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来词已大量进入汉语,其中音译词的数量不可忽视。通过音译词的归化和异化现象分析其特点,探讨音译词的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音译词和优选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英语音译词的汉化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语音单位的优选过程和书写单位的优选过程。这两个优选过程都是以汉语的结构为基准,并且所设立的制约条件也是为了使英语音译词与汉语系统达成和谐。英语音译词经过这两次的优选过程,不仅在语音形式上也在书写形式上汉化,融入了汉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日常交际领域、一般正式语体中新外来词使用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规范原则主要包括领域原则、语体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兼顾形、音、义的学理性和约定俗成性);规范方法包括一般音译词规范方法和人名、地名外来词规范方法。汉语外来词词形最高活力值为1,学理性指标活力值0.6,俗成性指标活力值0.4。人名、地名外来词形简、义明、音准指标的活力值在一般音译词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源源不断地被借入汉语并对汉语的结构体系及语言应用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独有音译词的借入,填补了汉语中的空缺词汇,丰富了汉语内容;另一方面,部分中性音译词的借入,作为同义词与汉语民族词汇并存,挤压了汉语使用空间。同时,大量字母词及半音半意词的借入,使得汉语在使用中表现出明显的西化特征,并导致汉语部分相关原有字词因英语借入而不得不被重新定义,进而对汉语的纯洁性及民族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词的翻译采取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音译与意译.由于汉语构词时却往往带有一种抗拒音译的倾向,因此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经历了由音译到意译的过程,但近几年来,音译外来词的数量却与日俱增.文章试图分析抗拒音译的倾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导致近几年来音译词增多的社会及语言因素,提出汉语中外来词的音译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即抗拒与发展并存.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流行词语比较丰富,代表着一种文化,反映了一种时尚,体现了一种情绪,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基于语言顺应论,对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着重从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特征方面对大学流行语中的英语词汇进行了异语词、合成词和音译词三种分类与评价.该分类方法能比较全面地涵盖当前大学校园英语语言的类型,可以对当前一段时期新词汇的所属类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汉语外来新词根据翻译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四类: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直接借用词。它们的构词理据分别表现为内部形式的消失或附会、移植或转变、残存或羡余以及借用,均体现了英汉民族在认知规律上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中共同性占主导地位。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观、基本范畴和隐喻思维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当下,西方外来词汇被译入汉语时,有被纯音译化的趋势,这是将异域话语视为力量唯一源泉的翻译的单向流动。在纯音译的产出过程中,译者拒绝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进行双向平等交流,彻底放弃了话语权,压抑了个性与思考;在纯音译的接收过程中,蔓延的纯音译词不但引起了思维与逻辑的混乱,而且弱化了母语的使用价值。对西方外来词汇的翻译不但应使目的语获得滋养,也应延续源语词汇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标准H.O.T.模型建立过程的基础上,完善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采用1984-1999年美国西部电网(W.S.C.C.)和北美东北电网(N.P.C.C.)的停电统计数据,结合标准H.O.T.模型,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结果与W.S.C.C.的实际数据吻合,但与N.P.C.C.的实际数据有一定偏离.为此,提出了模型参数选择方法和模型与实际电网对应技术,认为标准的H.O.T.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并提出应用H.O.T.模型分析大停电事故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路绵羊皮为原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硫酸皮肤素蛋白多糖(简称 D.S.p.g)在3350酸性酶软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D.S.p.g 经过浸水,D.S.p.g 还较完整地保留在胶原微纤维表面上,经过正常酶软化,D.S.p.g 被大部分除去,胶原纤维得到了较好的松散。本文为毛皮软化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