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钢(0Crl3Al/16MnR)、奥氏体不锈钢-钢(1Crl8Ni9Ti/Q235A和0Crl8Ni10Ti/16MnR)和双相不锈钢-钢(00Cr22Ni5Mo3N/Q345C)三种爆炸复合板结合区的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结合界面呈波状结合,热处理后结合区基板脱碳与复板渗碳,而且在结合区复板一侧存在一条约30μm宽的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带。另外还对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结合区的硬度远高于基体的硬度。  相似文献   

2.
4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多道次小变形轧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研究了72mm Q235钢基板和14mm 304不锈钢复板11道次变形至12mm复合板的热轧过程,并应用有限元MARC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温度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变形区内,复合板表面温度持续下降,界面温度略有升高;变形区外,表面温度有所回升;随轧制过程进行,轧件高度方向温度梯度逐渐减小;界面处温度呈“S”形,变形区温度变化显著,且随轧制速度提高,升温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SUS304+Q235B热轧复合板卷为试验材料,利用单机架冷轧可逆轧机生产线,对SUS304+Q235B复合板卷进行了冷轧轧制工艺研究,分析了SUS304+Q235B复合卷冷轧变形规律及冷轧工艺控制技术,探讨了SUS304+Q235B复合板冷轧工艺参数,制定出一套适合生产实际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单机架冷轧机组生产的SUS304+Q235B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厚度尺寸和力学性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多道次小变形轧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庞玉华  吴成  严平 《特殊钢》2006,27(2):9-12
基于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法研究了72 mm Q235钢基板和14 mm 304不锈钢复板11道次变形至12 mm复合板的热轧过程,并应用有限元MARC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温度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变形区内,复合板表面温度持续下降,界面温度略有升高;变形区外,表面温度有所回升;随轧制过程进行,轧件高度方向温度梯度逐渐减小;界面处温度呈“S”形,变形区温度变化显著,且随轧制速度提高,升温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钢爆炸复合板结合区组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素体不锈钢0Cr13Al—钢 16MnR、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钢Q23SA和双相不锈钢00Cr22NiSMo3N—钢Q345C3种爆炸复合钢板结合界面呈波状结合,热处理后结合区基板脱碳、复板渗碳。而且在结合区复板侧有一个约30μm宽的亚微米级的超细晶粒带,结合区的硬度高于基体的硬度。  相似文献   

6.
董洁  吴成  庞玉华  刘晓燕 《特殊钢》2008,29(3):36-38
应用MARC软件对304不锈钢(%:17~19Cr、8~11Ni)/Q235碳钢(%:0.14~0.22C)复合板前5道次往复热轧过程(变形率%:3.4、10.4、25.0、37.8、49.4)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Q235钢和304不锈钢在界面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两种材料都进入塑性变形状态时,界面处法向应力值达到或超过304不锈钢界面温度下的变形抗力,且两种材料应变平均值的差值≤0.01时即可复合,该模拟结果与生产试验结果一致;这说明使用小的单道次变形率,大的累积变形率可获得结合良好的碳钢/不锈钢复合板。  相似文献   

