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类型、构造单元和构造带3个层次深入分析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中西部主要发育叠加型、改造型、早衰型和新生型4种前陆盆地,其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与油气聚集模式决定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差异。前陆盆地发育冲断带、前渊、斜坡带和隆起带等构造单元,不同构造单元在烃源岩发育与演化、圈闭类型及成藏过程、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单元油气分布特征的差异。前陆冲断带是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构造单元,烃源岩与储盖组合、构造特征及保存条件是其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冲断带断层、盖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分带、分段特征和富集规律,指示着不同构造段的油气富集部位及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在中非剪切带剪切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裂陷活动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个阶段,主要形成南北和北西-南东走向两组断裂。福拉凹陷构造格局受南北向断裂控制,凹陷内二级构造带的发育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福拉凹陷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富集带,多旋回构造沉降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构造斜坡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保俶斜坡断裂特征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丽娜  王丽顺 《海洋石油》2007,27(1):19-24,75
西湖凹陷受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保俶斜坡是西湖凹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区域构造作用背景下,不同的演化阶段发育了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以NE~NEE向和NW向为主的两组断裂。这些断裂平面上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南北分段性;垂向上具有分层性。断层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使油气沿断层作垂向运移或横穿断层作侧向运移,也成为阻止油气运移的屏障。保俶斜坡内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与断裂有关,断裂构造的性质决定了圈闭类型;断裂作用的阶段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垂向叠置关系,断裂作用的构造迁移控制着油气藏的平面分布。斜坡内已发现了平湖、宝云亭、武云亭油气田和孔雀亭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构造脊和北部陡坡带,斜坡带勘探研究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机理及其富集规律不清晰。基于斜坡带内部断坡组合、沉积特征、斜坡坡度和构造演化等4个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将黄河口凹陷西洼南部斜坡带和中洼南部斜坡带划分为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与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两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油气的运聚成藏和富集规律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控制作用。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为"横向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新近系明化镇组是主要油气富集层系,油气在阶梯状运移过程中,成藏层系逐阶抬高,斜坡带越高部位,成藏层位越浅。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为"垂向贯穿式"油气运移模式,油气成藏具有近源成藏、含油气丰度高、深浅层复式成藏的特征,在平面上,斜坡带主干断裂的弯曲增压段是油气富集区。在此认识基础上指出了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认识裂陷盆地对倾叠覆型变换带形成和演化过程,根据地震反射资料和平衡剖面技术对琼东南盆地北部地区松西-松东变换带进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松西-松东变换带属于5号断层和6号断层之间的对倾叠覆型变换带,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初始发育(始新世)、定型发育(崖城组沉积时期)、稳定发育(陵水组沉积时期)和消亡发育(三亚组沉积时期)等4个演化阶段。根据现有变换带成因理论及平衡剖面分析结果,松西-松东变换带主要是由于5号断层和6号断层分段生长作用造成的,其形成演化过程可以采用应力降低带理论进行解释。在裂陷阶段松西-松东变换带始终处于构造高部位,可同时捕集两侧凹陷生成的油气,且受应力降低带影响形成的大量次级断层及盆地抬升期间的风化剥蚀能有效改善储集性能,具有极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古近纪坡折带特征及控沉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古近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斜坡背景广泛分布,发育断裂、挠曲、侵蚀、沉积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为基础,对各种类型坡折结构特点、发育演化及成因模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古近纪坡折带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发育构造、沉积、侵蚀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构造坡折带样式受断裂特征及其组合控制,主要表现为单阶式和多阶式;坡折带形成及演化受古近纪基底先存构造、伸展、走滑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构造作用形成的沟槽、转换带形成沉积物输入与其在盆内分散的通道,坡折带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异,物源大小及与斜坡倾向匹配关系控制层序样式及物源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8.
斜坡构造紧靠生油气凹陷,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断陷湖盆油气规模聚集的有利构造单元,也是继"复式油气聚集带"之后各油田继续实现勘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有利勘探区带。歧口凹陷作为典型而独特的断陷湖盆,在古近纪时期,受基底差异沉降以及继承性大断裂活动两大主控因素共同影响,发育有5大斜坡区,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简单斜坡、及旋转掀斜斜坡4种类型,5大斜坡环歧口凹陷中心呈规律性展布。  相似文献   

9.
在统计国内断陷盆地斜坡带的宽度和坡度基础上,以冀中坳陷文安、蠡县、束鹿西3大典型斜坡带为例,利用现有的地震、石油地质等资料,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各类型斜坡带构造演化及其成藏特征。根据斜坡带的坡度和宽度,划分出宽缓型、平台型和窄陡型3类斜坡带,分别对应冀中坳陷的文安斜坡、蠡县斜坡和束鹿西斜坡。宽缓型斜坡对应的凹陷为单断式,边界断层拆离深度浅,以沉积为主控因素;宽缓型斜坡油气成藏以横向长距离运移、多层系含油为特征,圈闭类型多样。平台型斜坡对应的凹陷为双断式,边界断层拆离深度中等,为构造-沉积复合型成因机制;平台型斜坡含油气丰度取决于斜坡内生烃次洼,圈闭类型以鼻状构造和岩性尖灭为主。窄陡型斜坡对应的凹陷为单断式,边界断层拆离深度深,以构造为主控因素;窄陡型斜坡带油气成藏以垂向运移为主要特征,圈闭类型以构造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底断裂决定了基底构造格架和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盆地断裂分级控制作用明显,一级断裂控制着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二级断裂是划分构造单元和控制烃源岩区的重要界线;三级断裂明显地控制了各类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分布;四级断裂控制了局部构造圈闭的发育和演化;五级断裂对构造圈闭起破坏作用或将构造圈闭复杂化。共发育4类6种成因类型的断裂,它们控制了8种成因特征的构造圈闭类型,其中断展背斜、冲起构造和断滑背斜是最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柴达木盆地腹地断裂构造带发育,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潜力大,位于烃源岩中心或附近的裂缝发育圈闭带)是取得勘探重大突破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