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区坡折带发育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坡折带的研究,定义了坡折带的级次和类别,完善了坡折带在规模上的划分,并在构造旋回期次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了坡折带的演化历史,动态地刻画了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按规模大小本区坡折带可分为三个级次,按成因机制可分为侵蚀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研究区发育的一级坡折带呈S型走向贯穿南北,北部坡折带类型丰富,南部次之,中部最少。坡折带的演化与凹陷的活动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坡折带南、北演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在平北区所控制的三角洲相展布范围较平南区小。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湖构造带有正常凝析油、非正常凝析油、轻质原油和正常原油4种类型原油。天然气以热解成因的凝析气为主。平湖构造带产出的油气以凝析气为主,原油次之。花港组油气藏以背斜型油藏为主,并多被断层所切割;平湖组油气藏依附于断裂,多为受同生断层控制的断块和半背斜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3.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平湖组处于本区层序地层划分的第Ⅱ层序内,由五个次级亚层序组成。平湖斜坡带层序的发育早期受断裂作作的控制,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束,并决定了古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积相的基本特征。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发育了低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平湖组海进体系域形成的泻湖、潮坪相暗色泥岩是本区主要的生烃源岩;高位体系域形成的潮道砂和三角洲等砂体,孔、渗条件较好,是主要的储集层。不同体系域的岩石学特征,在空间上形成了生、储、盖匹配关系,使平湖斜坡带成为西湖凹陷的一个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湖斜坡带一直是西湖凹陷近年来勘探的主要区域,该区成藏条件有利,但断层发育,发现的均为小型断块油气田,从而认为该带单个油气藏规模小,勘探潜力有限,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立足于研究区地质特点,以非构造圈闭为着眼点,通过地震、沉积等综合地质分析,前瞻性的预测并探讨了研究区可能存在的几类非构造油气藏类型,认为该区大断层下降盘控制形成的大型扇三角洲构造—岩性圈闭、古潜山之上的滩坝等岩性圈闭以及潮间带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等,是未来平湖斜坡带非构造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类型,有望通过非构造圈闭的勘探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提升了该带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的12个原油样品中轻烃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的轻烃馏分组成中甲苯、甲基环己烷指数高,石蜡指数低;原油发生蒸发分馏作用其程度大体相当于Thompson的5~7次充注观察值;C7化合物组成特征和甲基环己烷指数均指示原油母质来源于腐殖型有机质;Mango轻烃参数K1基本符合轻烃稳定态催化动力学轻烃成因模式;轻烃组分中的庚烷和异庚烷指数因蒸发分馏作用而出现成熟度偏低的假象,原油形成温度在124~131℃之间。  相似文献   

7.
杭州斜坡带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北段重要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基础地质特征尤其是沉积特征尚不明确。基于录井、测井、地震、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西湖凹陷杭州斜坡带平湖组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沉积相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总结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和垂向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平湖组总体属于半封闭海湾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障壁海岸沉积则广泛分布。平湖组经历了完整的海侵—海退过程,平湖组五段沉积时期三角洲连片展布;平湖组四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继承性发育,潮坪规模最大,为海侵阶段;平湖组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向凹陷中央缓慢扩张;平湖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时期海平面下降,杭州斜坡带西部边缘地区继承性发育的三角洲不断推进,为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构造位置特殊,深层NW向断裂带从斜坡区通过,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复原,建立了天台斜坡深层NW向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发育模式,厘定了NW向变换带的构造属性,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构造变换带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天台斜坡中生界发育包括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在内的NW向伸展滑脱断层,并对斜坡南、北部新生界地质结构、断裂发育和伸展强度等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变换作用。天台斜坡北部和南部分别表现为缓坡和陡坡结构特征,北部断裂密集发育,而且孤山断裂上盘发育弧形断裂,北部伸展强度也要明显大于南部。发育于天台西断裂和孤山断裂之间的NW向构造变换带明显不同于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属于离散构造变换带。受秦岭-大别造山后碰撞伸展作用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过程影响,天台斜坡构造变换带主要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变换带孕育期、早白垩世中期—早始新世变换带雏形期、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早期变换带成熟期和渐新世晚期—现今变换带静止期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及试采等综合资料分析,对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平湖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度较好,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好;孔隙类型主要发育有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以中孔、粗喉为主。在此基础上,从沉积相、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等方面对该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是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则有助于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并大大改善储层物性;异常超压对研究区储层有建设性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并促进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形成粒间溶孔,改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2017,(2):21-26