7.
304(316)/Q345R复合板主要用于制造耐酸环境的压力容器,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爆炸焊接后的复合板进行各项性能检验结果对比,得出不锈钢/钢复合板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正火工艺,在此温度下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消除爆炸复合后的残余应力,优化复合板机械性能,而且能够避开奥氏体不锈钢450℃~850℃的敏化温度区间,保证晶间腐蚀性能,同时复合板其它性能检验也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锈钢复合板材料对比单一的材料,材料性能更好,成本也更低。常用的制造不锈钢复合材料的方法为冷轧,但是工序繁琐,成本较高。而随着热处理工艺的成熟,对于热处理对Q245R/0Cr18Ni9不锈钢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制定了对于该不锈钢的淬火方案,从分析Q245R/0Cr18Ni9不锈钢的相变反应来完善淬火工艺。并且对其进行实验,对比使用热处理和冷轧工艺下的钢材的硬度对比。以此分析热处理工艺在Q245R/0Cr18Ni9不锈钢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表面处理+冷轧复合+退火处理"三步法,即先采用钢丝刷对4 mm 08Al钢(/%:0.01C,0.018Al)和0.23 mm 4A60铝带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在前张力30 kN下利用高精度Φ420 mm四辊轧机对铝-钢进行60%的单道次冷轧复合,并于罩式退火炉进行520℃24 h的退火处理,开发出了极薄复层(80~90μm)冷轧4A60铝/08Al钢1.7 mm复合带材。复合带材中08Al钢的组织为平均晶粒尺寸15μm的等轴铁素体,抗拉强度≥320MPa,伸长率≥28%,弯曲性能也符合指标要求。复合带材在(600±10)℃钎焊后铝钢界面未发现金属间化合物,铝钢界面未发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0.
界面特性对于碳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基于碳钢/不锈钢液-固复合新材料与工艺开发需要,对Q235/304液-固浇铸复合工艺进行了凝固模拟分析,并利用浇铸实验与剪切实验研究了液-固复合界面的组织与成分变化行为及其对后续轧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锈钢基板结合面凹槽化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浇铸复合效果;实现有效冶金复合的温度与界面重要条件则为较高的碳钢过热钢液与不锈钢基板预热温度。其中,液-固复合工艺实现2钢种界面冶金复合的主要特征是:基板界面侧产生有一定厚度的重熔层;复合界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合金元素扩散层。据此,获得的液-固复合界面热轧态剪切强度达400 MPa以上,远高于国标210 MPa的门槛值,有望更好地提高这类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 60 mm Q345B碳钢/10 mm 304不锈钢复合板坯在1 200℃仅加热不轧制及进行2倍压缩比轧制后30 mm Q345/5 mm 304复合界面Cr、Ni的扩散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界面是否贴合并未影响扩散的进行,真空状态下不锈钢侧Cr、Ni发生蒸发逸出不锈钢并向碳钢侧发生了扩散,Cr扩散距...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Q235 304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性。对复合材料的焊接工艺进行了评定试验。确定了基层和复层分别焊接、不添加过渡层的焊接工艺。施焊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工艺规范,既保证了焊接质量又提高了焊接效率.设备运行检验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合理,焊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TA1/Q235的累积叠轧焊试验,研究了TA1/Q235复合板结合界面组织和Ti,Fe元素的扩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轧制中要严格控制夹杂的含量,并要采用低温大变形加工、低温累积叠轧的钢-钢结合完全接近基体组织,TA1/Q235的结合机制为裂口结合机制,Ti元素比Fe元素扩散强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良好的综合性能,采用控轧控冷(thermal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简称TMCP)工艺轧制了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316L+Q370qD,利用金相、扫描、拉伸、冲击、弯曲、剪切和晶间腐蚀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16L+Q370qD桥梁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实现了完全冶金结合,未发现孔洞、裂纹等缺陷以及大颗粒的析出物及氧化物夹杂等;复合板的屈服强度为421~446MPa,伸长率为24.0%~28.0%,-20℃纵向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为200J,180°内、外弯曲合格,平均剪切强度为412 MPa,复合板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GB/T 8165—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标准要求。按照GB/T 4334—2008方法 E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复层不锈钢316L未出现晶间腐蚀现象,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釆用“电子束真空焊接制坯+热轧”的工艺在钢厂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了“316L不锈钢+Q345C碳 钢”的单面不锈钢复合板热轧生产。采用非对称制坯及异步轧制的手段生产出了高品质单面不锈钢复合板,所生 产的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大于320 MPa、屈服强度大于370 MPa、抗拉强度大于52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 30%,各项指标均达到GB/T8165-2008的要求。不锈钢层和碳钢层结合度良好,复合界面平直,无明显缺陷,不锈 钢与碳钢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结合率达100% 。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及工艺优化。借助显微组织观察技术及热模拟技术对复合板复层塑性恶化的原因及不锈钢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通过再热处理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低温终轧使得复层产生明显的加工硬化是导致不锈钢复层塑性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适当温度的再热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复层的塑性,获得理想的强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能谱分析对316L/Q345R热轧复合板结合界面组织及元素扩散情况进行了检测,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界面附近碳的分布规律,并测量了结合界面的显微硬度与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结合界面碳钢一侧存在约50μm的铁素体带,而不锈钢侧存在约100μm的元素扩散影响区;不锈钢中铬、镍等元素向碳钢中扩散,碳钢中碳元素向不锈钢中扩散;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为373 MPa,明显高于标准规定的210 MPa,略低于Q345R与316L剪切强度和的1/2(379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