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面河面南区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细砂岩、粉砂岩砂体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层物性最好 ,非均质较弱 ,河口砂微相坝砂体储层物性较好 ,非均质最弱 ,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砂体物性较差 ,非均质性较强 ,通过综合评价认为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砂体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而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微相砂体有利于油气运移 ,但不利于油气保存 ,因此不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
砂岩油藏沉积相带分布及其引发的储层非均质性已经成为制约油藏滚动勘探和开发生产的瓶颈。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和分布。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主沟道、主沟堤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洛河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分析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为有利沉积微相,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以油斑-油浸为主,有利测井相为齿化箱形、箱形和钟形。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储层沉积微相内部的非均质性,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较强,河口坝次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池油田H152井区取心井岩性、电性和沉积构造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共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个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相互叠置构成了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储层岩性为灰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由水下分流河道主砂体带向边缘部位递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这些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5.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相邻井产能相差较悬殊。为确定各油组沉积微相分布和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文中基于岩心、测井和粒度等资料,对核二段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并对储层砂体的分布形态和展布以及砂体叠置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核二段Ⅱ—Ⅴ油层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5个沉积微相和浊积体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为研究区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7.
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湖盆陡坡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微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溢岸砂体、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重力流砂体和前三角洲泥,研究层段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水下溢岸砂体.根据岩一电对应关系确定出典型测井相模式,并通过测井相研究建立了研究层段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工区内各单层沉积微相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对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面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9.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2012,24(2):111-116
以码头庄油田庄2 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 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 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 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 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 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体系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水下部分,主要发育了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微相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决口扇亚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弱不同,导致对油层物性、含油气性以及油气产能的影响不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油层物性好,含油气性及单井油气产能最高,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次之,水下决口扇微相相对则较差。  相似文献   

11.
莫北油田三工河组为本区的主要目的层段.通过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砂岩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和细-中粒岩屑砂岩,其中岩屑以凝灰岩为主;研究层段砂岩总体物性属中-低孔、低-特低渗储集层;储层喉道的典型特征是大喉道发育,且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规律差异大.并对宏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三工河组三角洲沉积的储层中夹层主要有3类:泥岩夹层、泥质夹层,致密夹层.研究目标区的夹层较为发育,非均质较为严重.物性的平面展布亦反映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中心微相物性要明显好于河道边缘及道间沉积,总体来看储层物性参数平面非均质较强.  相似文献   

12.
镇53井区长8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53井区长8段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勘探、评价以及开发的重点地区及层系之一.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了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相对发育.同时,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3.
针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高含水开发期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其储层沉积微相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阜三段(Ef^3)为一套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3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分析了研究区主要含油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讨论了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挖潜对策,为该油田调整方案制定及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岩心及岩屑薄片观察,结合粒度、物性、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系储层差异化控制因素。侏罗系以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岩为储层,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沉积因素主要通过沉积微相及粒度影响储层物性,由龙门山中段物源控制的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长石类砂体物性最佳;成岩作用则控制孔隙演化,沙溪庙组破坏性成岩作用强于蓬莱镇组;沙溪庙组河口坝砂体与蓬莱镇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破坏性成岩作用较弱,溶蚀作用较强,保留了较多的储集空间,为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16.
以X油气田FHT地区PH组储层为例,通过岩心、粒度分析及测井曲线特征明确了主力储层的沉积微相的类型、特征及垂向发育规律。该区储层较发育的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混合坪、砂坪及潮道,在地层划分基础上厘清了主力储层不同微相的垂向发育规律,PH组下部储层主要为潮道、混合坪与砂坪砂体,向上演变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在PH组顶部储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其中潮道、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三段储层以盆底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盆底扇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扇中及扇根水道.非均质程度高.非均质类型复杂.扇三角洲储集砂体主要为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滩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类型为线性增加型、滩坝砂体为线性降低型。  相似文献   

18.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主体和坝缘等4个3级构型单元。早期阶段,河道分岔频繁,河道下切河口坝,形成"河在坝上走"的沉积模式;中期阶段,河道分支由岔口分流向河道侧向决口演变;晚期阶段,河道侧向决口明显增多,主河道侧向侵蚀叠置。根据储层解剖分析,建立了区内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近端—中端—远端构型模式,可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东北部核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候庄辫状河三角液砂岩体。据沉积相研究结果,已标定的3个地震储层由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微组成。采用多参数的孔隙度预测方法,分别对2地震储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靠近物源区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其孔隙度较高,而远离物源区河口坝,远砂坝口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其孔隙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青平川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东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根据岩性和电性特征,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长6_1、长6_2、长6_3、长6_44个油层亚组。利用岩电关系,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组合特征,确定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等沉积微相。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一般孔隙度在4%~12%之间,渗透率在(0.1~14)×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油藏油气分布主要受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控制,分流河道发育区一般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在层位上又以长6_1,6_2为主,是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