近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的油气勘探过程,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物源发育特征并控制砂体的发育及储层物性条件,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针对这种差异特征开展研究。此文通过重矿物组合特征、镜下观察以及岩性、物性统计等技术手段对平湖构造带平湖组与花港组砂体物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平湖组南北重矿物组合差异较大,而花港组差异相对较小。结合斜坡带古构造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处于断陷发育期的平湖组砂体受控于古隆起基岩的岩石组成不同,导致其南北出现较大差异,而处于坳陷发育期的花港组砂体的物源分布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成因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北部,始新统平湖组是该地区重要目的层,本文针对平湖组主力含油气储层的四个成因类型;潮道、潮汐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的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分析,预测砂体形态并对各类储层性质逐一评价。  相似文献   

12.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60个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分析资料表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饱和烃中富含源于针叶树脂的二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甾烷中普遍以C29 化合物占优势(>45%),芳烃组分中惹烯、1,7-二甲基菲等陆源标志物含量异常高,这些结果反映该煤系烃源岩的成烃母质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相对于煤及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中C27 甾烷有较高含量,且正构烷烃呈双峰型分布,说明其有机质生物源中水生生物占有一定比例。该煤系烃源岩的Pr/Ph值大多分布在3.5~8.5,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较多,指示这套烃源层主要形成于氧化性较强的湖沼相环境;部分暗色泥岩Pr/Ph值在1.5左右,可能属弱还原-弱氧化的半深湖相沉积。煤及碳质泥岩以高C29 甾烷(大于80%)、低伽马蜡烷(与C30 藿烷的比值低于0.05)与暗色泥岩形成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李喆 《海洋石油》2015,35(2):25-29
为了进一步研究西湖凹陷G构造的储层特征,运用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该构造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以及原生粒间孔是主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小孔隙、细喉道、分选中等的特征为主;花港组储层主要为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平湖组储层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是影响研究区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平湖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堤地区位于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南部,现有钻井天外天一井揭露平湖组1549.5米。该井平湖组沉积相历来有多种看法,本文比较了前人工作成果,提出新的认识。根据过渡相盆地沉积机制,运用旋回地层学重新分析了地层特征,对该地区沉积环境演化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综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等多方面资料,利用Eaton法计算出平湖构造带已钻井的压力曲线,揭示了平湖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并利用加载和卸载曲线判别了欠压实和生烃对地层高压形成的贡献。这些研究结果对油气成藏研究和钻井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洋石油》2017,(2):27-32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等方法对东海平湖地区平湖主断裂下盘砂砾岩储层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以砂质砾岩和砾质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不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储集性能总体上是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该区砂砾岩沉积相为近岸水下扇,可进一步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其中以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经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研究认为,影响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岩石结构及岩石颗粒成分均降低砂砾岩的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是目前已证实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对其沉积体系已开展过多轮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岩心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重新展开了系统分析。平湖斜坡带主要发育三种沉积体系类型:河控三角洲、潮汐改造为主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这三种沉积类型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平北地区以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平中地区发育受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沉积,平南地区处于半封闭海湾湾口,以潮坪体系为主,洋流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整体而言,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格局从北向南表现出受海水影响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东海西湖凹陷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芬  叶加仁 《天然气工业》2003,23(Z1):16-19
为深入认识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规律,优化选择勘探目标,加快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文章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钻井试油、地球物理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精细描述与动态刻划相结合的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及势能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内各区带地温梯度相对较高,有利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生成;凹陷泥岩欠压实段主要出现在平湖组,这些层段有利于油气的封闭;洼陷为主要供流区,斜坡带为泄流场所,保俶斜坡内的平湖构造带和浙东中央背斜带南部的苏堤构造带均是十分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这些认识与目前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成果相吻合,并将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决策及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