掺杂量的多少有关,同时也可能与Li+改变YBO3晶体场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颗粒团聚。为了更好地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报道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TiO2/PBA/PMMA复合粒子。分析二氧化钛、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和超声震荡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表征核壳复合粒子。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子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51nm。其粒径分布较未改性纳米TiO2明显变窄,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Nd^3+和Dy^3+掺杂立方相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体,用XRD、荧光光谱等测量手段对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讨Nd3’和Dy¨的掺杂比例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利用776nm红外光激发样品,NaYF4:Nd^3+,Dy^3+实现蓝、绿上转换发光,出现Dy^3+特征峰:479nm、574nln上转换发射峰.探讨基质NaYF4中Nd^3+对Dy^3+的敏化作用及上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LED用荧光粉红色发光成分,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掺Gd、Tb、La的YAG:Ce^3+荧光粉,用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Gd、Tb、La的不同掺入量对YAG:Ce^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荧光粉激发光谱峰值在475 nm附近,发射光谱峰值在540~560 nm之间.掺杂Gd和Tb使得YAG:Ce^3+荧光粉发射光谱有不同程度的红移,掺Gd的YAG:Ce^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红移较Tb更明显;掺杂La的YAG:Ce^3+荧光粉光谱图峰位发生了蓝移.  相似文献   

6.
在一氧化碳还原气氛下,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AG:Ce3+,Pr3+黄色荧光粉。研究Pr3+的掺杂浓度(X)与助熔剂对该荧光粉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的掺杂浓度x≤0.012时,光谱强度随X增大而增强;当x〉O.012时,光谱强度随X增大而减弱。同时还发现光谱的峰值和峰形不受X的影响,主激发峰位于468nm,发射峰位于530rim和610nm。在YAG:Ce3+荧光粉中掺杂Pr3+增加了荧光粉的红色成分。A1F3做助熔剂时,可以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Eu3+掺杂YPO4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了YPO4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了SiO2@YPO4:Eu3+核/壳结构荧光粉,并利用XRD、SEM以及荧光光谱分析了合成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分析表明:样品结晶良好,包覆后的核壳荧光粉的粒径约为600nm。与YPO4:Eu3+相比,SiO2@YPO4:Eu3+衍射峰位置有很小的偏移且包覆之后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峰值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对其进行焙烧,得到了结构新颖的Y3Al5O12:Ce^3+(简称为YAG:Ce^3+)纳米纤维。XRD分析表明,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为非晶态,经900℃焙烧8h,获得单相石榴石型的YAG:Ce^3+纳米纤维,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Ia3d。SEM分析表明,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直径为210-300nm;YAG:Ce^3+纳米纤维直径为90~125nm,长度大于100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460nm蓝光激发下,YAG:Ce^3+纳米纤维发射出波长为525nm的黄光,属于Ce^3+的5D0→7F1跃迁。  相似文献   

9.
Si02/醋丙核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木材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丙共聚物(VAc-MMA-AA)包覆硅溶胶纳米Si02粒子,形成Si02/VAc-MMA-AA核壳乳液,将该核壳复合乳液与杨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聚合物核壳复合物复合木材.利用EM、SEM及FT-IR红外光谱表征该核壳粒子及改性后复合木材的结构和形态,研究了经Si02/VAc-MMA-AA核壳复合物改性后复合木材的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核壳复合物改性的木材WPG为45%时,氧指数为40.1%,并且该复合木材在顺纹和径向方向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6.9%、83.3%,抗弯曲强度提高了42.2%,弹性模量提高了58.9%.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得了稀土Eu^3+、Tb^3+掺杂的CaWO4三原色荧光粉体,利用XRD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由于Eu^3+、Tb^3+离子半径与Ca^2+大小相当,稀土掺杂CaWO4的晶体结构并未引起其晶体结构的较大变化。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纯CaWO4产生430nm波长蓝光,CaWO4:Tb^3+产生543nm波长绿光,而CaWO4:Eu^3+则产生616nm波长红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O:Eu^3+,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径分析仪和荧光光谱(PL—PLE)等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度以及煅烧温度和Eu^3+离子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Eu^3+作为发光中心占据了Ca^2+离子的位置,但未改变基质CaO的立方晶型结构;样品颗粒基本上为球形结构,其平均粒径在0.4~3.0μm;Eu^3+离子在晶格中处于两种不同的格位,即立方体心和正交体心,随着煅烧温度和Eu^3+离子掺杂量的提高,样品的最大发射峰由592nm(5D0→7F1)向614nm(5D0→7F2)红移,这是由于立方/正交体心的比例减少以及Eu^3+离子的对称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掺Gd的YAG:Ce^3+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Y1-y,Gdy)2.94A l5O12:Ce0.06^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用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Ce^3+的不同掺入量对YAG: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结构属于立方形的钇铝石榴石晶体结构.激发峰位于475 nm处,归属于Ce^3+的4 f到5d跃迁,发射峰位于542 nm处,归属于Ce^3+的5d到4 f跃迁.  相似文献   

