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以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平板计数法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富营养环境、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易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添加低浓度的NaCl和葡萄糖均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但促进作用不明显;添加高浓度的NaCl和葡萄糖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高产凝乳酶菌株,以产凝乳酶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进行诱变。诱变后筛选得了一个突变株L-6,凝乳活力为1419.7 SU/m 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0.2%;水解活力降低了22.39%,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的比值为125.64,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1.32%。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酸碱耐受性高的菌株A1为对象,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就地清洗程序条件为17.5 g/L氢氧化钠溶液85℃冲洗20 min,然后用纯水冲洗,接着用15 g/L硝酸溶液85℃冲洗20 min,最后用纯水冲洗。经过此清洗程序后,可以彻底清除不锈钢片上的蜡样芽孢杆菌。为了降低酸碱清洗剂的用量,将酸碱清洗剂与杀菌剂过氧乙酸进行联合使用,优化最佳清洗程序为15.0 g/L氢氧化钠溶液85℃冲洗10 min,然后用纯水冲洗,接着用10.0 g/L硝酸溶液85℃冲洗10 min,然后使用3 g/L过氧乙酸溶液25℃冲洗10 min,最后使用中和剂冲洗。该清洗程序在达到彻底清除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时,能够降低酸碱清洗剂的浓度,缩短整个清洗程序的时间,为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洗提供一种更高效、更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衣芽孢杆菌是食品中常见腐败菌。该研究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在常见培养基(如TSB、NB、LB、1/2LB)中均有较强的产生物被膜能力,地衣芽孢杆菌稀释100倍、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30 ℃静置培养更利于地衣芽胞杆菌在96孔板上产生物被膜。测得地衣芽孢杆菌对柠檬酸和氯化钠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1.28 mg/mL和64 mg/mL。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酸和氯化钠对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1/2MIC的氯化钠即能显著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P<0.01);而1/2MIC和1MIC的柠檬酸对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对冷却肉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3个方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处理组可将冷却肉的保质期延长6d~9d,而且效果优于Nisin.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冷却肉中主要污染菌-假单胞菌和潜在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作为冷却肉的生物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主要综述了纤维素酶的来源、组成和催化机理,以及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构建分离自大米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被膜(Biofilm,BF),研究温度、培养时间、碳源、无机盐、p H及接触材料对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培养,通过比浊法、平板计数法判断培养条件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OD_(600)值在培养24 h达到峰值,48 h后趋于稳定;形成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最适温度为37℃,最适p H为7.0;在培养基中加入3.0%~6.0%葡萄糖,3.0%蔗糖,1.0%Mg Cl_2时分别达到最明显的促进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效果;0.01%的Ca Cl_2可促进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有机玻璃、聚氯乙烯相比,不锈钢材料更易形成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接触过大米的不锈钢表面比洁净的不锈钢表面更适宜生物被膜的形成,且生物被膜内菌体维持活性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Q-12抗真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土壤中分离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Q-12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能够强烈抑制镰刀菌、曲霉、青霉、毛霉等能引起食品腐败的真菌。受到抑制的真菌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并且菌丝的形态发生变化。Q-12的发酵液经过(NH4)2SO4沉淀得到的粗提产物对热稳定,121℃高压灭菌15 min仍能保持很高的活性,易溶于水及极性有机溶剂,经非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后,保留在水相的活性物质活性变化不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并且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凝乳酶的活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的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基初始pH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摇床转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的影响较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3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3%,培养温度39℃,培养基最初pH为6.0,发酵时间为14h,摇床转速为120r/min,凝乳酶活力可达923.1Su/mL。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室从广州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抗真菌物质的菌株HN06.经检测其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苦瓜枯萎病菌(cucurbit wilt)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同源...  相似文献   

11.
藤椒油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通过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藤椒油对3种常见细菌及3种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2种霉菌的抑制作用,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为指示菌,探讨了介质p H、热处理及紫外照射对两种藤椒油的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椒油对8种受试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溶剂浸出油的抑菌效果强于冷榨油的。   相似文献   

12.
