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车用直喷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忠长  何平 《内燃机学报》1997,15(4):430-434
在直喷式车用柴油机的各种稳态工况下测量了排气微粒、微粒的不可溶组份和微粒的可溶组份的排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微粒的可溶组份主要产生于中、小负荷。微粒的不可溶组份峰值在大负荷,随空燃比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机微粒的组成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介绍了紊流沉淀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柴油机微粒催化过滤器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达到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柴油机排气微粒袋滤器性能试验的可控性及经济性,本文研制了一种微粒模拟装置,用以模拟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并采用气溶胶粒度电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模拟微粒影响柴油机微粒袋滤器性能的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柴油机微粒的相应特性做了对比分析,证明所模拟的微粒具有与柴油机微粒相似的物理特性。因此可用本文研制的微粒模拟装置代替柴油机进行柴油机排气微粒袋滤器的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4.
车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和物理化学方法,对直喷式和涡流室式两种达到欧Ⅱ排放水平的轻型车用柴油机颗粒物的有机可溶成分、金属阳离子、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确定了柴油机颗粒物的成分谱图,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直喷式柴油机,有机酸、有机碱、脂肪烃类有机物、芳香烃类有机物、中极性有机物和高极性有机物6种组分在SOF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11.64%、15.21%、12.32%、9.97%、41.35%和9.51%.直喷柴油机微粒中,无论N系或S系阴离子的含量都明显小于涡流室式柴油机,而且直喷型柴油机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出亚硝酸根离子.金属离子的分析表明,Ca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在柴油机颗粒物中有机可溶成分和单质碳占主要成分,而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占比例低于4%。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长  季雨 《内燃机学报》1989,7(2):188-190
本文报导了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泡沫陶瓷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的性能随柴油机工况变化的规律,为微粒过滤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文中的数据是利用485Q 柴油机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获取的。此柴油机的排量为2.27L;压缩比为20:1;标定功率为37kW(当转速在3000r/min 时)。因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含有部分未燃燃料的液态颗粒,这部分微粒不易被波许烟度计反映出来,所以本验试用过滤式质量浓度测量系统来测量微粒的数量。关于试验系统的设计及质量浓度测量装置,本文作者已有较详细的报导。试验时所采用的过滤材料是泡沫陶瓷。泡沫陶瓷为堇青石质(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Al_2O_3、Fe_2O_3等),平均孔径为0.3~0.5mm,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成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柴油机排气管状态下,采用自行设计的微粒采样装置对十三工况下的排气微粒进行了采样,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微粒中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还测定了排气温度对微粒排放质量流量及SOF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管采样状态下,微粒SOF组分中80%左右为正烷烃和支链烷烃,碳数从C9~C26,余下组分为多环芳香烃(茚、芴、菲、萘等的同系物)以及少量其它有机物;同一工况下,随采样温度升高,微粒排放质量流量、SOF组分种类均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气缸取样技术,对不同工况下的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微粒组分质量生成历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形成的干碳烟质量曲线呈单峰状,峰值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CA之间,在燃烧后期,约有81%~92%的干碳烟被氧化.随着燃空当量比从=0.41增大到=0.53,缸内干碳烟质量峰值增加了4.57%~45.42%;喷油压力升高,虽然干碳烟质量峰值增大,但氧化比例也明显提高.此外,在燃烧初期,微粒中可溶有机物SOF的含量超过80%.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量简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确定WD615.67及类似机型柴油机按ECER49十三工况法微粒加权比排放量,不必进行碳氢、碳烟和微粒排放量的复杂测试。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捕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电阻率的测量及其微粒固有荷电量与电晕荷电量的比较,分析了用静电技术捕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可行性。用485Q型柴油机进行了排气微粒静电捕集器模型的台架试验,证实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固有电荷不能满足静电捕集的需要,而强化荷电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发现,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再生用废气量、加热器的功率及结构和再生策略等。加热器功率影响再生的时间;再生用废气量影响再生过程中过滤器陶瓷体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再生策略影响陶瓷体内最高温度的出现部位。试验结果证明,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再生效率和过滤器用陶瓷的使用寿命,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12.
车用柴油机微粒捕捉器的系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车用柴油机微粒捕捉器(DPF)的系统模拟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对DPF在汽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包括DPF再生的时间间隔,排气阻力特性以及DPF的使用对汽车附加能量的消耗等随汽车实际运行工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为汽车DPF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并可以对DPF实际使用中的一些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柴油机排气模拟系统,利用该系统准确、经济地测试了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和泡沫陶瓷过体的阻力特性,得到了一些定性的规律,可为过滤器的过滤材料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 ,采用电子显微分析仪对排放颗粒物进行观测和分析 ,并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进而提出了控制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种预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新模型——桥式现象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预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新模型——桥式现象学模型。通过分析实测的气态排放物NOx、CO、HC浓度以及微粒PM值,发现气态排放物浓度与微粒排放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基于气态排放物和微粒的生成机理建立了桥式现象学模型。计算结果证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此模型对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仿真计算和ECU设计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微波再生试验研究(1)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对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几种柴油机微粒过滤材料的微波特性进行了测量计算,并利用建立的柴油机微粒过滤及再生系统对过滤体的微波加热及再生特性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再生技术是比较成功的,它简单可靠,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同时也表明,不同过滤材料的微波特性具有很大差异,需根据过滤材料垢特性合理地设计再生系统及组织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微波再生试验研究(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智  资新运 《内燃机学报》1998,16(4):492-496
对开发研制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微波再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采用的微波再生可靠有效。过滤体的再生效率为80%左右;积碳量的多少对过滤体的再生效果没有显的影响,有效再生范围宽;再生时间为10min-15min左右,再生持续时间适当;再生空气的供给对再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合适的再生空气供给可以加速再生和提高再生效率。  相似文献   

18.
燃油品质对柴油机颗粒及多环芳烃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柴油机颗粒物是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作者研究燃油品质,主要是燃油芳香烃含量和添加剂与颗粒及多环芳烃(PAH)的排出关系。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电加热再生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的电加热分区再生技术不能在柴油机各种工况实现再生,这是使其不能实际应用的原因之一。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者在分析电加热分区再生过程的特点和再生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再生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在柴油机各种工况下再生都能成功,为电加热分区再生实现自动控制奠定了基础。另外,作者改进了再生系统中电阻丝布置和分区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改进后的电阻丝布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