13.
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橡胶力学性能差.需要补强.这是硅橡胶产品开发的关键。本文报道用溶胶沉淀法制备具有核一壳结构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将该复合粒子替代部分二氧化硅作为硅橡胶的补强材料。通过实验确定它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比较用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以及用CaCO3补强的硅橡胶。前者不仅物理力学性能较佳,而且能降低材料的成本。但后者耐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2+掺杂的Ca2MgSiO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考察制备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预烧温度对样品的晶型、粒径分布范围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没有改变Ca1.98MgSiO5:Eu^2+0.02荧光粉的晶型.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三乙醇胺)使样品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相应地增强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预烧温度为700℃时粒径分布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15.
张锦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10):781-784,789
为了寻找实用、廉价、性能良好的TiO2∶Eu3+发光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纳米发光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与PL、PLE对样品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发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800℃退火的样品薄膜表面起伏不平,无开裂,且颗粒大小比较均匀,表面起伏度约为32nm,用540nm激发光源对800℃退火的TiO2∶Eu3+发光薄膜进行激发时,样品显示出强红光发射,对应于Eu3+的5 D0→7F2超灵敏跃迁;且荧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再减弱,800℃时达到最大值,表明存在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单相白色荧光粉Ba1.31Ca0.64-xSiO4:0.02Eu2+,0.03Mn2+,xRe3+(Re3+ =La3+,Sm3+),研究掺杂La3+,Sm3+的荧光粉的光谱特性.XRD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Ba1.31 Ca0.69SiO4晶相结构.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蓝绿光波带(430~550 nm)和橙红光波带(560 ~650 nm)组成,分别归属于Eu2+取代Ba2+ (Ca2+)格位的5d-4f跃迁和Mn2+取代Ca2+格位的4T1-6A1跃迁.La3+和Sm3+能够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且La3+效果较好.合成的白光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光色参数,色温Tc=4 478~5 753 K,显色指数Ra均大于8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Cao.7Sro.18-1.5x(WO4)0.5(MoO4)0.5:0.08Eu^3+,xTb^3+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表征.确定荧光粉的合成条件,同时研究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3BO3对荧光粉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焙烧2h荧光粉发光性能较好,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BO,较明显增大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5nm)和蓝光(465nm)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616nm(Eu^3+的5D0→7F2跃迁).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Cao.7Sro.18-1.5x(WO4)0.5(MoO4)0.5:0.08Eu^3+,xTb^3+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表征.确定荧光粉的合成条件,同时研究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3BO3对荧光粉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焙烧2h荧光粉发光性能较好,共激活剂Tb^3+和助熔剂H,BO,较明显增大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所制备的荧光粉均可以被近紫外光(395nm)和蓝光(465nm)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616nm(Eu^3+的5D0→7F2跃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添加任何辅助试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长约5μm、宽250nm的LaPO4纳米棒,并对其进行了Gd3+和Tb3+的掺杂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LaPO4纳米棒为单斜相,Gd3+是Tb3+的优异敏化剂,Tb3+和Gd3+双掺杂后,发光性能比Tb3+单掺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Y(P,V)O4:Eu3+荧光粉。通过综合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能使YPO4:Eu^3+和YVO4:Eu^3+更好地固溶,提高了其结晶性能和发光性能.制备的样品呈分散性好的球形颗粒,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μm.对前驱体的水热处理提高了Y(P,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