藤椒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以BHT和V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两种藤椒油还原力、对·OH、DPPH·、O-2·清除率,探讨藤椒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溶剂油的还原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OH、DPPH·、O-2·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溶剂油对·OH、DPPH·的清除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冷榨油;冷榨油对·OH、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4.0675、10.3052和0.5415mg/m L;溶剂油对·OH、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1.9606、2.9465和1.6053mg/m L。当溶剂油质量浓度达到9mg/m L时,对·OH清除率达到89.79%,其清除效果高于1mg/m L VC对·OH(清除率71.82%)清除效果;当溶剂油质量浓度达到11mg/m L时,对DPPH·清除率达到86.87%,远高于1mg/m L BHT清除率(44.5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对紫苏籽成分、靶点、通路与癌症肿瘤的治疗进行系统研究。借助TCMSP、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收集紫苏籽成分、靶点以及癌症和肿瘤的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紫苏籽成分、靶点与癌症肿瘤之间的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借助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采用Auto Dock将紫苏籽的活性成分和抗癌抗肿瘤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共筛选出紫苏籽抗癌抗肿瘤作用的靶点72个,对应17种有效成分。KEGG信号通路涉及的癌种包括膀胱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和TP53对接活性最好。结论:该研究通过构建紫苏籽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挖掘紫苏籽抗癌抗肿瘤的关键靶点,并模拟靶点蛋白和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为紫苏籽在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草药鸡血藤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化合物,应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靶标,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对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Clue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确定鸡血藤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关键通路,并通过CytoNCA插件计算节点的介数、接近中心性和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绞股蓝防治肥胖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补充筛选绞股蓝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绞股蓝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urgBank数据库荻取肥胖疾病靶点.取绞股蓝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黄芪-女贞子治疗免疫缺陷病(IDD)的作用机制.综合利用TCMSP、Swiss Tagert 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在线数据库搜集黄芪-女贞子化学成分及治疗IDD靶点,构建黄芪-女贞子治疗IDD的"化合物-靶点-疾病"和蛋白互作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及Clue...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提高花椒油和藤椒油品质稳定性和预测其货架期提供参考,研究储存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风味品质变化。采用Schaal烘箱法探讨加速氧化过程中(0~35 d)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过氧化值、麻味物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速氧化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KOH)均满足国家限量标准(≤3 mg/g),而过氧化值分别在15 d和20 d时超出国家限量标准(≤0.25 g/100 g)。花椒油和藤椒油分别加速氧化10 d和15 d时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5.86%和10.42%,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5.07%和70.01%;加速氧化结束时,花椒油和藤椒油中麻味物质总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大幅减少,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7.15%和37.30%,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82.03%和89.08%;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未加速氧化的油与加速氧化后的油区分明显。花椒油和藤椒油在储存过程中麻味物质和香气成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失,且长时间储存易氧化酸败,对产品风味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以及协同效应。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加和法研究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与维生素C和芦丁复配物的协同作用。结果: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3,0.062 mg/m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竹叶花椒黄酮提取物与维生素C或芦丁组成的复配物抗氧化活性高,且在复配比例为1∶1时抗氧化性最强,维生素C+黄酮提取物组成的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较芦丁+黄酮提取物组成的复配物高。结论:竹叶花椒黄酮具有强抗氧化性,其与维生素C及芦丁组成的复配物可提高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抗氧化协同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9.
The seeds of Zanthoxylum armatum DC, on hydrodistillation, yielded 1.2% of the essential oil. The oleoresins were extracted by a Soxhlet extractor using ethanol, ethyl acetate, and isopropyl alcoho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oil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38 components, of which linalool (62%) and limonene (18.1%)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oleoresins were linoleic acid, palmitoleic acid, and linalool.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essential oil and oleoresins were evaluated by 2,2′-diphenyl picrylhydrazyl radical scavenging, Fe2+ chelating, ferric thiocyanate method, and various lipid peroxidation assays. The essential oil showed maximum antioxidant potential, whereas oleoresins showed moder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肝草凉茶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